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歷史大求真重在文獻資料

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

49.歷史大求真重在文獻資料

這段話孔子說的是怎麼樣通過歷史資料學習研究歷史,研究歷史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呢?那就是沒有全面的、真實的歷史資料。隨著國家的變化,一些歷史資料缺失了,所以我們才沒有辦法知道真實的歷史事什麼樣子。孔子一開頭先舉了兩個例子:第一個,“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孔子說夏朝的禮制,我倒是能說說,不過夏朝的後代——杞國所存在一些資料已經不足了,沒辦法來驗證我說的對不對。

咱們都知道,我國朝代的順序是夏、商、周,商朝滅了夏朝,周朝又滅了商朝。夏朝是大禹治水的大禹建立的,傳到最後一個天子桀的時候,就滅亡了,之後夏就變成了一個小小的諸侯國,這就是杞國。你想呀,夏朝被滅亡了,肯定就沒人再說夏朝的好,所以這段時間出現了一些諷刺杞國的成語,比如杞人憂天。

49.歷史大求真重在文獻資料

孔子想仔細的研究一下夏朝的禮制,可關於夏朝的禮制,大多是人們一些口頭相傳的東西,想從它的後代杞國找找保留下來的夏朝的資料,卻不可能了,因為保留下來的很少,所以孔子只能說說,“不足徵”,“徵”就是通過資料證明、驗證。

第二個案例,“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殷就是商朝,商朝被周朝滅了之後,商朝也變成了一個小的諸侯國——宋國,從此宋國就成了大家諷刺、嘲笑、和挖苦的對象,通過這段時期出現的成語就能看出來,像什麼守株待兔、拔苗助長、朝三慕四等等,都是說的宋國人的事兒。對於殷商王朝的禮制,孔子也能說出個一二來,可要想通過宋國來考證一下,卻沒辦法兒,因為“宋不足徵也”——宋國的資料也不足以證明了。

最後孔子發出了感嘆,“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這都是文獻資料不足的緣故呀,要是文獻充足,那麼我就能驗證流傳下來的那些禮制到底對不對了。

49.歷史大求真重在文獻資料

孔子一聲尊禮、好禮,曾對夏、商禮樂文化作過深人細緻的研究,有著相當深刻的理解。在他看來,禮樂制度早在夏、商兩朝就已形成了,而周朝的禮制應該就是在這兩朝的基礎之上發展而來的,但是不是這麼回事兒,也需要以前的文獻資料作為依據。孔子本想通過古代的典籍來驗證自己的岍究對不對,可惜的是,由於時代久遠,能夠證明的文獻資料都已經不復存在了,這實在是令人痛心,孔子這句話也給我們後人提了個醒,對於歷史,後人一定要保留好各個方面的文獻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