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乖,長大越痛苦?別再這樣“誇”孩子了!

孩子越乖,長大越痛苦?別再這樣“誇”孩子了!

很多爸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乖孩子。這樣的期望無外乎因為兩點:

一是,乖孩子能讓大人特別省心。

二是,乖孩子能給大人臉上貼金。

所以,當孩子做了某件讓爹媽神清氣爽的事情時,爸媽就會這樣稱讚孩子:

真是個乖孩子。

但是,讓孩子做個乖孩子,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孩子越乖,長大越痛苦?別再這樣“誇”孩子了!

在我們小區,有一個被所有媽媽稱讚的乖孩子。當別的孩子都在小區廣場上瘋跑的時候,他總是坐在奶奶身邊一動不動。

奶奶逢人就誇:

我家小寶知道亂跑我會不高興呀。

所以他從來不亂跑,做其他事也是從來都是乖乖的。就是這樣一個乖孩子,上週末時我路過廣場時看到他了,確實很乖。

我問他,你想去跟大家一起玩嗎?他開始不回答。過了一會兒,小聲說,想。我又問,那你為什麼不去呢?他說,因為奶奶說,我是乖孩子,不可以亂跑。

如果我亂跑,奶奶會生氣,她就會不喜歡我了。

這個所謂的乖孩子,看了看一邊的奶奶,又看了看遠處的其他孩子們。很可惜,他眼睛裡那麼深的渴望,他家的大人就是看不到!

孩子越乖,長大越痛苦?別再這樣“誇”孩子了!

什麼是真正的乖孩子呢?

實際上,爸媽嘴中所謂的乖孩子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乖孩子,而是單純地從成人視角出發盲目地給出的一個結論。

簡單來說,就是騙小孩兒的。

比如,孩子不亂跑,大人省心。然後為了鼓勵孩子繼續不亂跑,繼續更省心,就趕緊給孩子扣上一頂“乖孩子”的高帽子。

貼標籤這個方法很神奇,你給孩子貼上個“壞孩子”的標籤,他可能就真的變得越來越糟。可你給孩子貼上個“乖孩子”的標籤,他就真的會變得越來越好嗎?

喵姐想說,可能暫時會,但是不會長久。因為隨著孩子閱歷的增加,交際圈子的擴大,他遇到的人也逐漸增加。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當身邊的乖孩子,棒孩子,金光閃閃的牛孩子越來越多,他自己也會越來越困惑。

乖孩子是他對自己的自我認知。當他發現,現實和自我認知有落差的時候,他就會覺得難以接受。

因為經常被稱讚乖孩子的人,很容易形成一種信念。他們會認為,除非自己始終是乖的。否則,自己就沒有了價值。哪怕自己有一丁點兒沒做好,都會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

為了始終讓自己保持“乖孩子”的光環,他們可能還會通過撒謊,對抗或者逃避這些行為,來掩蓋自己不夠好的事實。

甚至,還會做出其他的極端行為來,比如,傷害自己或者傷害他人。

孩子越乖,長大越痛苦?別再這樣“誇”孩子了!

實際上,行為的目的,要比行為本身更重要。

一個孩子的乖,是想要贏得贊同,還是發自真心,發自肺腑地想要去做呢?搞清楚這點很重要

如果僅僅是為了別人的贊同去做個乖孩子,那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始終不會真正開心。

只有孩子意識到這樣做有價值,主動想去做得更好,他才會獲得真正的快樂。

所以,千萬別再整天給孩子戴上“乖孩子”這個緊箍咒了。因為這種不走心的說法,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

孩子是不是你嘴中的乖孩子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樣讓孩子的好行為越來越多。

孩子越乖,長大越痛苦?別再這樣“誇”孩子了!

具體的應該怎麼做呢?

孩子越乖,長大越痛苦?別再這樣“誇”孩子了!

多去鼓勵孩子具體的好行為

家長鼓勵孩子,首先要鼓勵到點兒上,而不是憑藉你的個人喜好亂說。

永遠呆在大人身邊,不亂動亂跑。那不叫乖孩子而是木頭人。

在安全合理的範圍內,允許孩子去自由探索,去發現,才是好的行為。

當孩子自己把房間整理乾淨了,爸媽應該鼓勵的是:

你把書和玩具都收拾好了,讓房間變得乾淨整齊,你做得很好。

當孩子幫你提東西了,爸媽應該鼓勵的是:

你會幫爸爸媽媽做事情了,我們輕鬆多了,你做得很好。

這種被鼓勵的具體的好行為,因為得到肯定和關注,才會被孩子繼續發揚光大。而不是什麼事情,都是誇讚,你真是個乖孩子。

孩子越乖,長大越痛苦?別再這樣“誇”孩子了!

孩子越乖,長大越痛苦?別再這樣“誇”孩子了!

要注意孩子的進步和努力,而不是結果

舉個例子,孩子想用積木搭建一座火車站,但是搭來搭去也沒搭好。這件事的結果就是,搭建火車站失敗了。

很多父母只能注意到這個結果,說,這麼簡單都做不到,是不是有點笨啊?

像這種評價,就屬於只是評價了孩子的人,而沒有去評價孩子的具體行為。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孩子為了能搭好積木,來來回回實驗了好幾次,換了好幾塊積木。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怕失敗,鍥而不捨,一直在努力的不放棄。

這個不斷努力的過程,才是父母應該關注的,也是值得父母去鼓勵的。

再比如,孩子想幫你擦地板,可是因為不小心碰到了水桶,水灑了一地。那地沒擦乾淨,到處是髒水是這件事的結果。

而實際上是,孩子一直在認真地想把地板擦乾淨。這才是父母要去注意和鼓勵的過程。

所以,跟孩子說一句:

剛才你一直擦得很認真,也很努力,前面那邊的地板也擦得很乾淨,媽媽都看到了。有你幫我我也很輕鬆,碰到水沒關係。下次我們把水桶放在遠一點的地方不就ok了嗎?

說這句話,不難。但是,對孩子來說這句話真的是寒冬裡的暖流,通過這樣的做法父母傳達給孩子的就是:

犯錯誤和失敗,是學習的大好機會。再試一次不就可以了嘛。

孩子越乖,長大越痛苦?別再這樣“誇”孩子了!

孩子越乖,長大越痛苦?別再這樣“誇”孩子了!

不要拿你家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

即使是同齡人,也存在很大差異。有的人擅長畫畫,有的人擅長音樂,有的人內向,有的人外向。

不要總拿自家孩子缺點去比較別人的優點,然後企圖用存在的差距對孩子進行激勵。很可惜,這不是激勵,而是壓力。

這種做法會讓你家孩子覺得:

別人做得好,我做得差。我總是比不上人家。

想比較的話,應該讓孩子自己跟自己比。

如果他以前做事不專心,現在變專心了。那這就是進步,是他的好行為,是應該鼓勵的事。

至於別人家的孩子什麼樣,關你什麼卵事呢?換位思考下,別人的爹媽有別墅有寶馬。你有啥?

孩子越乖,長大越痛苦?別再這樣“誇”孩子了!

喵姐希望大家能夠記住三點,也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能夠切實的做起來:

1.多去鼓勵孩子具體的好行為。

2.要注意孩子的進步和努力,而不是結果。

3.別總拿你家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

如果你有一個“乖孩子”,那從現在開始,你就要慢慢放鬆對他的要求。你有責任讓孩子們知道,他們不必始終都是“乖孩子”,也不必掩藏自己的錯誤,擔心自己讓你失望。

一個壞行為,並不意味著孩子就是壞孩子。

一個乖行為,也不代表孩子就是個乖孩子。

畢竟,健康的自尊和自信才是孩子成長中的最最重要的。

END


喵姐早教說新平臺上線 精品課程限時免費發放,

邀你一起掃碼進群領取《8節課讓你的孩子擁有過人的專注力》聽課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