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比敵人更要命的是天險?用自己的貪心讓皇帝放心?大將心細!

中國遠征軍相信熟讀近代史的朋友都很瞭解了,那是當年抗日戰爭時期為了抵擋日軍發起的入緬對日作戰,派遣的中國軍人共計將近10萬餘人。但是在遠征途上,最令人感到恐懼的不是兇殘的日本軍隊,而是惡劣的天險環境。

征途比敵人更要命的是天險?用自己的貪心讓皇帝放心?大將心細!

遠征時期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層出不窮,比如被友軍背叛就是其中之一。當時中國遠征軍到達緬甸後,曾一度遭到友軍背叛令我軍身陷重圍。被包圍中的遠征軍在經過幾輪交鋒後總算找到了突圍方向——野人山。這條路線是當時深陷日軍包圍的遠征軍唯一一條安全又充滿危險的回國之路。

征途比敵人更要命的是天險?用自己的貪心讓皇帝放心?大將心細!

之所以說危險,是因為野人山上有太多兇險的未知事物在等待著,比如豺狼虎豹、溼熱滋生出的野生毒蟲,甚至有野人會對他們攻擊;而之所以說安全,也正是因為存在這麼多的危險日軍同樣難以對我軍追擊,利於我軍突圍。於是負責遠征軍的杜聿明當機立斷,馬上帶著一部分進入了野人山進行突圍,最後的結果是,四萬多遠征軍進山,出來時只剩下不到1萬人,近三萬人死在了野人山裡。這一趟死亡之旅沒讓戰士們死在抗日的戰場上,反倒是死在了惡劣的自然環境裡,實在讓人悲痛。

征途比敵人更要命的是天險?用自己的貪心讓皇帝放心?大將心細!

其實在如此危機中當機立斷選擇突圍無疑是當時最佳的選擇,只是對於敗在對環境不熟才損失瞭如此多的遠征戰士。而回到古代,在古代行軍打仗也是一件非常講究戰術和兵力的事,秦朝在還未統一國家時曾一度派兵伐楚,當時號稱“戰神”的王翦曾說滅楚需要60萬大軍,年輕的將領李信則說自己只需20萬大軍即可滅楚,秦王認為王翦年老膽怯便讓李信帶兵伐楚,結果大敗而歸;無奈之下秦王只好親自請告老還鄉的王翦出山,帶領60萬大軍前去伐楚。

征途比敵人更要命的是天險?用自己的貪心讓皇帝放心?大將心細!

不過在出徵前,王翦要求秦王賜給自己良田豪宅,並且讓子嗣都在朝內謀個職位,讓他放心去打仗;秦王大笑,不過還是安撫王翦道:“老將軍大可放心,將來天下一統後,寡人定要與你共享天下,還用擔心貧困嗎?”而在王翦出征後,王翦依舊不斷的遞交奏表給秦王要求賞賜。對此部下表示不解,王翦說:“大王生性多疑,如今我擁有60萬大軍的兵權,雖然表面信任但是內心其實是不放心的,如果我不顯得貪圖功利大王甚至會怕我自立為王,我的家人就會有危險,我這樣做是為了消除大王的疑慮,才能專心打仗。”部下聽後這才恍然大悟,果然伴君如伴虎,老將軍才是深諳帝王心術,非凡人能及。

征途比敵人更要命的是天險?用自己的貪心讓皇帝放心?大將心細!

而在隨後的戰爭裡,王翦60萬大軍一直按兵不動,就在楚軍鬆懈的瞬間發起了進攻,大敗楚軍主力,並直取國都正式滅了楚國。回朝后王翦主動交上所有兵權,得到秦王的封賞後告老還鄉,深藏功與名。不得不說,老將的打仗思維確實非常人可比,先穩定後方再利用兵力優勢找準機會一擊必殺,足以計入史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