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聽聲音就可以看病,平安好醫生“智能聞診”系統上線

AI|聽聲音就可以看病,平安好醫生“智能聞診”系統上線


聽聲音就可以看病,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神醫?不管遇到沒遇到,依靠AI現在可能已經實現了。10月23日,平安好醫生宣布自主研發“智能聞診”系統上線,通過採集用戶聲音進行AI分析,識別用戶是否屬於氣鬱、氣虛、陽虛等中醫體質,真正實現聽聲音就可以看病。

此前,平安好醫生表示要投入30億推動現代華佗計劃,並陸續推出了“智能舌診”、“智能問診”和“智能脈診”三大AI中醫系統。隨著本次 “智能聞診”系統的上線,平安好醫生“現代華佗計劃”全面實現中醫“望、聞、問、切”四診流程AI化,構建起完整的“AI+中醫”診斷體系。

靠知識與經驗積累的醫療,一直是AI最有應用前景的領域之一。對用戶而言,更多的是關心此套AI系統準不準,別花了錢又誤了病。

那這套系統真的可以信任嗎?

AI,人工智能,目前來說更多的是屬於統計學的範疇,本質上都是input-output的結果。即輸入數據,按設定好的算法計算或者訓練,然後輸出計算結果。

AI|聽聲音就可以看病,平安好醫生“智能聞診”系統上線

AI醫生也是同理。輸入各種臨床案例材料,然後根據算法,判斷病症。由於醫學基本上市知識+臨床經驗的結晶,所以收集了無數案例的AI醫生,理論上有比大部分醫生更加精準、客觀的判斷能力。不過這也主要看輸入的案例是否足夠多,才能診斷更多的症狀。

前段時間,一個由德國、美國和法國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訓練了一個人工智能(AI)系統辨別危險性皮膚病變與良性病變,並向該系統展示了超過10萬幅圖片。之後,這臺機器被安排與來自17個國家的58名皮膚科醫生進行比賽,平均來看,這些皮膚科醫生們從照片中準確地找出了86.6%的皮膚癌,AI系統的的準確率是95%。

這個其實很好理解,因為這更多的是記憶力的比拼,人根本比不過機器。所以從這個角度講,機器比大多數醫生更加準確,更加客觀。

二、望+聞+問+切四大AI系統組合用更準?

平安好醫生的率先上線四大AI醫生系統,

厲害之處是構建了完整的中醫治療體系,可以實現望聞問切的組合運用,進而更加精準的判斷病情。

AI|聽聲音就可以看病,平安好醫生“智能聞診”系統上線

如果說給予足夠的數據或者訓練,這四大系統可以幫助用戶快速的判斷自己的病情,然後對症下藥。

同時,平安好醫生還有醫生作最後把關,確認病情。

三、診斷之後的用藥建議,可能是其中的關鍵

平安好醫生的AI系統診斷後,將根據診斷結果,給出康復指導及用藥建議。這其中涉及到平安醫生的盈利模式,就不知道平安醫生推送藥物的機制是如何設定的。

是有限推送貴的利潤高的?還是優先推送匹配度最高的,還是有其它的推送方案,比如說推送5種藥供用戶選擇,這樣或者更加人性。

至於網上大家關注的藥的真假問題,這個就不得而知了。

綜上所述,平安好醫生這套AI醫生系統,或許可以試試,或許比去一趟醫院能更加精準的判斷病情,也更加省時間、省錢,因為現在的醫院都恨不得給你開一堆藥。

當然,這一切都建立在這套AI系統是投入了足夠的研發資源、基於嚴謹的醫學態度開發的基礎上,否則一切都是免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