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Catalysis:表面光生空穴浓度决定TiO2光催化析氧性能

Nature Catalysis:表面光生空穴浓度决定TiO2光催化析氧性能

前言:

2018年4月17日,Nature Catalysis在线发表了华东理工大学胡培君/王海丰教授团队关于TiO2光催化析氧方面的论文,论文定量分析了水/TiO2(110)界面处OER反应的全过程,确定了表面光生空穴浓度是限制TiO2光催化OER活性的关键因素。

Nature Catalysis:表面光生空穴浓度决定TiO2光催化析氧性能

共同第一作者:Dong Wang, Tian Sheng

第一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课题背景:

利用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是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其中析氧半反应是动力学慢反应,限制了整个反应的效率。一般,人们认为OER反应需要克服高的势垒,光催化剂的本征活性不高。理解OER反应的机理对合理设计催化剂体系,提升光催化剂性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受OER反应的复杂性以及传统研究手段的局限性影响,过去的研究并没有完全搞清楚这些问题。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

1. What is the favoured reaction mechanism of the photocatalytic OER?

2. Which factor determines the overall efficiency?

3. How can we further improve the efficiency?

本文亮点:

本文采用最稳定的金红石TiO2(110)面作为模型催化剂体系,对水/TiO2界面处的光催化OER反应机理进行了大量的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模拟。论文对OER反应的整体途径,包括H2O的解离,活性自由基的产生,O-O偶联反应等有系统地讨论。通过详尽的机理研究和微观动力学分析,论文提出实验条件下TiO2的本征活性并不是限制OER反应效率的关键因素。真正的决定性因素是达到TiO2催化剂表面的光生空穴的浓度。这一结果表明

在光生空穴浓度达到阈值之前(10-4),提升OER反应效率的关键在于提升光生空穴的浓度。

图文解析:

Nature Catalysis:表面光生空穴浓度决定TiO2光催化析氧性能

图1. 水/TiO2(110)界面处OER反应的示意图

理论上,计算OER反应面临两个难点:

1. 确定表面光生自由基的准确位置,因为这涉及到OER反应的不同途径。

2. 可靠地计算水/TiO2界面处发生的反应。

为解决上述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MPA-MD法(具体内容请大家阅读原文)。

Nature Catalysis:表面光生空穴浓度决定TiO2光催化析氧性能

表1. 不同计算方法所得到的反应势垒对比

Nature Catalysis:表面光生空穴浓度决定TiO2光催化析氧性能

图2. 水解离反应的路径能线图

整体而言,OER反应可以分为两个部分:1. 水解离形成表面物种;2. O-O键形成,生成O2. 本文分两步对机理进行了研究。

Nature Catalysis:表面光生空穴浓度决定TiO2光催化析氧性能

图3. 光催化OER反应的机理和路径能线图

Nature Catalysis:表面光生空穴浓度决定TiO2光催化析氧性能

图4. 不同表面自由基O-O偶联反应的路径能线图

Nature Catalysis:表面光生空穴浓度决定TiO2光催化析氧性能

表2. 每个基元步骤的反应能量

Nature Catalysis:表面光生空穴浓度决定TiO2光催化析氧性能

图5. 微观动力学模拟TOF随空穴浓度的变化

Nature Catalysis:表面光生空穴浓度决定TiO2光催化析氧性能

王海丰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2017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7),2017年上海市曙光学者,2016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2015年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5荣获华东理工大学青年英才校长奖,2014年荣获中国催化新秀奖(1/5),2014年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晨光学者。主要从事计算化学和理论催化研究。研究以催化剂理性筛选和设计为目标,重点关注催化活性理论及新方法发展、金属及氧化物材料催化新机理和构效关系的建立,并聚焦光电转换和水分解制氢等能源/环境体系催化材料的优化调控和理论预测。发表SCI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包括Nature Commun (4)、Angew Chem (3)、Adv Mater (1)、Nano Lett (1)、WIRES Comupt Mol Sci (1)、ACS Catal (8)等在内的论文40余篇(影响因子>10论文18篇,封面论文5篇,3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和1篇热点论文),论文SCI他引1600余次,单篇最高他引180次。现担任Chinese Chemical Letter青年编委、Frontier in Carbon-based Materials评审编委等。

Nature Catalysis:表面光生空穴浓度决定TiO2光催化析氧性能

胡培君

理论催化专家,1957年8月8日出生于上海。1982年3月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获学士学位,1993年6月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获博士学位。2004任英国女王大学(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教授,现任华东理工大学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2009当选为爱尔兰皇家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催化反应模拟和催化剂理论的研究,是国际理论催化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里,他为非均相催化反应量子力学计算的实现和发展,特别是非均相催化反应微观基础理论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文章170多篇,其中包括2篇Nature,4篇Nature Communications,15篇J. Am. Chem. Soc.,7篇Angew. Chem. Int. Ed.,4篇Phys. Rev. Lett.,论文被引用次数达7000多次,其中高被引论文(理论催化领域30年内引用次数前5%)占所有论文的14 %,H因子为46 ,在国际同行中名列前茅。

备注:以上内容来自华东理工大学官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