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有禮 溫暖慢城!常山縣以全市第一的成績順利通過省級文明城市複評

文明有禮 溫暖慢城!常山縣以全市第一的成績順利通過省級文明城市複評

悠悠千載古縣,浩浩文明儒風。千里錢塘江水,從悠久綿長的歷史深處流來,孕育了燦爛輝煌的文化和文明。作為錢江源頭的常山,文明之光從未阻斷,塑造文明之城的決心矢志不移。

戊戌歲末,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傳來:常山縣以全市總分第一的成績順利通過省級文明城市複評,持續榮膺省“文明城市”稱號。這是繼2006年被授予“省文明城市”後,34萬常山人始終追求的“文明夢”,一場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作為“兩山”重要思想實踐地,十二年來,常山為實現振興發展與百姓福祉深度融合的文明城市夢想而努力。

以千年禮序打造“最美常山”

文明有禮 溫暖慢城!常山縣以全市第一的成績順利通過省級文明城市複評

12月28日清晨,寒風有些刺骨,常山縣文峰路上已是車來車往,人流攢動。一個身著綠色反光馬甲的中年男子來到蜜瑪服飾店門口,將一輛紅色電瓶車往前挪動至停車位的正中間。“這個停法不夠標準,正確的是把車頭車尾全部停進車位。”男子告訴記者,他叫劉金生,家住竹園小區。2017年9月,他加入了全縣“半義務交通協管員”隊伍,每天在街頭承擔著勸導和協調交通事務的責任。目前常山縣共有半義務交通協管員126名,他們分佈在城區各個路口節點,勸導亂停車行為,使城區交通秩序有了很大的改觀。

12月28日中午11點,記者在文峰西路新華書店門口看到,五六名行人正匆匆在斑馬線上行走,自東向西而來的一輛白色轎車在斑馬線前緩緩停下,示意行人先行。機動車禮讓行人,在常山縣已成為一種常態。記者瞭解到,為助力文明城市建設,結合智慧城市“網格化”管理,縣文明辦聯合縣交警大隊等部門開展了主城區交通秩序專項整治。經過整治,如今,常山縣城區機動車超速超載、闖紅燈、不禮讓斑馬線、電動車亂停亂竄等現象明顯減少。同時,縣綜合行政執法局等部門還開展了市場環境與秩序專項整治,對柚香城農貿市場、大東門農貿市場、北門零擔菜市場開展集中治理,使城區秩序井然有序。

大力倡導禮讓、孝善文化,將千年禮序融入文明城市建設。今年,常山縣還先後開展了“文明有我·拒絕陋習”“文明有我·隨手拍”“文明有我·禮讓斑馬線”“文明有我·奉獻一小時”“文明有我·勸導一小時”“文明有我·禮在小區”等活動,組織全縣所有機關幹部、志願者走進社區、走上街頭,開展文明勸導、全民共建等活動,向市民廣泛宣傳普及省級文明城市知識及文明禮儀。

排難拓進塑造“有禮之城”

文明有禮 溫暖慢城!常山縣以全市第一的成績順利通過省級文明城市複評

如果要問“文明城市”複評行動開展以來發生的最大變化是什麼?那就是城市環境、面貌和品質的全面提升。省級文明城市複評是今年常山縣重要工作之一,為此,常山縣各部門高度重視複評迎檢工作,排難拓進,以城市環境改善提升為重要突破口,全面提高了文明創建水平。

11月19日是“世界廁所日”。作為常山縣公廁“總所長”,縣委書記葉美峰走村入戶,查看了解城鄉“廁所革命”推進及困難群眾廁改工作情況。讓公廁有“裡子”更有“面子”,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截至目前,全縣城區共建成公廁36座,其中10座達到3A級旅遊公廁標準,市民群眾如廁環境大大改善,文明如廁蔚然成風。

近日,在縣城文峰西路新華書店門口,記者看到,天馬街道志願者們正在4個分類垃圾桶旁引導市民正確投放垃圾。“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主要是引導市民形成文明有禮的規範理念。”縣綜合行政執法局一中隊隊員鄭國劍告訴記者。

亂扔垃圾無人勸、高空拋物危險無人管、亂堆雜物無人說等一系列不文明現象過去時有發生。如今,這樣的現象早已不見。今年6月,在縣文明辦的引導下,金川街道趙家坪社區推出樓道“每天一奉獻”微公益活動,黨員、樓長、志願者紛紛參與奉獻愛心,繳納物業費、不亂扔垃圾、參與樓道公益行動漸漸成為了社區居民的行動自覺。

除積極開展“我為社區奉獻一小時”活動,常山縣還啟動了全國首個縣級“志願之城”建設系列活動,縣領導走上街頭,以普通志願者身份開展交通疏導,廣大黨員幹部群眾也紛紛參與,他們拾起一片紙,停好一輛車,給陌生人一個微笑……在迎接省級文明城市複評的路上,留下了最美的身影,增添了文明之風。

文明鑄魂共築“心安之地”

文明有禮 溫暖慢城!常山縣以全市第一的成績順利通過省級文明城市複評

屋外寒風凜冽,屋內書香作伴。近日,常山城區兩家南孔書屋正式開放,許多市民紛紛前往,體驗安靜的閱讀“溫暖之家”。有人說,這就是常山這座城市的溫度。

“這裡環境安靜舒適,我幾乎每天都來!”市民許康告訴記者,眼看著常山城市變化越來越大,尤其是近年來,“國際慢城”的品牌不斷打響,這讓身處其中的人們,從內心深受感動。“此心安處是吾鄉”,這樣的慢城,讓人倍感溫暖……肺腑之言下,這也是常山縣育人為先、以文明鑄就城市靈魂的生動實踐。

都說一個城市的真正文明在於人的文明。為不斷豐富文明風尚內涵,常山縣創新移風易俗,制定了“八項要求”,引領社會正能量。“八項要求”包括非親屬參加婚喪喜慶,禮金提倡“零紅包”,上限不能超過100元;不辦除婚事喪事以外的慶祝事宜,不辦60週歲以下的壽慶活動;帶頭遏制索要“天價”彩禮、提倡在農村文化禮堂舉辦婚禮……每一項要求都極力倡導文明新風,弘揚喜事新辦、厚養薄葬、節儉養德、文明理事的社會新風尚,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

常山教師程芝杆千島湖勇救溺水遊客,常山小夥杭州鬧市區救助騎車暈倒老人,縣人民醫院醫生為百歲老人找回遺失錢包,警民合力尋回失聯聾啞男生……這一年,最美常山的好人事蹟不斷湧現,他們用愛心,為我們樹起文明道德標杆,也溫暖了這座城市。

“不為複評而複評,文明城市創建並非一勞永逸,而是一個持之以恆、久久為功的動態過程。我們要做的是讓文明成為一種深入到城市骨髓裡的文化和價值理念。”縣文明辦負責人表示。

記者:鄭月紅

文明有禮 溫暖慢城!常山縣以全市第一的成績順利通過省級文明城市複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