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員為什麼跪拜時先拍兩下袖子?三個原因,一個是清亡的因素

清朝是我國曆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但是作為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由於和漢文化的不同,很多方面也呈現出不同於以往漢人建立的王朝。

清朝官員為什麼跪拜時先拍兩下袖子?三個原因,一個是清亡的因素

但是有一項禮儀卻被很好地保留了下來。那就是大臣們在覲見皇帝的時候,都會拍自己的袖子,然後再跪下。相信很多看過清宮劇的朋友一定有印象。那麼為什麼清朝官員要拍自己的馬蹄袖呢?

第一,民族文化不同。

滿族是遊獵民族,在東北長時間的生活中,滿族人不同於漢族人那樣的寬袍大袖,他們往往都是簡易的並能夠起到很好的保暖效果的服飾。一是為了方便射獵,二是能夠抵禦東北的寒冷天氣。

清朝官員為什麼跪拜時先拍兩下袖子?三個原因,一個是清亡的因素

入主中原以後,滿族人也開始了寬袍大袖,但是並不如漢人那樣,而是設計一個馬蹄袖,並學著漢人以前的甩袖子,雖然學的很不正宗,但是他們認為這算是對漢文化的一種傳承。

第二,安全考慮。

馬蹄袖的好處之一就是袖口太小,根本放不下任何具有殺傷性的東西。但是一把小的匕首還是放得下的。所以,在上朝的時候拍一拍自己的袖口,是向皇帝表明自己沒有攜帶武器,對皇帝是忠心耿耿的。

第三,象徵作用。

甩馬蹄袖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象徵自己的廉潔。歷史上對於當官的一直強調的是要做到“兩袖清風”,而清朝官員對於這方面顯得尤為注意,為了表明自己的公正無私以及廉潔,往往會把袖子拍得很厲害。

清朝官員為什麼跪拜時先拍兩下袖子?三個原因,一個是清亡的因素

但是諷刺的是,歷史上最大的貪官和珅,據說每次覲見乾隆爺的時候都會把自己的袖子拍得啪啪作響,而作為史上最大的貪官,把袖子拍得這麼響也是臉皮夠厚的了。而這樣的形式主義做法,卻給大清的滅亡埋下了伏筆。這樣的做法卻一直麻痺著大清的文武官員,直到它最終走向滅亡。

結尾

清朝的官場,大臣們對於每一個細節都會很注意,因為稍不注意,可能就會面臨滅頂之災。但是當你把一種禮儀運用到極致的並賦予其過多的虛假意義,那麼這反而會成為約束自身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