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北京城市副中心”

记事

◆1993年,通州镇被定位为北京14个卫星城之一。

◆1995年12月27日,京通快速路建成通车。

◆1997年4月29日,通州撤县设区。

◆2003年12月27日,北京第一条郊区地铁线路——地铁八通线开通试运营。

◆2009年12月,北京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集中力量,聚焦通州,借助国际国内资源,尽快形成与首都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国际新城。”

◆2011年1月,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下更大决心聚焦通州,集中力量,力求取得重大突破。”随后,《加快推进通州现代化国际化新城建设行动计划》出台。

◆2012年6月,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进一步落实聚焦通州战略,打造功能完备的城市副中心;加快通州高端商务服务区建设,增强对东部发展带的带动作用。

◆2014年6月22日,大运河申遗成功。通州区位于大运河北端,从南到北全长1794公里的大运河,穿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

◆2015年7月11日,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决定,贯彻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未来将聚焦通州,加快“市行政副中心”建设。

◆2016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指出,北京正面临一次历史性抉择,正从摊大饼转向在北京中心城区之外,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集中承载地,将形成北京新“两翼”。

◆2016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不仅是调整北京空间格局、治理大城市病、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需要,也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的需要。自此,通州正式明确为“北京城市副中心”。

◆2017年9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其中提出,在北京市域范围内形成“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一副”即为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范围为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总面积约155平方公里。

◆2018年12月,《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获批,城市副中心与雄安新区共同形成北京新“两翼”,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延伸,实现一核两翼共同促进首都功能优化提升。

◆2019年1月11日,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北京城市副中心。1月12日,中共北京市委城市副中心工作委员会、北京城市副中心管理委员会正式揭牌成立。 (王彩娜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