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30年致力于武器装备研究,成果运用于军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个谚语强调了材料与工具的重要性。现代科技发展的历程表明,每项新技术的出现和新兴产业的形成都以新材料及其产业的发展为前提,高性能金属复合材料就是其中一种。而今天我们要说的主人公——西安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李建平教授,用三十年心血研究的成果"高性能多尺度颗粒协同增强铝、镁基复合材料关键技术与应用"获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庆60周年阅兵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抗战胜利70周年

阅兵时,我军地面装甲突击装备动力全部使用这个项目制造的高性能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活塞。

他,30年致力于武器装备研究,成果运用于军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李建平,西安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陕西省首批),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陕西省"三秦人才"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先进工作者,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手,省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带头人,国家国防科工局材料热加工成型国防特色学科带头人。

从"天上"掉到"地下"

上世纪80年代,李建平师从著名航空材料与冶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傅恒志教授,从事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材料研究。研究生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西安工业大学从事坦克、装甲车发动机材料研究。从航空发动机的心脏部件到军用柴油机的心脏部件,李建平笑称是从"天上"掉到"地下"虽然研究的对象变了,但核心的东西依然是相通的。李建平意识到先进材料对发动机的重要性,认为要研制出我国自主的发动机,首先必须解决高性能金属复合材料的问题。

他,30年致力于武器装备研究,成果运用于军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1990年7月,当时还是一名普通讲师的李建平,为了争取"八五"计划兵器材料与工艺项目,不顾酷热,买了一张站票,连夜赶到北京。然而,由于种种特殊原因,申报项目材料未能如期送达主管部门。如果第二天一早汇报开始却没有完整的申报材料,那这个项目就彻底没有希望了。赶回住处后,斜靠着墙面,他趴在一张破烂矮小的方桌上,连夜把二十多页、几万字的申报材料硬生生地抄了下来。狭路相逢勇者胜,李建平最终获得了首批国防科研计划资助项目。

他,30年致力于武器装备研究,成果运用于军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攻坚克难 树立典范

历经三十年潜心研究,李建平团队终于攻克了长期制约颗粒增强铝基和镁基复合材料制造与应用的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发明并产业化制造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微纳米颗粒协同增强铝基和镁基复合材料。这项成果一举夺得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个项目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军民深度融合。李建平团队发明制造的全新结构整体铸造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活塞综合性能超过国际王牌活塞,无论是极端的高寒低湿环境,还是空气稀薄粉尘弥漫的高原恶劣环境,甚至是东南沿海地区的高辐射高湿环境都有出色的表现。

他,30年致力于武器装备研究,成果运用于军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三十年沧海一粟,李建平和他的团队用满腔的热情和辛勤的汗水创造着新成就,谱写着辉煌。在他的努力下,西安工业大学材料加工工程学科被评为陕西省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被批准为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谈及未来,他说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新的平台和新的高度竞争更为激烈,风浪也更为猛烈。但是,他前进的脚步不会停歇。

欢迎选择西安工业大学深造,更多相关资讯关注"西安工业大学研招办"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自西安工业大学官网、西部网、陕西省教育厅网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