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战争

昨天,在初冬的细雨中,我回到了老部队——驻杭某合成旅。因为我写过一本《亲历战争》,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八尺沟人”进行了连载,旅政委花友祥看到之后,两次给我打电话,说部队正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希望我回去给战友们讲一讲一军老山轮战的情况。

特稿|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战争

我不假思索地答应了下来,但到底讲什么心里没有多少底。毕竟我离开一师大院已经22年,脱下军装也16年了,我对新时代强军建设的情况了解不多,也不知道官兵们想听什么。思来想去,我决定还是围绕一军轮战期间形成的“不怕苦、不怕死、不怕亏”的老山精神,以亲历者的视角,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战争。

先抛出几个问题

讲课开始,我就抛出三个问题,以此想把大家的思绪带进34年前发生的那场边境战争。

特稿|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战争

“1、假如现在突然发生战争,我还在部队当兵的话,我还能不能像34年前那样积极报名参战?2、在物质极大丰富、生活相当安逸的当下,我们还要不要发扬“不怕苦、不怕死、不怕亏”的老山精神?3、作为新时代的战士,我们如何把“三不怕”精神贯穿到平时的工作和训练中去?”

一组难忘的数字

在两个小时的介绍中,我努力用数字说话,加深战友们对一军轮战的认识和印象——

14年——对越作战是从1979年开始的,到1993年中央军委下达撤销老山战区命令为止,前后时间长达14年之久,与1931年“9.18”事变至1945年抗日战争全面胜利持续时间相同。

特稿|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战争

7月12日——1984年7月12日,越军在老山地区发动了师级规模的进攻,被我坚守部队彻底粉碎;也就是这一天,中央军委作出了一军赴滇轮战的命令。

26624人——根据军委、总部和南京军区命令,首批轮战部队以陆军第一军建制为主,军首长机关大部率军直属分队、步兵第一师(一团、二团、三团和炮兵团),加强陆军第十二军步兵第三十六师(一O六团、一O七团、一O八团和炮兵团)、福州军区炮兵第三师第十三团、南京军区炮兵第九师第三团、第十四团(第十六团已于6月24日先期赴滇参战)和南京军区工兵第二团,共计26624人。

特稿|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战争

121个阵地——经过4个多月的临战训练,一军轮战部队于1984年12月9日全面接替十一军部队,在正面宽约23公里、纵深长约35公里共800平方公里地幅范围内坚守老山地区121个阵地。

“1.15”大战——在坚守阵地的半年时间,一军共打了四次大仗——即“12.21”、“1.15”、“2.11”、“3.8”,共歼敌5007名,并缴获了一大批武器装备。特别是“1.15”战斗历时4昼夜,我军与蓄势已久的越军同时出手,以硬对硬,互有攻防,打了一场恶仗、险仗。正如解放军总参谋部在通报一军轮战部队15-18日战斗情况的电报中指出的那样:“此次战斗,敌人准备时间之长,炮火之猛烈,投入兵力之多,步兵进攻之顽强,均是1984年两次大的战斗所不及的。”

特稿|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战争

18个荣誉称号——轮战期间,一军有18个单位和个人被中央军委、全国妇联、昆明军区授予荣誉称号,近千个单位和个人荣立战功。

397名烈士——一军在轮战中牺牲397人,有1200多人负伤。

“三不怕”精神的形成

“一军部队在轮战期间,用鲜血和生命形成的‘不怕苦、不怕死、不怕亏’的老山精神,特别是‘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口号响彻全国。”

接着,我用大量的事例告诉战友们,“三不怕”精神是怎么形成的——

一是在与比老鼠还狡猾的对手较量中形成。

我们的对手越南,自称“第三军事强国”,先是同法国、南越和美国军队交战,后来又侵略柬埔寨、威慑泰国,再后来在我云南、广西边境不断犯事,打了几十年的仗,可以说是名符其实的“战争油子”。同时,他们还拥有苏制的现代化的武器装备,特别是1975年美国越战失败后,苏联一直为越南提供经济援助和武器装备。

特稿|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战争

越军在1984年7月12日师级规模进攻失败后,针对中国军队的炮火优势,采取“堑壕延伸式”战术,像老鼠打地洞贴膏药一般,对我前沿阵地形成分割包围、犬牙交错、紧贴围逼之势。如,一师防御前沿阵地共52个,其中被越军楔入的就有28个,有4个阵地敌我各占一半,双方直线距离10至70多米不等,造成“谁抬头谁挨打”的局面……但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我们的官兵寸步不让、寸土必争,与敌人斗智斗勇,直至取得胜利。

二是在与恶劣的战场环境抗争中形成。

云南老山地区属亚热气候,大雾多雨,非常闷热,加上我们的阵地和越南的阵地犬牙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线官后吃穿住都非常困难。由于越军的封锁和阻拦,每天能吃上一餐饭、喝上一杯水就很不错了。遇到战事吃紧,几天不吃不喝是常事。

特稿|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战争

坚守在541号高地左侧无名高地上的一团一连等6个单位的28名官兵,在工事被炸塌、通讯工具被炸坏、与上级失去联系5天5夜的情况下,全体官兵在排长崔跃勇的带领下,粉碎敌人一次次疯狂反扑,用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战胜了各种艰难困苦。比如喝水,他们用雨衣、塑料布接雾水,用牙膏涂在嘴唇上止渴,含喉片,啃草汁,甚至连自己的小便也放到空罐头盒里留着,到最后连尿都没有了。即使这样,他们也没有被艰难困苦所吓倒。

三是在广大官兵义无反顾走向战场中形成。

我是和硬六连官兵一起坐闷罐子坐火车出发的,和我一个车厢的就是攻打小尖山的主攻排一排,在1985年3月8日的战斗中牺牲了6人。到了前线我经常到前沿阵地,官兵们奋勇杀敌的事迹深深地感染着我、激励着我。

特稿|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战争

首先,我们的官兵是带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走向战场的。

接到参战命令后,官兵几乎人人写决心书、请战书,不少还咬破手指写血书,诉说自己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特别是广大党员更是走在前、冲在先。我们粗略地统计了一下,在一军负伤牺牲的1500多人中,90%以上都是党员和干部!像二团三连竞选敢死队员攻打166号高地,就是最好的例子。

其次,我们的官兵是带着对亲人的无限思念走向战场的。

接到轮战命令后,官兵们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生与死,而是担心亲人知道了怎么办?年老的父母谁来赡养?于是,参战官兵写下遗书交待自己的后事。如,我们组织处副处长、后来当过一师政委的陶正明就在遗书中写了三点:“一、父母请弟妹代我养老送终;二、妻子迟早是人家的,趁年轻早点改嫁,争取找个好男人;三、女儿将来是国家的,请政府负担,交她爷爷奶奶抚养,将来一定要考上大学,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特稿|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战争

三团四连代理排长、烈士何吉勇在给母亲的遗书中这样写道——“亲爱的妈妈,我就要去执行一项艰巨的战斗任务了,假如我在这次战斗中牺牲的话,有一笔抚恤金和我的存款,望按此信照办:(1)500元给您,作为我报答您老的养育之恩;(2)500元给厂幼儿园建设用;(3)1000元交给我的母校——子弟学校,作为我报敬母校的一点微薄之意吧!”

被战友们称为“老山前线的梁三喜”(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主角)的一团七连七班长李桂友,在坚守116号阵地时不幸被敌人的火箭弹击中牺牲后,战友们在他上衣口袋里发现有一张记有7笔560元的欠账单。望着这张沾有烈士血迹的欠账单,想到李桂友家庭生活困难和他生前俭朴的生活,朝夕相处、生死与共的战友都痛哭流泪。李桂友从小没有父亲,母亲一人将他们姐弟4个抚养成人,家中欠债1000多元。入伍8年来,他不买零食,不抽烟,省下钱来还账。牺牲前几天,未婚妻来信告诉李桂友:如果能拿出2000块钱,便可以到社办工厂入股当工人了,让他帮忙筹集一部分钱。可李桂友还没有顾得上给她回信,就为国捐躯了……

特稿|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战争

硬骨头六连副指导员谢关友写给8个大的儿子的遗言,更是催人泪下。他嘱咐儿子:“如果爸爸牺牲了,以后当你看到这个本子的时候,你就会知道爸爸是为了打击越寇野心、保卫边疆、保卫祖国而献身的,你应该感到光荣、自豪。不要难过,要化悲痛为力量!我相信党和政府会妥善照顾和安排你的。你一定要继承爸爸的遗志,听党的话,做爸爸妈妈的好儿子!一旦妈妈改了嫁,你不要怨恨她,因为是爸爸事先安排的。你想一想,你妈妈虚岁才28岁,难道叫她守一辈子寡吗?……长大后一定要好好的生活,记住爸爸的话,并要好好照顾妈妈和爸爸、妈妈的亲人。别忘了你是革命烈士的儿子,不要做出有损于党和人民的事……”

再次,我们的官兵是带着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走向战场的。

参战官兵平均只有20多岁,除了少部分干部结婚生子外,大多还是单身汉,他们热爱生活、珍惜青春,对美好爱情十分向往。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排长和他心上人的故事。

特稿|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战争

1978年春天,林祖武离开广东省惠来县的山区农村到了部队,在广西参加首次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后,他以一个功臣的身份,跨进了南京步兵学校的大门……遗憾的是,他这个军官找对象成了老大难。后来林祖武又例行公事般地与一个叫丽丽的姑娘见了面。丽丽是部队农场场长的女儿,对红领章红帽徽有着特殊的感情。她虽没同他讲过一句话,但她从别人口中得知,他是一个很好的小伙子。俩人很快建立了恋爱关系。“你对我好,我也喜欢你。我们……到留下镇登记结婚吧。”部队一接到轮战命令,丽丽就急急忙忙地找到林祖武。林祖武很激动,他何尝不想结婚,在血洒疆场之前享受一下爱的欢乐?但他把那只伸出去的手又缩了回来:“丽丽,能得到你的爱,我是幸福的。但战争是要流血的。我是从战场上过来的人,知道打仗不是儿戏。如果我‘光荣’了,那会耽误你的青春的。我不想世界上多一个寡妇……”

连队攻打小尖山成立敢死队,林祖武以“我是战斗骨干”这个独一无二的条件,把“敢死队”队长的头衔争到了手。在出征誓师大会上,16名敢死队员中,第一个登台发言的就是林祖武——“我们16个人,要像16把钢刀一样直插敌阵,用鲜血和生命打开通往小尖山的胜利之路。”“这次虽是第2次上战场,但为了祖国的安宁,人民的幸福,我愿第3次、第4次、第5次上战场!”“……我当兵不在六连,但在六连战斗过。如果我牺牲了,只要六连的兄弟说我是一名硬骨头战士,我也就死而瞑目了!

特稿|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战争

出发前,我对林祖武说:“丽丽对你这么好,又是买烟买牛肉干,又是打毛衣,你就一点儿都不表示?”“我早就想好了,等这一仗打完了,我就把慰问品给她寄去。”沉默了一会,他又说: “不瞒你说,我不想死。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把15个人带上去,把敌人消灭掉,把小尖山夺下来。而我是不能牺牲的,最多负个伤,而且不能是重伤,只能擦破点皮……你晓得的,丽丽还在等着我。我27了,她也24了……”到了出发阵地,林祖武一点睡意也没有,唱了一夜的《十五的月亮》。

冲击前几分钟,林祖武从身上取下空水壶——一只不锈钢的三用水壶,交给指导员老高:“我没什么给丽丽的。万一我下不来了,就请你把这个水壶转交给她,算作一个纪念吧。”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他对战士秦志荣说:“看样子,我今天……不行了。你告诉丽丽,我寄……的600元钱,叫她留下200,其余的加上我的抚恤金……寄到我的老家还债……”当包围他的敌人快到身边时,他拼尽全力,拉响了身上的最后两颗手榴弹……

特稿|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战争

主持授课的旅政治部主任陈奋苗说:“这堂课让我们仿佛亲临战场,找到初心,提振血性……特别是老部队在轮战中形成的‘不怕苦、不怕死、不怕亏’的老山精神,没有过时,也永远不会过时,强军建设更需要弘扬光大‘三不怕’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