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曾是魏延、黃忠的主公,由於懷疑黃忠通敵,最後竟被魏延殺害

此人曾是魏延、黃忠的主公,由於懷疑黃忠通敵,最後竟被魏延殺害

赤壁大戰之後,曹操主力撤出荊州,荊州便是落得了無人防守。劉備藉機取南郡,平荊南四郡。本來打地方武裝,劉備以為會摧枯拉朽一般將敵人掃除,可誰知在長沙郡竟然遇上了一大強敵——長沙太守韓玄,他手下便是有兩員虎將黃忠和魏延。此二人武力都是不亞於關羽張飛的,誰知韓玄最後卻是亡於眾將叛變,落得如此悽慘的下場。手底擁有著當世猛將的韓玄,為何最後卻是連部將造反都平叛不了呢?

此人曾是魏延、黃忠的主公,由於懷疑黃忠通敵,最後竟被魏延殺害

對於韓玄的認識,我們不得不提《三國演義》中的經典橋段“關公戰長沙”。劉備欲平定荊南四郡,其部下已破三郡,留下一郡頗為棘手。諸葛亮特意留給關羽讓他去破,以立大功抵消華容道之過。關羽恃才傲物,不知長沙深淺,見與他交戰乃一老卒,便放鬆警惕,倉促上場。誰知來者竟是日後劉備帳下的五虎上將之一,黃忠。關羽與黃忠大戰數十回合,不分勝負。誰知關羽此時暗生一計,把黃忠引至懸崖,忽使一拖刀計,欲斬殺黃忠。而此時黃忠的馬忽然受驚,不禁馬失前蹄,想必很快性命難保了。誰知關羽熟讀《春秋》,素來正直,不願藉此乘人之危,竟然放過了黃忠。

此人曾是魏延、黃忠的主公,由於懷疑黃忠通敵,最後竟被魏延殺害

其後黃忠與關羽再戰,竟然學得關羽的計策,詐敗來誘騙關羽追擊,關羽果然上當,追了上來。黃忠當即對著身後連放三箭,兩箭射虛,一箭直中關羽頭巾,關羽這才知道對方百步穿楊,是要報“昨日之恩”。可問題來了,還有一個人也看出來黃忠有意放過關羽,那就是韓玄。

此人曾是魏延、黃忠的主公,由於懷疑黃忠通敵,最後竟被魏延殺害

此時韓玄大怒,認為黃忠私通外敵,把黃忠收監,要將其問斬。這時魏延領兵來救,把韓玄殺死,救下黃忠。韓玄竟也因此落得“平生性急,輕於殺戮,眾皆惡之”的罵名。

此人曾是魏延、黃忠的主公,由於懷疑黃忠通敵,最後竟被魏延殺害

然而事實上,正史對韓玄的描述極小,僅僅出自於《三國志·黃忠傳》“荊州牧劉表以為中郎將,與表從子磐共守長沙攸縣。及曹公克荊州,假行裨將軍,仍就故任,統屬長沙守韓玄。先主南定諸郡,忠遂委質,隨從入蜀”這段文字。從文中可以看出,幾無隻言片語提及長沙之戰,反倒是感覺,一切好像一場和平演變。僅僅一句“先主南定諸郡”一筆帶過,可以看出幾乎無任何戰爭出現,一切就水到渠成了,我們完全可以想象荊南各郡是自行投降的。此外,根據正史記載,韓玄後來並沒有死,還成為了黃忠手下,繼續鎮守長沙。由此可見,《三國演義》描述其實有很大可能是假的。

此人曾是魏延、黃忠的主公,由於懷疑黃忠通敵,最後竟被魏延殺害

在湖南長沙有一個韓玄墓,而根據清汪應銓《韓玄墓記》載“玄威信智略,足以服人,寬厚愛人,玄與三郡俱降,兵不血刃,百姓安堵,可謂知順逆之理,有安全之德”,這裡也進一步佐證了韓玄事實上根本不是一方諸侯,而是一個保境安民的地方官,他根本無意爭奪土地,就算手下有黃忠如此悍將,也絕不會抵抗劉備。因為他知道打仗必然流血犧牲,這樣只會搭上更多無辜老百姓的姓名,倒不如順勢而為,投降罷了。

此人曾是魏延、黃忠的主公,由於懷疑黃忠通敵,最後竟被魏延殺害

其實我們有時候由於看書不全,很容易對歷史人物就產生偏見,甚至形成誤導。像韓玄這種與世無爭的地方官,一心保境安民,卻因羅貫中為增加小說趣味性,而曲解為一個小肚雞腸之人,最終惡有惡報,落得慘淡下場。如此謬論,值得我們廣大史學愛好者去正本清源,找出歷史的真相,還歷史人物一個清白。所以我們可以說韓玄實際上是東漢末年一個服務百姓,保境安民的有為官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