鬧蝗災的時候,人們為什麼不吃蝗蟲充飢,唐太宗這一做法讓人敬佩

現在的人們生活越來越好,基本上不會為了溫飽這件事情而煩惱,都是在想如何過上更好地生活而不是擔心下一頓能不能吃上飯。可是在古代的時候,吃飯可是頭等的大事,除了少數的達官顯貴大多數的平民百姓都需要為了吃飯的事情煩惱。如果遇到了饑荒,那簡直就是大災難了,很多人都會因為吃不上飯而餓死。


鬧蝗災的時候,人們為什麼不吃蝗蟲充飢,唐太宗這一做法讓人敬佩


饑荒造成的原因是很多方面的,有自然災害也有刻意的人為,其中蝗災肆虐也是造成饑荒的一個很大的原因。大家都知道蝗蟲是一種害蟲,會啃食莊稼破壞農田,所以蝗災的到來基本就預示著饑荒。但是在鬧蝗災的時候,人們為什麼不吃蝗蟲充飢呢,關於這個問題,大家看一看各地的城隍廟就知道了,唐太宗這一做法讓人敬佩。


鬧蝗災的時候,人們為什麼不吃蝗蟲充飢,唐太宗這一做法讓人敬佩


在我國秦朝時期,蝗災的次數不是很多,平均每過八年就會發生一次蝗災。到了元代和清代的時候,大概兩三年就會發生一次蝗災。每次發生蝗災的生活,有無數的人都被飢餓這個大問題困擾著,大家為什麼不吃蝗蟲呢,我們先要了解一下蝗蟲這種動物的習性。


鬧蝗災的時候,人們為什麼不吃蝗蟲充飢,唐太宗這一做法讓人敬佩


蝗蟲以植物的根莖為食物,啃食莊稼的本領高強,而且這種動物生命力很強,在比較惡劣的環境中也可以生存下來。蝗蟲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特別能生,成年蝗蟲一次就產卵幾十顆,蝗蟲卵都在土壤深處,遇到合適的環境就會變成小蝗蟲。


鬧蝗災的時候,人們為什麼不吃蝗蟲充飢,唐太宗這一做法讓人敬佩


史書記載,在貞觀年間就發生過一次非常嚴重的蝗災,百姓非常受苦,於是皇帝唐太宗就親自來到民間查看災情。看到自己的百姓被蝗蟲折磨的很慘,唐太宗非常心痛,就抓住了一隻蝗蟲,唐太宗把蝗蟲拿在手裡對著它破口大罵。


鬧蝗災的時候,人們為什麼不吃蝗蟲充飢,唐太宗這一做法讓人敬佩


唐太宗說道:“人以谷為命,而汝食之,是害於百姓。百姓有過,在予一人,爾其有靈,但當蝕我心,無害百姓”,翻譯一下也就是大家都以穀物為糧食,你卻把它吃了,你這樣做是不對的,你很壞。今天的災難全都因你而起,就算是你有神靈的保護,就害我一人就行了不要傷我百姓,說完這句話唐太宗就一口把蝗蟲吃了,他的做法讓人非常敬佩。


鬧蝗災的時候,人們為什麼不吃蝗蟲充飢,唐太宗這一做法讓人敬佩



原來古代人都認為蝗蟲是上天派來處罰人們的,如果吃了蝗蟲就是違背上天的旨意,所以都不敢吃蝗蟲,這就是蝗災時大家都不吃蝗蟲充飢的原因,而且蝗蟲這種動物還是攜帶細菌的,吃蝗蟲會對身體不好,但是廣東人應該就不怕這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