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子業概況

概況

  • 電子業是香港最大的產品出口創匯行業,佔香港2017年總出口66.2%。業內出口以轉口為主,多屬高科技產品,尤以電訊設備、半導體及電腦相關產品為然。
  • 根據最近期的統計數字,2016年,以價值計算,香港是全球最大的集成電路出口地;全球第二大的電腦零配件及影像錄製器具出口地;以及全球第三大的電話/流動電話及聲音錄製器具出口地。
  • 2017年香港的電子產品總出口上升9%。主要出口市場為中國內地、歐盟、東盟和美國。受惠中國內地加工生產需求,香港對內地出口增長9%。

業界特色

電子業是香港最大的產品出口創匯行業,2017年佔香港總出口66.2%。業內出口多屬高科技產品,尤以電訊設備、半導體及電腦相關產品為然。中國內地是香港電子產品貿易的主要來源地及目的地。

根據最新的統計數字,2016年,以價值計算,香港是全球最大的集成電路出口地;全球第二大的電腦零配件及影像錄製器具出口地;以及全球第三大的電話/流動電話及聲音錄製器具出口地。香港是全球主要的貿易樞紐,所處理的轉口貿易十分龐大,因此得以創出上述佳績。

零部件佔香港電子產品出口約四分之三,大部分轉口到中國內地作加工生產用途。製成品佔香港電子產品出口約四分之一,當中大部分是家用電子消費品,包括多種視聽設備、電腦產品及電訊設備。

大部分香港生產商已把生產設施遷至中國內地,藉此削減成本;至於香港辦事處,則主要負責研發、產品設計和開發、管理、物流支援以及市場推廣等。雖然香港辦事處的工作與內地的製造活動相關,但在統計上大部分都歸類為非製造機構。

鑑於市場瞬息萬變,技術亦不斷進步,香港公司都著重迅速回應,務求為客戶提供高效率的服務。很多港商已進一步加強品質保證及環境管理系統,獲取ISO 9000認證及ISO 14000等認證,分別是國際認可的品質管理系統標準以及環境管理系統標準。

香港電子產品出口表現

香港電子業概況

香港電子業概況

香港電子業概況

香港電子業概況

2017年香港的電子產品總出口上升9%。主要出口市場為中國內地(佔2017年整體出口63.1%)、歐盟(7.8%)、東盟(6.4%)和美國(6%)。而受惠中國內地加工生產需求,香港對內地出口增長9%。

分銷渠道

香港的電子零部件公司有能力為美國、歐洲及日本的知名公司提供度身訂造的產品及整體解決方案,如電腦零配件、用於電訊的無線射頻模塊及用於液晶顯示器模塊的晶片組。與此同時,標準部件一般會直接付運予海外市場的分銷商及生產商,而一些香港公司在中國內地及其他海外市場亦設有本身的營銷辦事處及/或代表辦事處。

尤其重要的是,香港是亞太區重要的電子零部件貿易樞紐,許多來自美國、歐洲、日本、臺灣及韓國的產品都是經過香港轉口到中國內地,反之亦然。多家跨國零部件生產商在香港設有辦事處,在區內從事銷售、配送及採購活動。

製成品方面,香港生產商主要以原創設計(ODM)模式,為海外市場的知名品牌製造產品。一些主要買家在香港設有采購辦事處,直接採購。香港公司亦向北美及歐洲的專業進口商和貿易商銷售產品,這些外國業者通過本身的渠道分銷,或轉售予客戶進一步分銷。

不少香港公司銷售自家品牌電子產品,例如信利(Truly)、偉易達(V-Tech)、權智集團(Group Sense)、Venturer、GP以及ACL。他們的銷售網絡不但覆蓋先進國家,亦遍及拉丁美洲、東歐及亞洲各地。

參加貿易展覽會是香港電子產品公司推廣產品、拓展市場的有效途徑。業內重要的展覽會包括在美國舉行的電子消費品展覽會(CES Show),在德國舉行的CeBIT資訊科技展及國際電子元器件博覽會(Electronica),在臺灣舉行的臺北國際電子產業科技展(Taipei International Electronics Show),在新加坡舉行的亞洲電訊展(CommunicAsia),以及由香港貿易發展局舉辦的香港電子產品展。香港貿發局組織多個商貿考察團前往中國內地及其他新興市場,亦為港商提供機會與富有潛力的買家建立聯繫。

CEPA條款

自《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第三階段於2006年1月實施以來,所有原產於香港的產品均可按零關稅輸入內地。根據既定程序,尚未訂立CEPA原產地規則的產品,經香港製造商提出申請,並符合雙方商定的CEPA原產地規則,將可享有零關稅優惠。

大致上,適用於香港產品的CEPA原產地標準包括:(1)稅號改變;(2)特定的製造或加工工序在香港進行;以及(3)符合「從價百分比」規定,即產品離岸價(FOB)中至少有30%,以及最後的製造或加工工序是在香港完成。除了原料成本及勞工成本,在香港產生的產品開發成本亦可計入從價百分比內。2012年4月1日起,假如產品在香港產生的增值含量達15%或以上,香港生產商可以把原產自內地的原料和組合零件成本計算在增值百分比內。

詳細資料,以及電子產品的原產地標準參見以下連結:

http://www.tid.gov.hk/tc_chi/cepa/tradegoods/rules_origin.html

符合海外市場技術規定

大部分香港公司都能夠符合海外市場的相關技術規定,包括美國UL/ETL認證或類似的產品安全規定,以及歐盟的相關安全指令和CE標誌規定。在電磁兼容性方面,港商對美國出口的電子產品,均能符合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的標準。歐盟的CE標誌也要求產品符合相關的電磁兼容性指令。至於在中國市場銷售的大部分電器,必須符合通稱「3C」(中國強制性產品認證或CCC認證)的統一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的安全和其他規定。

另一方面,海外市場的環保消費風氣日益興盛,香港出口商亦很關注這方面的發展。特別是在歐洲,消費者的環保意識普遍很高。歐盟已實施一系列環保指令,可能影響電子產品的銷售。這些措施包括對含汞電池和蓄電池的限制、《電器及電子設備廢料指令》(WEEE指令),以及《限制有害物質指令》(RoHS指令)。

中國內地亦通過了類似的環保規例,包括現已生效的《電子信息產品汙染控制管理辦法》及《電子廢物汙染環境防治管理辦法》。《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也自2011年1月1日起生效。

產品趨勢

由於技術改進以及競爭激烈令價格下跌,傳統資訊科技產品如筆記本電腦已成為大眾化產品。今天,業界追求技術改良和創新,藉此推動業務持續發展。特別是具智能功能的流動裝置在全球市場大受歡迎。

同時,在許多國家,流動通訊已是消費者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高檔智能手機的銷路更是節節上升。而現時多款能與特定的穿戴式電子產品和智能裝置相容的新型號智能手機,更特別吸引年輕人及高收入人士。

電子消費品方面,數碼影像是其中一個發展方向。具備「智能電視」功能、可以連接互聯網,及具備與流動裝置兼容能力的大型屏幕數碼電視機,和解像度達4K或以上的超高清電視機,均是業界進一步開發的重點。

此外,鑑於3D打印技術及相關物料的成本下降,若干業者更積極推出3D打印機。另一方面,業界也關注一些特色產品的發展,包括運動攝影機和無人飛機/航拍機,及與物聯網(IoT)應用的相關設備。有業者認為這些產品能激發市場需求,開創新業務。其中,智能家居將會是物聯網應用中,會大幅刺激對相關資訊科技系統、硬件和裝置需求的主要領域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