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有礼 温暖慢城!常山县以全市第一的成绩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城市复评

文明有礼 温暖慢城!常山县以全市第一的成绩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城市复评

悠悠千载古县,浩浩文明儒风。千里钱塘江水,从悠久绵长的历史深处流来,孕育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和文明。作为钱江源头的常山,文明之光从未阻断,塑造文明之城的决心矢志不移。

戊戌岁末,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传来:常山县以全市总分第一的成绩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城市复评,持续荣膺省“文明城市”称号。这是继2006年被授予“省文明城市”后,34万常山人始终追求的“文明梦”,一场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作为“两山”重要思想实践地,十二年来,常山为实现振兴发展与百姓福祉深度融合的文明城市梦想而努力。

以千年礼序打造“最美常山”

文明有礼 温暖慢城!常山县以全市第一的成绩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城市复评

12月28日清晨,寒风有些刺骨,常山县文峰路上已是车来车往,人流攒动。一个身着绿色反光马甲的中年男子来到蜜玛服饰店门口,将一辆红色电瓶车往前挪动至停车位的正中间。“这个停法不够标准,正确的是把车头车尾全部停进车位。”男子告诉记者,他叫刘金生,家住竹园小区。2017年9月,他加入了全县“半义务交通协管员”队伍,每天在街头承担着劝导和协调交通事务的责任。目前常山县共有半义务交通协管员126名,他们分布在城区各个路口节点,劝导乱停车行为,使城区交通秩序有了很大的改观。

12月28日中午11点,记者在文峰西路新华书店门口看到,五六名行人正匆匆在斑马线上行走,自东向西而来的一辆白色轿车在斑马线前缓缓停下,示意行人先行。机动车礼让行人,在常山县已成为一种常态。记者了解到,为助力文明城市建设,结合智慧城市“网格化”管理,县文明办联合县交警大队等部门开展了主城区交通秩序专项整治。经过整治,如今,常山县城区机动车超速超载、闯红灯、不礼让斑马线、电动车乱停乱窜等现象明显减少。同时,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等部门还开展了市场环境与秩序专项整治,对柚香城农贸市场、大东门农贸市场、北门零担菜市场开展集中治理,使城区秩序井然有序。

大力倡导礼让、孝善文化,将千年礼序融入文明城市建设。今年,常山县还先后开展了“文明有我·拒绝陋习”“文明有我·随手拍”“文明有我·礼让斑马线”“文明有我·奉献一小时”“文明有我·劝导一小时”“文明有我·礼在小区”等活动,组织全县所有机关干部、志愿者走进社区、走上街头,开展文明劝导、全民共建等活动,向市民广泛宣传普及省级文明城市知识及文明礼仪。

排难拓进塑造“有礼之城”

文明有礼 温暖慢城!常山县以全市第一的成绩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城市复评

如果要问“文明城市”复评行动开展以来发生的最大变化是什么?那就是城市环境、面貌和品质的全面提升。省级文明城市复评是今年常山县重要工作之一,为此,常山县各部门高度重视复评迎检工作,排难拓进,以城市环境改善提升为重要突破口,全面提高了文明创建水平。

11月19日是“世界厕所日”。作为常山县公厕“总所长”,县委书记叶美峰走村入户,查看了解城乡“厕所革命”推进及困难群众厕改工作情况。让公厕有“里子”更有“面子”,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截至目前,全县城区共建成公厕36座,其中10座达到3A级旅游公厕标准,市民群众如厕环境大大改善,文明如厕蔚然成风。

近日,在县城文峰西路新华书店门口,记者看到,天马街道志愿者们正在4个分类垃圾桶旁引导市民正确投放垃圾。“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主要是引导市民形成文明有礼的规范理念。”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一中队队员郑国剑告诉记者。

乱扔垃圾无人劝、高空抛物危险无人管、乱堆杂物无人说等一系列不文明现象过去时有发生。如今,这样的现象早已不见。今年6月,在县文明办的引导下,金川街道赵家坪社区推出楼道“每天一奉献”微公益活动,党员、楼长、志愿者纷纷参与奉献爱心,缴纳物业费、不乱扔垃圾、参与楼道公益行动渐渐成为了社区居民的行动自觉。

除积极开展“我为社区奉献一小时”活动,常山县还启动了全国首个县级“志愿之城”建设系列活动,县领导走上街头,以普通志愿者身份开展交通疏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也纷纷参与,他们拾起一片纸,停好一辆车,给陌生人一个微笑……在迎接省级文明城市复评的路上,留下了最美的身影,增添了文明之风。

文明铸魂共筑“心安之地”

文明有礼 温暖慢城!常山县以全市第一的成绩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城市复评

屋外寒风凛冽,屋内书香作伴。近日,常山城区两家南孔书屋正式开放,许多市民纷纷前往,体验安静的阅读“温暖之家”。有人说,这就是常山这座城市的温度。

“这里环境安静舒适,我几乎每天都来!”市民许康告诉记者,眼看着常山城市变化越来越大,尤其是近年来,“国际慢城”的品牌不断打响,这让身处其中的人们,从内心深受感动。“此心安处是吾乡”,这样的慢城,让人倍感温暖……肺腑之言下,这也是常山县育人为先、以文明铸就城市灵魂的生动实践。

都说一个城市的真正文明在于人的文明。为不断丰富文明风尚内涵,常山县创新移风易俗,制定了“八项要求”,引领社会正能量。“八项要求”包括非亲属参加婚丧喜庆,礼金提倡“零红包”,上限不能超过100元;不办除婚事丧事以外的庆祝事宜,不办60周岁以下的寿庆活动;带头遏制索要“天价”彩礼、提倡在农村文化礼堂举办婚礼……每一项要求都极力倡导文明新风,弘扬喜事新办、厚养薄葬、节俭养德、文明理事的社会新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常山教师程芝杆千岛湖勇救溺水游客,常山小伙杭州闹市区救助骑车晕倒老人,县人民医院医生为百岁老人找回遗失钱包,警民合力寻回失联聋哑男生……这一年,最美常山的好人事迹不断涌现,他们用爱心,为我们树起文明道德标杆,也温暖了这座城市。

“不为复评而复评,文明城市创建并非一劳永逸,而是一个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动态过程。我们要做的是让文明成为一种深入到城市骨髓里的文化和价值理念。”县文明办负责人表示。

记者:郑月红

文明有礼 温暖慢城!常山县以全市第一的成绩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城市复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