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的深山祠堂裡,隱藏著一個驚天的祕密


寂寞的深山祠堂裡,隱藏著一個驚天的秘密

●譚仲池

湖南瀏陽河上游漢高嶺下的小河鄉花園村,如同一片舒展開來的巨大荷葉,在翡翠般的葉脈上,凸凹著涓涓的溪流,月形的石拱橋,古老的千年銀杏樹,重重疊疊的梯田,青瓦白牆的農舍。惟獨山巒坡前那座曾經做過紅軍醫院的祠堂,卻像一朵雕刻的蓮花,以其殷紅的色彩,點綴著綠色的山川。

人世間所有奇特之事的發生都有其獨特的根由。我黨早期的黨員,曾任黃埔軍校政治教官、國民革命軍第四軍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的羅漢就是瀏陽小河鄉人。毛澤東很早就結識了羅漢,知道他的故鄉就在湘贛邊陲,是當年秋收起義的發源地,這裡的群眾基礎非常好。於是,他於1930年8月下旬毅然帶領著新整編的紅一方面軍,和朱德、彭德懷、滕代遠一道走進這片早已播下革命火種的土地。

寂寞的深山祠堂裡,隱藏著一個驚天的秘密

紅軍隊伍剛到村口,鄉親們就放鞭炮迎接,姑娘大嫂遞上碗碗熱茶,送上自己親手做的布鞋。瞬間,就讓這些遠道而來的紅軍官兵感受到了老鄉對紅軍的愛戴之情。他們走到祠堂門口,聽到了朗朗書聲。當毛澤東得知在這座祠堂教書的老師羅會松也是地下黨員,他便通過羅會松與范家祠堂的宗族主持範榮初相見,表達了暫借祠堂開設紅一方面軍後方醫院的想法。這個從心底擁護共產黨和紅軍的進步鄉賢,當晚就召集範氏家族開會,商議出借祠堂之事。出乎範榮初的預料,所有到會的範氏宗親的成員都同意將學校搬移到附近的戴家灣,把祠堂讓出來給紅一方面軍做後方醫院。

寂寞的深山祠堂裡,隱藏著一個驚天的秘密

一個細雨纏綿的夏日上午,我來到祠堂前。這座建於清光緒丁酉年的祠宇,是一座前後兩進院落式祠廟建築。由前棟、天井、廂房、後棟及兩側偏房組成。前棟建築硬山頂,小青瓦,馬頭式封火牆、青磚砌築。後棟,坯磚牆體,屋面覆蓋小青瓦,後棟與前棟之間,有長方形天井,天心階簷用花崗條石鋪就而成。兩側廂房對稱佈局,後棟三間,中為堂。廳堂棟樑託雕刻獅頭抱珠,栩栩如生、活靈活現。我注目凝神這坐落青山懷抱的祠堂,漸漸感到這座祠宇亮堂了起來,彷彿這房子裡放射著溫暖的光暈。我似乎看見這間間房屋裡,紅軍的醫生護士正在給傷員做手術,包紮傷口、端水送藥。此刻,我在欣慰地想象那夜毛澤東借宿花園村范家祠堂的情景。深山的秋夜是這樣的靜謐、深邃,如夢如幻。只有聲聲清脆的鳥鳴,縷縷如水的月輝撒落在樹影裡,螢火蟲提著燈籠,閃爍的亮光穿過夜色濃重的田壠。毛澤東剛剛放下手中的書,又走近窗口,凝望天上的星光,傾聽大地的呼吸。然後用手理了理很長的頭髮,輕聲沉吟自己寫的“秋收時節暮雲愁,霹靂一聲暴動”的詩句。他的眼前立刻出現三年前的9月19日秋收起義部隊在文家市會師的雄偉畫卷。也是這樣月光如水的秋夜,他懷著異常凝重而壯烈的情感

作出了向井岡山轉兵的重大決策。在當時這是何等嚴峻的局面呵!是的,也就是在這片紅色土地上,他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正確的前進方向,因此才有了今天的紅軍。他更相信今夜範氏家族的決定,又會成為老區人民的又一光榮義舉。我在想,這一夜毛澤東一定會睡得格外沉靜安寧。

這座瀏陽鄉間普通祠堂,實際上是一座隱藏在森林茂密、流水潺潺的深山河谷盆地的紅軍秘密醫院。它緊緊地依偎在鄉親們溫暖的懷抱裡。從它設立的第一天開始,就走進了充滿艱難困苦、炮火硝煙和軍民魚水深情的光榮歲月。這裡的每一條山間小路,每一座山溪木橋,每一片山巒梯田,每一棟山坡土屋,及至雞鳴狗吠,鳥語鶯啼,晨暉夜月,都連著紅軍醫院的窗口和燈光,時時刻刻都在牽動鄉親們的心。這個只有170多戶人家的山村裡的老百姓心裡明白,眼前的紅軍是為窮人求解放、打天下的隊伍。住進醫院治療的紅軍傷病員,都是為革命的勝利,在前線衝鋒陷陣流血、負傷、患病的。他們是自己最親的親人。

寂寞的深山祠堂裡,隱藏著一個驚天的秘密

紅軍時期的臨時借谷證

當知道毛澤東、朱德為解決醫院缺醫、缺人、缺藥、缺糧、缺鹽的困難而操勞焦急時,在瀏陽第四區蘇維埃主席劉德三的組織下,花園村的老百姓很快成立了青年農民擔架隊接送傷病員,又動員鄉親們上山採中草藥,同時還特地安排有文化、能說會道的家庭婦女,拿著鄉長開的人口證明帶小孩去白區買鹽,以迷惑設卡盤查的敵人。範氏家族的主持人範榮初,除帶頭捐糧外,還一次就借三石糧食給紅軍醫院。現在范家後人還珍藏著一張蓋有毛澤東和林伯渠印章的“紅軍臨時借谷證”,上面標明“乾谷壹佰斤”。這些淳樸厚道的老百姓,都把紅軍傷員當作自己的兄弟姐妹,想方設法騰房子給他們居住治病。而紅軍醫院的醫務人員,一旦知道鄉親中有患病的,便會立即派人上門醫治。這種天底下最真誠的軍民情誼,如山間清泉,至今仍在一代又一代的小河人心中滋潤流淌。

醫院設在祠堂兩年多,在手術器械和藥品極端匱乏的條件下,共收治傷病員3000多人次,其中2000多人治癒後又重返前線參加戰鬥。更令人感動的是紅軍醫院的牆壁上還寫出了“醫治白軍傷病兵”的標語,並給治癒回家的國民黨傷病兵發路費。這就是初創時的中國紅軍展現的威武之師、仁義之師的光輝形象。是啊!就是這樣一座古老而狹小、建築面積僅420平方米的祠堂,卻在風雨歲月,呼嘯的炮火彈雨中,捧出胸間的鄉土溫熱,窗欞的青山曉輝,天井上空的明淨純藍,撫慰和洗禮著紅軍傷病員的高尚靈魂和鋼鐵意志,為高揚的紅軍旗幟,鍍上了永不

消褪的英雄光澤。

寂寞的深山祠堂裡,隱藏著一個驚天的秘密

我從祠堂走出來,心情異常的不平靜。我知道這座祠堂能留存至今,仍然在人們眼前放射著它經久不滅的血火歲月的光彩,還應當深深感謝範榮初及其後人。在漫長的時代變遷中,范家祠堂又經歷了改作花園大隊大隊部,花園生產隊保管室的滄桑歲月。尤其在1998年,祠堂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暴風雨襲擊,後棟廳堂和東邊正房及廂房倒塌。這年,為了保護祠堂老百姓心中永遠持之不古的記憶,村民範定華自己出資購下產權進行維修保養。2007年其子範日葵,又籌集資金在祠堂辦起了“紅軍醫院革命歷史展覽”。2014年中共瀏陽市委宣傳部將其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從87年前祠堂設立紅軍醫院到今天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座祠堂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締造新中國,建設新中國的歷程,見證了開創改革開放新局面,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繼往開來,繼續前進的歷史。也讓我們在這裡深切感受到這片土地上綻放的信仰光芒何其燦爛,鐫刻的歲月光榮何其壯美。

漸近中午,天空變得透明、湛藍,雨絲仍在悠悠地飄拂。我知道這是割不斷的鄉情、鄉夢、鄉愁、鄉思,它會永遠無聲地滋潤這片成長夢想和氤氳詩意的光榮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