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二戰日本人也沒察覺的“集體精神障礙”極端禮貌,卻也極端凶殘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

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約翰·W.道爾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歷史學教授、美國曆史學會委員。他主要研究近現代日本史和美日關係,是相關領域最重要的學者之一。他寫下了《無情之戰:太平洋戰爭中的族種族與強權》一書,並在書中的篇章探討了二次大戰期間日本人展現的極端禮貌、卻也極端兇殘的矛盾民族性。

揭二戰日本人也沒察覺的“集體精神障礙”極端禮貌,卻也極端兇殘

向抗日英雄們致敬!

揭二戰日本人也沒察覺的“集體精神障礙”極端禮貌,卻也極端兇殘

為何日本人在二戰中展現出極端禮貌、卻也極端兇殘的矛盾民族性?聽聽史學家怎麼說。

20世紀40年代初權威專家們對日本人進行了相關的人格剖析,這對瞭解敵人的行為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在戰爭期間,美國的國民性格研究涉及日本、德國、緬甸、暹羅與羅馬尼亞,不過,現在看來,美國有關日本國民性格的研究通常被認為是最有趣的一項研究。

看上去相互矛盾的行為,如極端禮貌和極端兇殘,這就像一枚鑄幣的兩面同時出現在日本文化之中。同樣地,日本對其他國家的侵略,以及日本軍隊的殘暴與狂熱行為,都被視為由於受到國內壓力而導致的結果。日本人一向古怪並與其他人格格不入,或者更確切地說是發育不良。

事實上,從許多的理論中,有三組簡單的詞彙脫穎而出,成為定義日本國民性的核心概念。第一組詞彙通常與原始人、部落民族有關;第二組詞彙涉及幼稚和不成熟的特徵,延伸到青少年犯罪和幫派行為;第三組詞彙則借鑑診斷精神、情緒疾病時使用的臨床醫學詞彙。

在有些學者看來,日本人是穿上衣服的原始人,或者如戰時宣傳所言,日本人是穿著現代服裝的“野人”,因為他們仍然遵循部落模式,無論他們在讀寫能力、技術和外在裝備上已取得了多少進步。人類學家們較為普遍的觀點是,日本人的兒童教育方式中存在著長期的創傷與不安全感;在這樣的基礎上,佛洛德的追隨者們又提出一種更引人注目的理論,認為日本人在嬰兒(肛門和生殖器)發展時期形成了集體性的精神障礙。

根據這一理論,日本人對外侵略可以被解釋為陰莖嫉妒論或閹割情結,這取決於外部敵人被視為強大還是弱小、是男性還是女性。

從表面上看,將日本人視為幼兒的觀點有一項簡單的解釋:對西方人來說,東方的成年人通常看上去比他們的實際年齡更年輕。日本兵的平均身高只有5英尺3英寸,比他們的英美敵人要矮一大截。因此,“小男人”這個詞還包含有一種直白的、體格上的含義。此外,日本兵的毛髮也要比他們的白種人對手稀疏。在戰爭剛開始的幾周,由於日本兵矮小的身材和鬍鬚相對稀少的臉頰,竟然引起了一個謠言,謠傳說進攻東南亞的日本軍隊,大多數是由沒有經驗和缺乏訓練的少年組成。

揭二戰日本人也沒察覺的“集體精神障礙”極端禮貌,卻也極端兇殘

二戰日本士兵

此外,英國社會人類學家傑佛瑞·戈爾的理論也迅速得到有影響力的媒體追捧,他最初標題是《日本文化主題》(Themes in Japanese Culture)的學術論文,經《時代》雜誌概括後,以《為什麼日本人會成為日本鬼子?》(Why Are Japs Japs)的題目發表。

戈爾從分析一開始就提出他觀察到的現象:從表面上看,日本似乎是“人類全部歷史中最矛盾的文化群落”,戰爭期間日本男性殘酷並會時常表現出的虐待狂傾向,他將這種行為直接與

“日本人特有的倫理”聯繫起來,其中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日本人對儀式、整潔的極端重視。

在當代心理學和精神病學的病例中,那些過度沉迷於儀式、清潔和秩序的人,都通常被認為具有“強迫性精神病”症狀。從統計資料看,這種行為在日本是很普遍的現象。

揭二戰日本人也沒察覺的“集體精神障礙”極端禮貌,卻也極端兇殘

二戰日本士兵

“這個國家淺薄、傲慢且自負,但實際上充滿了自卑感和不安全感。”有人說。“控制全世界的慾望”在個人層面上是壓倒一切的,而在日本人集體心理層面則是一場災難,因為日本人最終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試圖征服全世界。

“由於日本人從小到大的養育方式,還有他們成長的社會環境,除非他們能夠理解並儘可能控制整個環境,否則,沒有任何一個日本人會感覺到安全和安心。”

這就解釋了以下事實:為什麼封建時代的德川家族在長達幾個世紀的時期裡,試圖通過閉關鎖國政策“控制”未知世界;而一旦日本向外面的世界開放後,他們就會瘋狂地試圖理解和掌握西方的學問;日本政府對日本社會的鎮壓和控制;日本在過去80年中“幾乎連續不斷的侵略戰爭史”,以及在當前征服世界的企圖。

“日本人永遠都不會感到安全,”戈爾得出結論,“除非,正如某些誇誇其談的日本軍方發言人所主張的那樣,除非由日本天皇統治整個地球。”

【更多鏈接】內容為:抗日戰爭 - 百度百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