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雙十一」的活動規則一年比一年複雜?

為什麼「雙十一」的活動規則一年比一年複雜?

如果想搞明白弄這麼複雜的規則有什麼好處,我們不妨換位思考一下:

如果你是商家,你準備如何賣出自己的產品?

我們假設你在市場上出售服裝,市場上共有3個消費者。這3個消費者的收入有高有低,願意拿出來買服裝的錢也並不一樣。

其中,甲願意拿100元買服裝,乙願意拿200元買服裝,丙願意拿300元買服裝。我們假設一套服裝的成本是50元,也就是說,哪怕賣給甲,你也是賺的。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定價才能賺最多的錢?

一個最老實的辦法是把服裝價格定為100元,這樣你能賣出三套服裝,淨賺150元。

如果你追求品牌價值,也可以定價300元,這樣雖然只能賣出一套,但是能賺250元。

當然,還有更聰明的辦法:讓每個消費者拿出他們願意拿出的最多的錢。

同樣一套服裝,賣給甲100元,賣給乙200元,賣給丙300元,這樣可以淨賺450元。

然而,在現實中,你根本不知道每個消費者的預算到底是什麼樣的。這時,你就需要用一些方法,來讓消費者自己暴露預算。

於是,雙11來了:預算只有100元的消費者,會提前半個月開始費盡心機收集優惠券,最後拿100元買回衣服;預算200元的消費者,會在雙11當天用一些優惠,湊一湊搶購的熱潮;至於最高預算的人群,根本不在乎這樣的優惠活動,也不會為此付出時間。

這樣的行為,在經濟學中被稱為“價格歧視”(price discrimination)。不過,它其實是一種良性的行為,因為它一方面促進了商家的盈利,也確實讓低預算人群買到了自己喜歡的商品。

為什麼「雙十一」的活動規則一年比一年複雜?

一級價格歧視

因此,我們可以認為,類似於這樣的活動,是有利於促進社會福利的增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