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佣金上漲,市場經濟容不得“任性”

近日,央視財經頻道報道了由於外賣佣金上漲,導致許多商家退出的新聞。線上外賣單筆佣金,由最初15%上漲至18%,再到如今的22%,也就是說,在如今餐飲業商家平均利潤在30%到40%的情況下,僅外賣平臺就已經拿走了超過一半的利潤,除去線下店鋪的房租和人工費,商家幾乎不賺錢。

外賣佣金頻頻上漲的行為是一種“任性”。從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發佈的暑期外賣市場報告可知:美團外賣、餓了麼、百度外賣市場份額分別為63.3%、29.1%和6.2%,美團外賣以絕對領先的市場份額位居首位。相應地,源於美團外賣的佣金上漲問題也在頻頻發生,甚至不符合餐飲業的規律,而美團官方對佣金上漲給出的回應卻是源於“公司運營成本以及人工費用增加”,並把商家退出看作是市場正常的“優勝劣汰”,認為商家自身競爭力不強。

這樣的佣金上漲行為,真的符合市場規律麼?恐怕不是。誠然,市場經濟中的確存在著“叢林法則”,商家間的競爭本就是一個正常的現象,能夠推動市場經濟向前發展,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但是,沒有經過市場調查和科學根據就隨意上漲佣金的行為,只能是寡頭壟斷市場中的“弱肉強食”,打破了平衡,勢必會帶來多種不良影響。

上漲的佣金還得由商家和消費者來承擔。平臺提高佣金,商家只有三種路可走:退出、自己扛著、轉移給消費者,一些商家不捨線上消費者資源,又承擔不起高佣金,只能提高商品價格。店內點餐和外賣實行“同物不同價”已經不是新鮮事兒,無論是越來越貴的配送費、包裝費,還是一些商家無奈地選擇上調商品價格,最終“買單”的還是消費者。

消費者抱怨,商家退出,“任性”的結果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回顧幾年前,外賣行業方興未艾,那時的美團和餓了麼兩大巨頭拼資本,各種優惠政策讓商家和消費者紛紛嘗試,這樣第一批入駐商家和註冊的消費者成了最好的推廣者,外賣行業的發展也催生了“騎手”這一職業。如今,美團外賣成了“刀俎”,消費者和商家成了“魚肉”,不僅讓商家寒心,也讓消費者不滿,於是商家嘗試建立自己店鋪的“騎手”團隊,消費者開始換用配送費相對低的平臺,或者改用更實惠的訂餐方式,長久下去,失去了寶貴的商家和消費者資源,美團外賣的市場份額真的能夠保持不變麼?

換個角度,就算市場經濟這隻“無形的手”對這種行為有包容性,且自我調節需要一定的時間,“任性”背後的“野蠻生長”也會受政府這隻“有形的手”制約。到那個時候,美團外賣想要“全身而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必須為自己的行為付出相應的代價,與其如此,不如換個方式來應對公司運營成本以及人工費用增加。

外賣平臺需要的是“擴大”而不是“縮小”,應立足餐飲業,增加多元化服務類產品。用高佣金來實現外賣商家的“精英化”並不是明智選擇,除去公共服務方面,其實第三產業可供開發的空間還很大。美團外賣背後有美團網,相關的資源完全可以朝著外賣的快速配送形式推進,畢竟隨著人們經濟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的不僅是飲食上的滿足,還會有同城配送、水暖裝修、便捷醫療、月嫂看護、課外輔導等多種需求。所以,將這些生活服務領域進行開發,讓消費者可通過美團外賣去尋求對應的服務,既滿足了消費者需求,也能帶來更大的收益和回報。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在市場經濟中看上去並不行得通,“任性”造成的後果勢必會轉嫁給自己,外賣平臺在市場競爭中如何生存和發展,需要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