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死金牌也沒能救下他的命

古裝劇中經常會出現免死金牌,擁有了免死金牌的話,基本上等於多了一條命。但是歷史上有這麼一個人,就算拿到了免死金牌,依然沒能活下來。這個人就是李善長。可能很多人都對他不熟悉。李善長是朱元璋身邊的第一謀士,被稱“明朝的蕭何”。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就開始嘉獎有功的臣民,李善長被封為韓國公,歲祿4000石,可惜的是,在公元1390年,因為胡惟庸一案,就算是擁有了免死金牌的李善長依然被朱元璋賜死了。

“胡惟庸案”

胡惟庸案又稱為胡黨之獄,簡稱胡獄,為明初四大案之一,。

在洪武六年,淮西朋黨集團的領袖李善長推薦同鄉兼姻親的胡惟庸擔任右丞相。洪武十年胡惟庸升任左丞相,胡惟庸任職期間在朝中遍植朋黨,不遺餘力的打擊異己,使得淮西朋黨集團的勢力不斷膨脹。洪武十三年,明太祖以“謀不軌”罪誅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時殺御史大夫陳寧、中丞塗節等數人。

伴君如伴虎

胡惟庸因謀反被誅殺後,推薦他的李善長依然如故。御史臺缺中丞,李善長就暫理御史臺事務,多次向太祖提出自己的建議。

洪武十八年,有人告發李存義與其子李佑,曾同胡惟庸謀逆,明太祖看在李善長的面子上下詔免了他們的死罪,將他們安置在崇明。

洪武二十三年,曾經在胡惟庸家過事情的丁斌供出了李存義等人在過去和胡惟庸相互交往的情況,於是明太祖下令將李存義父子逮捕審訊,在審訊的過程中供詞牽扯到了李善長。

供詞上是這麼說的“胡惟庸企圖謀反,派李存義暗地裡勸說李善長。李善長驚詫道:你這麼說到底是為了什麼?你們一定要慎重,否則九族都要被滅。不久之後,又派李善長的老友楊文裕去勸李善長:事成之後,當以淮西之地封你為王。李善長驚駭不已,仍不同意,卻又頗為心動。胡惟庸於是親自去勸說李善長,仍然不同意。過了一段時間之後,胡惟庸又派李存義去勸說,李善長嘆道:我已經老了。我死之後,你們好自為之。

就是最後這麼一句好自為之,將被稱為“明朝的蕭何”的李善長送上了絕路。

這些顯示,李善長雖是皇親國戚,知道有叛逆陰謀卻不揭發檢舉,而是徘徊觀望,心懷兩端,大逆不道。再加上但是正好有人說將要發生星變,會有災禍發生,占卜的結果是災禍應當降臨在大臣身上。於是,太祖便連同其妻女弟侄等全家七十餘人全部處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