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耶!孩子真正想聽的居然是這些……

媽耶!孩子真正想聽的居然是這些……

大家好,我是優米媽。

有一個詞叫做“忠言逆耳”,我一直覺得這是有侷限性的。

很多時候,順耳的話更利於行。

人都喜歡聽好聽的,包括孩子。

誇孩子,你怕了嗎?

大呼“怕”的姚姚秉持著“誇會把孩子做一件事的內在動力轉變為外在動機”的觀點。

她給我舉例子:孩子在彈琴,媽媽誇:“你真棒,真聰明,那麼快就能彈出曲子啦。”,一個單純因為喜歡音樂而快樂的孩子,變成了討好媽媽、或是需要外界認可才快樂的人。

好聽的話有很多,但孩子真正想聽的不是此類表揚、讚揚、獎賞,而是鼓勵。

鼓勵是在做這2件事:

1. 看見孩子內心隱藏著的失望。

2. 將消極轉向積極。

自從有了娃,我們是這樣修煉“說話藝術”成精的。

媽耶!孩子真正想聽的居然是這些……

鼓勵≠讚揚

很多人會像姚姚一樣,誤解了鼓勵。

我們就來看看讚揚與鼓勵的定義:

讚揚:表示對一個人進行稱讚、美化、認可。

鼓勵:指激發,勉勵,也指振作精神、鼓起勇氣。

分辨讚揚與鼓勵,只需理解它們的關注點:

讚揚關注的是人。描述的是這個人的優點,比如媽媽說的“你真棒,真聰明。”;讚揚通常是有條件的,比如要孩子成功地完成一件事,就像媽媽說的“那麼快就能彈出曲子啦。”。

鼓勵關注的是事。比如對學步的孩子說“就這樣,慢慢走,再走遠一點,加油。”;鼓勵是無條件的

,注重的是孩子的努力及改進。

因此,它倆帶來的價值觀也是不同的。

讚揚:當得到他人的讚美、好評時,才覺得自己有價值。

鼓勵:無需他人認可,覺得自己有能力、有價值。

鼓勵不等同於讚揚,慎用讚揚、常用鼓勵,才能讓孩子自信、自立、為自己活著,而不是依賴他人的觀點。

媽耶!孩子真正想聽的居然是這些……

鼓勵的時機

情緒平和時,鼓勵才能不辱使命。

媽耶!孩子真正想聽的居然是這些……

發生衝突時,憤怒的爸媽暫時失去了鼓勵孩子的能力,惱火的孩子也不能接受鼓勵。

此時,我們要退出權力的“戰場”,可以對孩子說“等我們都冷靜下來,再一起討論好嗎?”

比如孩子在超市胡鬧、搶了鄰居家孩子的玩具,就可以先帶孩子回車裡或回家,避免當面指責他的不良行為,等孩子平靜下來後,鼓勵他“準備好了可以再去超市(鄰居家玩)”,整個過程既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又表達了對他改善行為的信心。

媽耶!孩子真正想聽的居然是這些……

試著擁抱孩子

小陳的“哄娃秘籍”是抱抱。

曾經兒子一遇到困難就生氣、扔東西,如今5歲的他可謂人見人愛。

小陳說:當兒子因未做成一件事而大哭時,她會蹲下來跟孩子聊聊,然後抱抱他;兒子往往就平靜下來,並願意解決問題了。

擁抱的妙處就在於把愛與信賴傳遞給孩子,幫助他恢復自信與勇氣。

媽耶!孩子真正想聽的居然是這些……

米媽碎碎念:當孩子處於強烈情緒而無法給予擁抱時,可以等孩子感覺好些,再嘗試親密互動。

媽耶!孩子真正想聽的居然是這些……

理解先行,相互尊重

大偉最近在逼著自己做情緒訓練。

以前他是一個和孩子一起大吼大叫、跺腳、摔東西的暴躁老爸。

現在,他會告訴孩子自己很生氣,也能理解孩子的怒火,他們都需要回自己房間待一會兒,再平和地溝通。

等孩子走出房間時,他就微笑著衝他豎起大拇指。

媽耶!孩子真正想聽的居然是這些……

在相互理解、尊重的基礎上,鼓勵才能奏效。

媽耶!孩子真正想聽的居然是這些……

將負面懲罰轉向積極貢獻

負面懲罰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激化矛盾,我見過一個用鼓勵代替責備的成功案例。

在一個小學班會上,老師和學生們一起制定了一個積極的計劃來幫助擾亂課堂秩序或不尊重其他同學的孩子改進,他們需要做一些對班級有貢獻事來彌補,比如幫助老師收作業,在上課前給大家講一講上節課的內容,以便複習等。

親子之間也是如此。

孩子把果汁撒了小夥伴一身,爸媽可以引導他站在小夥伴的角度想問題“如果有人弄髒了你的新衣服,你是什麼感受呢?”,繼而啟發孩子想辦法解決問題,當孩子提出洗乾淨等彌補措施時,鼓勵他去實踐。

當孩子把負面行為轉向積極幫助別人時,他會覺得自己很有價值,很棒。

人生難免遇個坎、走點彎路,關鍵在於學習、改善、成長。

媽耶!孩子真正想聽的居然是這些……

讓孩子自己發現問題

艾夢把寫了滿滿一頁的練字本遞給爸爸,爸爸讓她指出自己喜歡的幾個字,繼而問她:“我也可以指出我喜歡的嗎?”,艾夢愉快地點頭。

爸爸說:“這幾個字就很漂亮”,又指了幾個歪歪扭扭的字,問:“那幾個呢?”,艾夢“呀”了一聲,就抱著本子拿去修改了。

爸爸先關注好的地方,再讓艾夢自己發現需要改進的地方。

鼓勵是激發孩子上進的一大法寶。

當我們指出孩子的優點時,他往往會繼續做好,或做得更好;當我們引導孩子發現問題時,他很快就知道哪裡需要改善了。

媽耶!孩子真正想聽的居然是這些……

面對挫折

同事張姐的兒子是從3歲開始做家務的,小傢伙特別痴迷於打雞蛋、倒牛奶,只是每次都搞得一團糟。

張姐倒是不厭其煩,總對兒子說:“明天再試一次吧,你可以的。”然後兒子就幫她一起擦桌子、收拾殘局。

過了一個月,兒子不但這2樣技能合格,還開始參與做蛋糕了。

媽耶!孩子真正想聽的居然是這些……

誰沒點挫折,關鍵在於打消挫敗感,積極以對。

如今,兒子都上小學了,張姐還有一個妙招:面對不如意的成績單,我們可以先找到孩子擅長的部分(“我發現你的閱讀題答得很棒,你很感興趣吧?”),再給弱項打氣(“寫作其實也很有趣哦,我們一起再努力試試吧。”)。

怎樣才能讓孩子不被困難打敗呢?

請告訴孩子:

1. 你不是一無是處,你很有價值。

2. 失敗是學習、改善的好時機。

孩子真的是一個神奇的存在,

是他讓我們不敢輕易發脾氣了,

是他讓我們尋思著好好說話,

也是他帶我們成長。

我真該感謝孩子,也感謝自己;

鼓勵孩子,也鼓勵自己;

然後我們一起充滿勇氣地去面對新的一天。

一個有內容的育兒號:優米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