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信心、不會上雲?看紫光雲如何突破雲“鴻溝”?

沒有信心、不會上雲?看紫光雲如何突破雲“鴻溝”?

回顧2018年,雲計算廠商在加強投資、猛攻市場的同時,也不得不面臨新技術的“鴻溝”:從早期採用者到主流市場之間的“大斷層”。 新技術“鴻溝”普遍存在於創新高科技產品的“技術採納生命週期”中,凡是能夠成功跨越“鴻溝”的新技術都能進入主流市場,催生新的產業鏈和豐富的生態。而一項新技術能夠成功跨越“鴻溝”,在於爭取實用主義者的支持和採納,這是從種子用戶走向主流市場的關鍵。

儘管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雲等各類雲計算技術已經發展超過了十年,但云計算作為一種企業級新技術體系,在過去十年的主要採用對象為互聯網公司、ICT公司以及積極進入信息技術領域的其它高科技公司,雲計算對於大量的傳統企業而言遠未能驗證其商業價值。大量的傳統企業在雲計算技術面前徘徊不前,主要是不知道雲計算到底能給企業帶來哪些效益、對數據和信息安全存有疑慮,以及不知道到底有哪些雲技術供應商可以解決自己的具體問題。

在2018年12月27日的IMPACT2018紫光雲峰會上,紫光公有云正式對外亮相。蘇州市相城區副區長朱小海在會後接受採訪時表示,還有很多企業會質疑雲和工業互聯網廠商對於傳統行業的知識。為此,蘇州相城區高鐵新城管委會和紫光集團在2017年6月成立了合資公司,雙方以“合夥人”模式共建蘇州工業雲引擎項目,讓當地企業儘快用上雲計算和工業互聯網。這個“合夥人”的模式,就成為了紫光公有云突破雲計算“鴻溝”的重要策略。

沒有信心、不會上雲?看紫光雲如何突破雲“鴻溝”?

(紫光雲總裁兼CEO 吳健)

IMPACT2018紫光雲峰會上,紫光集團副總裁、紫光雲總裁兼CEO 吳健詳解了如何創新“數字化合夥人”實踐,跨越新技術“鴻溝”。

有中國特色的雲平臺

2018年3月30日,紫光集團發佈了“紫光雲戰略”,宣佈投資120億元進軍公有云市場; 三個月後的7月10日,紫光公有云上線試商用,首期上線的基礎服務和平臺服務共有12個大類、267款雲服務產品;五個月後的IMPACT2018上,紫光雲進一步發佈了5個大類、102款雲服務產品。在8個月的時間內,紫光雲不僅成功上線,還迅速推出了300多款雲產品。

然而,8個月上線300多款雲產品並不是紫光雲作為“數字化合夥人”的最大亮點,符合中國管理特色的雲平臺架構才是紫光雲對“合夥人”的真正解讀。在紫光雲上線試商用的時候,就曾對外介紹紫光雲獨特的“一多三統一”架構,“一多”即包括城市雲門戶、公有云門戶和行業雲門戶在內的多門戶,通過大區節點+一級節點+城市節點的核心邊緣多級架構設計,覆蓋全國的多個入口,而“三統一”則指統一融合架構、統一用戶體系、統一運營管理。“一多三統一”的核心就是一個多級架構托起多種雲形態,特殊設計在於城市節點邊緣的設置。

紫光雲聯席總裁焦剛IMPACT2018紫光雲峰會上接受採訪時介紹,紫光雲的“一多三統一”架構在試商用階段受到了用戶的歡迎,用戶都強烈要求公有云的架構一定要適合中國的政府和企業治理結構,即中國的省地市多級結構以及屬地化的資源池,讓數據不出省、不出市。

沒有信心、不會上雲?看紫光雲如何突破雲“鴻溝”?

(紫光雲聯席總裁焦剛)

吳健在主題演講中強調:紫光雲的技術架構和已有的公有云有很大不同,因為紫光雲把數據中心放到了城市,而每個城市都希望就近存儲和處理核心數據,不僅能夠更安心更放心的使用雲服務,也有助於在本地進行更多創新。紫光雲的多門戶入口雖然看起來不同,但背後是統一技術架構、統一用戶體系和統一運營管理體系,提供了無縫混合雲體驗。

在紫光雲的平臺層,提供了新城市運營平臺、工業互聯網平臺、城市建築CBIM平臺、數據服務平臺、物聯網服務、AI服務等,對應一個城市所需要的各種能力集合。實際上城市在數字化的過程中,越來越遇到重複性建設的問題,例如公交車、地鐵、酒店等多個場景都需要人臉識別,如果各自開發的話,不僅複雜而且數據也不打通,那麼其實整個城市只需要一套人臉識別工具即可,底層數據還能實現整體打通。

各類城市能力平臺彙集起來再加上數據的彙集,就是城市數據大腦,紫光雲在天津濱海、江蘇連雲港等智慧城市建設都是基於類似的實踐。“行業場景化平臺服務是紫光雲的特色平臺服務。我們將城市、工業、建築三大業務場景的共性能力進行了抽象,構建了新城市運營平臺、工業互聯網平臺、城市建築CBIM平臺三個平臺服務。”吳健強調。短短几個月間,紫光雲在連雲港、南昌、河南、內蒙古等地已經成功打造了系列樣板,這在很大程度上了體現了各方對於“數字化合夥人”的認同。

“數字化合夥人”的樣板

有了一個符合中國管理特色的雲平臺以及面向城市實際需求而抽象出來的技術能力彙集,這只是突破“鴻溝”的第一步,更關鍵的在於如何讓城市裡的行業和企業放心上雲、真正用雲、在雲上創效益,這就需要更加強的紐帶。紫光雲提出的“數字化合夥人”,關鍵在“合夥人”:合夥人不是合作伙伴,它需要紐帶連接,而這個紐帶就是資本。

自2018年宣佈進入公有云市場以來,吳健就在多個場合強調紫光雲不做“爛尾工程”,而之所以不會做“爛尾工程”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合夥人”的策略。“我們是真正意義上的合夥人,很多公司在提出合作伙伴計劃時還是衝著項目去的。而我們是長期經營的思路,是真投入、真合資、真納稅。”為此,紫光雲專門準備了基金用於合資或是投資。“因為是‘真合夥’,我不能砸自己的飯碗,這是一種態度,一種信心。”

作為“真合夥”的代表,蘇州高鐵新城與新華三和紫光合資紫光雲引擎科技(蘇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紫光雲引擎公司)就是典型的樣板。蘇州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成規模企業約有一萬兩千家以上,中小型企業佔比高。之前,這些企業大都認為工業互聯網是遙遠的概念,但隨著國家經濟結構的變化、人力成本上升等,讓中小企業感受到了壓力。中小企業需要智能製造轉型,用高科技手段幫助提升管理、創新營收,但這種高科技轉型已經超出企業現有的能力範疇,而且經濟上承受起來也有困難,雲平臺則是解決當下問題的出路。

首先,紫光雲引擎公司建設了通用性的開放平臺,讓需求方和供給方都能用最低的成本找到解決問題的手段。“這是紫光雲進入行業的初衷,作為通用大平臺為行業服務,讓大量的工業應用開發商和需求方能以最低的成本能夠對接起來。”紫光雲引擎公司總裁兼CEO彭浩在IMPACT2018紫光雲峰會上接受採訪時介紹。在安全性方面,紫光雲引擎則通過芯雲一體、本地數據中心以及可部署在企業內部的上雲一體機,確保企業數據安全和保護企業工藝IP;另一方面,也不斷加強對安全技術的投資以及加強與工業安全專業公司的合作。

沒有信心、不會上雲?看紫光雲如何突破雲“鴻溝”?

(紫光雲引擎公司總裁兼CEO彭浩)

其次,蘇州高鐵新城也為紫光等高科技企業打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政府資源的開放、與區內企業的溝通平臺、牽線搭橋以及產業基金支持等,共同打造智能製造的良好生態環境。在提升企業信心方面,高鐵新城一直在幫企業算兩本帳:成本賬和收益賬;同時也與紫光雲引擎一起在當地挑選龍頭企業做樣本,讓把樣本企業現身說法,包括花費了多少投資、改造的收益如何、效率提高多少、成本下降多少等。此外,也通過政府專項資金扶持,幫助接受服務的企業降低成本,讓他們更願意接受雲服務。

在針對工業企業對雲服務商行業知識的顧慮方面,高鐵新城一方面通過對當地企業宣講來打消他們的一部分疑慮,另一方面也幫助紫光雲引擎平臺積聚更多垂直領域專業服務提供商。前不久,蘇州市進行了摸排,當地從事細分垂直領域的系統服務商群體,按照每團隊20人到50人左右規模,差不多有200個左右的團隊,這些當地的專業系統服務商可以與紫光雲引擎一起打造工業服務的生態,讓紫光雲引擎越來越專業。

紫光雲引擎不僅是紫光雲“數字化合夥人”的蘇州樣板,紫光雲引擎本身也是紫光雲工業互聯網平臺的載體,通過與蘇州合作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能力再橫向複製給其它工業區域。而紫光雲的城市建築CBIM平臺,則是紫光與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合作的中設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承載。在新城市運營方面,紫光與北京西城區政府合作共同投資成立了北京煕誠紫光科技有限公司,專注於泛政務大數據的總集成商、總運營商、總分銷商和總創新商。

在紫光雲前期開展的“百城百業”佈局中,就已經通過“數字合夥人”的形式建設了十幾個“種子”雲。與天津濱海合作智慧城市數據大腦,是紫光雲的又一個重大布局。此前,紫光雲已經在天津高新區落戶了全國總部,而IMPACT2018紫光雲峰會也是在天津高新區舉辦,天津濱海無疑將成為紫光雲“數字合夥人”的又一個樣板。

2018年是紫光雲的元年,而紫光雲“可信賴的數字化合夥人”將有望讓雲計算進入主流市場,真正讓大多數企業用上雲、用好雲、從數字化轉型中受益。IMPACT2018紫光雲峰會上,紫光雲還與包括國信新網、華勝天成、科大訊飛、正元地信等在內的18家合作伙伴共同啟動了新城市運營聯盟2019年合夥人計劃,全面貫穿硬件與系統集成、軟件服務等不同層級的合作,把“數字化合夥人”進行到底。(文/寧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