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仨月跌掉6个百度 而最惨的是那些“吃苹果长大”的公司

导语

从去年10月初1.12万亿美元的市值巅峰,到今天6800亿美元的市值,苹果公司在过去3个月市值跌去37%,跌去4400亿美元。

有人估算,这相当于跌掉了1个腾讯、1个脸书、1.3个阿里、2个京东、2个小米、3个麦当劳、6个百度……

然而,真正损失惨重、备受连累的是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苹果产业链公司。

苹果半导体组件供应商Skyworks Solutions股价一度下挫2.6%,苹果RF芯片供应商Qorvo股价下挫了1.2%。

专门为苹果提供音乐芯片的音频芯片专业公司Cirrus Logic宣布大幅下调财务指导,其销售预期大约下降了15.8%。虽然Cirrus Logic对于此次下调并没有进行任何说明,但在其此前提交的10-K文件中显示,该公司2018财年81%的营收都来自向苹果,换句话说Cirrus Logic的营收是好是坏完全要看苹果产品在市面上卖的好坏。

还有港股舜宇光学科技,其股价自2018年10月份以来跌幅已接近20%,若从此前高点算起,股价已遭腰斩。

有消息说,这其中日本最惨。iPhone最大的日本零部件供应商村田制作下跌10%,其他供应商也都呈现了“一片绿”的景象。

最“绿”的要数日本显示器企业JDI,由于其过度依赖苹果,2018年市值暴跌70%,苹果宣布营收预期下调后,又暴跌了5%。

苹果仨月跌掉6个百度 而最惨的是那些“吃苹果长大”的公司

图:来源网络

1月3日,苹果CEO库克写给投资者的公开信坐实了苹果下滑的趋势。1月4日,苹果股价又暴跌近10%。而公开信发布当天,A股市场苹果产业链也是“绿意盎然”。申万电子行业跌1.86%,东山精密闪崩跌停,一机构席位卖出近7300万元,信维通信、百邦科技、欧菲科技等下挫逾5%,领跌苹果概念股。

成也苹果 败也苹果

在公开信中,库克预计,2019年第一财季,受大中华区的iPhone、Mac和iPad销售下滑影响,苹果的大部分营收都不及预期,大中华区营收下降超过苹果营收下降的总额,史无前例。

库克这番说辞,是将苹果营收下滑的原因甩锅中国市场。虽然马云说“怪中国市场不如怪自己”,但中国市场对于苹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曾经,中国是苹果第二大市场,每年为它贡献20%营收,仅次于美国。据统计,苹果每年卖出约2亿部产品,其中有约5000万部销往中国。但是,iPhone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占有率,已从巅峰时期2015年的12.5%,下滑到去年第三季度的7.8%。往昔“卖肾”买苹果的盛况一去不返。

据透露,苹果最新的三款万元机,iPhoneXR、iPhoneXS和iPhone XS MAX销量比预期低了将近三分之一。越来越依赖中国市场的苹果,正在被中国人抛弃。

然而,苹果大部分供应链都在中国,这些企业却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甩开对苹果的依赖的。

据统计,2018年苹果公司公布的200家供应商中,有85家在中国(包括香港和台湾地区),其中内地有27家。自去年四季度苹果手机销量不及预期以来,市场便一片“唱衰”苹果产业链之声。

苹果仨月跌掉6个百度 而最惨的是那些“吃苹果长大”的公司

图:来源网络

2018年11月20日,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股价跌破1万亿台币市值。这是自2013年以来首次失守万亿大关。分析认为,苹果公司持续削减三款新机型订单,导致作为重要合作商的鸿海股价受挫。据统计,2018年以来,鸿海市值累计缩水达40%。媒体报道称,鸿海集团旗下的富士康计划大幅削减29亿美元成本。对于上述消息,富士康科技集团中国总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评论市场及媒体流言,也不会针对单一产品发表评论。而苹果公司也未给予回应。

无独有偶,据媒体报道,和硕是iPhone XR最主要组装厂,供货占比约七成,此次订单缩减,和硕受冲击相对比较大。

Wind数据显示,自2018年10月以来,蓝思科技、欧菲科技、长园集团、信维通信等12家苹果概念股股价跌幅在20%以上。2018年初至今,A股“苹果概念”指数整体下跌了37.9%,其中有多只股票惨遭腰斩。截至11月21日,36只苹果概念股中,共有10只个股跌幅超过50%。

有分析认为,苹果手机的增量不足,影响最大的群体可能是中国内地供应商。面对销量下滑,苹果为了保证其利润率,还会砍低供应商的价格。相比国外的芯片厂商,中国的供应商技术含量普遍不足,非常容易寻找到替代的企业。这就导致其议价能力不足,受到出货量下降的强烈波及。

事实上,苹果的硬件制造涉及数百个供应链,是上百万人的营生。

蓝思科技董事长周群飞最近因其身家缩水备受关注。近一年来,随着蓝思科技的股价下跌,周群飞的财富或已蒸发45%。2018年10月24日,蓝思科技市值为306.9亿元。据同花顺财经分析,仅这一年来,周群飞身家或已缩水461亿元。

蓝思科技被外界称为“吃苹果长大”的公司,和苹果的关系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很大程度上,苹果公司的业绩状况直接决定了蓝思科技的生存。数据显示,2016年苹果公司的净销售额、利润和总销量分别同比减少了7.7%、15.7%、7%。与之相对应的是,蓝思科技2016年对第一大客户的销售额,从2015年的82.52亿元大幅下滑至57.1亿元。

出路

不管是让中国市场背锅,还是归咎与高通专利争端带来的影响,抑或是试图把苹果打造成奢侈品的败笔,这背后最核心问题是苹果乏善可陈的产品创新力。

有评论认为,作为苹果的两届掌舵者,乔布斯善于搞产品,而库克善于搞商业。

事实上,近些年,苹果公司的确表现出卓越的市值管理能力和超级强大的现金流,但是,产品创新的匮乏和退步的手机市场表现力,导致苹果市值、市场份额和营收均受到了不小的创伤。

有分析称,企业的发展有周期,快速扩张壮大之后,总会遇到瓶颈。尤其,苹果是一家太过特殊的公司,跟亚马逊、谷歌、阿里巴巴等都不同,苹果的增长靠的是一次又一次的产品革新来推动。

没有创新,产品定义也不强,苹果正在掉进舒适的陷阱里,原因很清楚,苹果越来越不锋利、不极致了。

如今,苹果“科技疯子”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的苹果更像是一位彻头彻尾的商人。这样的苹果还值得依赖吗?

其实,上市公司对于苹果产业的潜在危机并非没有警觉。目前已经有不少上市公司采取措施规避风险,其中“降低对大客户苹果的依赖、开辟安卓客户和新的产品类别”成为了最为常见的“自救”路径。

因帮助苹果解决屏幕多点触控技术问题而使苹果顺理成章成为第一大客户的蓝思科技,比较早地意识到了过度依赖苹果这一风险,开始调整策略,将业务范围拓展至其他手机品牌。周群飞在2015年的手机行业采购大会上表示,不单做高端的苹果,也做低端产品,也可以供应华为。

苹果仨月跌掉6个百度 而最惨的是那些“吃苹果长大”的公司

图:蓝思科技 来源网络

蓝思科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近两年,随着华为、OPPO、vivo、小米等国产手机品牌在中高端市场发力,蓝思科技的市场份额和营收也在提升。数据显示,2017年,蓝思科技产品内销收入同比增长87.51%。但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年度总额的比例高达76.07%,仅第一大客户销售额占比就占了49.37%。保守分析,第一大客户很大可能依然为苹果公司。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称,前两年蓝思科技的市场开拓战略表面上看是在弱化对苹果等大客户的依赖,实际上这种“依赖”并不会出现大幅度减弱,“尤其是面临竞争对手伯恩光学的夹击,蓝思科技会将苹果这个大客户握得更紧”。

2018年10月23日,蓝思科技方面对媒体否认公司存在过度依赖大客户的问题,由于业务订单与各大智能手机品牌市场份额变化相匹配,其定位又是中高端手机市场,“对于市场份额高的手机品牌,产能自然会向其倾斜”。

“除了苹果之外,我们最近已取得华为终端及vivo的供应商认证资格,正式开始向华为终端供货。另外,我们传统的工业电子业务、通讯业务等也颇具规模,所以公司并不担心苹果销量下滑的影响。”1月3日,中石科技证券部人士向媒体表示。

信维通信证券部人士也表示:“目前我们的客户涵盖了华为、小米、ov等产品,市场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欧美系的不好,国内品牌就会兴起,2018年国内品牌做得挺好的。”

另外,开拓汽车、智能家居等高端制造领域也成为各大苹果产业链企业布局的重心。

其中,中石科技将公司产品应用领域逐步扩大至高端装备制造、汽车电子、医疗器械等新兴行业;信维通讯的射频元器件也陆续应用于可穿戴设备以及智能汽车、无人驾驶等新兴消费领域,并与上汽集团开展合作。

欧菲科技证券部人士直言:“我们很早就观察到手机业务更新换代特别快,智能手机进入存量时代,所以我们新开辟了智能汽车业务,相比于手机而言周期更强,一个车型可以卖很长时间,而且市场空间也比较大,弥补手机产业风险,作为长期稳定的业务来源。”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目前除了手机之外,其他智能电子终端的出货量较为有限,不足以支撑企业完全转型。“从体量上讲,智能家居、汽车的交易比较稳定,确实有很多公司在布局,但是目前这些行业还存在一定的瓶颈,我们还没有看到量级增长,不能构成除了手机之外的主要业绩增长点。”

不管怎样,当年iPhone的诞生,让机皇诺基亚悄无声息地退出手机业务,而如今,不再令人惊艳的苹果也正在面临同样的考验。

如同苹果一样,苹果产业链上的企业也到了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时候了。

编辑|钱馨瑶 校对|坚果 视觉|牛小伟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