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要比慘嗎?3428名證券業中的金領竟然“待業”一年

保薦人數量達到歷史高峰,但開工率顯得嚴重不足。

2018年全市場3659個保薦人,僅有231人的IPO成績單沒有掛零,且只完成了105單IPO。由於投行收入中,佔絕對大多數的來源是新股發行,因此,這一市場變化基本決定了投行的全年收成。

不過,在大面積交白卷的情況下,2018年有9位保薦人完成2單IPO項目,成為少數的幸運兒。

優等生產地集中在

中信建投

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0月1日,全市場註冊的保代人數為3659人。

這一數字也達到了歷史最高峰。在2016年年初,保薦人的數量為2781人,短短兩年時間增加了878人,擴容幅度超過30%。

但是2018年能夠在IPO項目上簽字的只有231個保代,這個人數僅僅只佔總保代人數的6%左右,大量的保薦人無緣新股發行這一肥差。

少數能逆勢取得2單IPO的無疑就是幸運兒了。

相比2017年不少人一年完成3單的輝煌業績,2018年僅有9位保代取得了2單IPO的過會業績。這些保代分別來自於6家券商,為中金公司、中信建投、長城證券、華泰聯合、銀河證券、中信證券。

其中華泰聯合有3人取得了2單IPO業績,中信建投則有2人取得了2單IPO的保薦業績。可見優等生也是產生在最優秀的投行團隊中。

还要比惨吗?3428名证券业中的金领竟然“待业”一年

9位取得了2單IPO業績的保薦人

誰家人少貢獻大?

誰家人多交白卷?

從數量來看,頭部券商人數比較多。約有10家券商的保薦人數量超過100人,其中中信建投的人數最多為200人,其次是廣發證券192人,國信證券166人,中信證券154人。中小券商中,國金證券有136人,民生證券105人,屬於保薦人數量比較多的。

雖然去年業績不佳,但是2016、2017兩年券商都在大肆招聘保薦人,其中不乏小券商,甚至有名不見經傳的小券商號稱要招600人的投行團隊。而在一些地方政府鼓勵加快上市步伐的省份,區域性小券商投行人數也在2年間實現了翻番。

保薦人數量是否和收入成正比呢?

從結果來看並非如此。

根據東方財富數據統計。去年收入前10名的分別為中金、華泰聯合、中信。其中收入排名第一的中金公司保薦人數量為99人,可見其數不多,但是收入貢獻巨大,但是國信人數較多,在收入上排名卻未能躋身前十。

這主要得益於項目規模大小,雖然中金公司保薦家數不多,但是收入令同行羨慕。今年前十大IPO中,中金公司獨攬三單,憑藉承銷工業富聯、美凱龍、中國人保這三大項目,收穫5.9億元的承銷收入。

但是也有家承銷保薦公司,人數也有90人,IPO卻遺憾掛零。成為去年新股承銷交白卷的一員。

还要比惨吗?3428名证券业中的金领竟然“待业”一年
还要比惨吗?3428名证券业中的金领竟然“待业”一年

IPO收入排名前十的券商

註冊制後“金領”會不會褪色?

保代總人數是否過剩了?

北京地區一券商保代人士向記者表示,可以從兩個角度去理解:如果將保代確定是作為IPO項目簽字人的職責角色去定位的話,那確實是有一定程度的過剩,畢竟市場上項目有限;

但另一方面,換個角度看,如果保代就是投行人員,除了IPO之外,還有其它很多中介業務可以做,這樣的話保代並不過剩,他們僅僅是更優秀的投行人員而已。

“實話實說,目前的保代趨於飽和,所以一些大券商招聘已經不看應聘者是否是保代了,更多的是看中個人能力、資源”,該人士說。

未來如何抉擇,成了小公司保代當下的難題。

去年以來,項目都向頭部券商集中,而行業監管的方向也是優先扶持和鼓勵大券商做大項目和創新項目,那麼在小券商可拿到的項目很有限,但是跳槽又面臨上下游的選擇少了,過去可以向上遊的PE/VC去轉行,或者向下遊的上市公司去做高管,但如今這兩方面的職位需求都較為有限。

“雖然科創板可能是投行未來的機會,但是其中的風險也是比較大,保薦人需要承擔的職責估計也是更大了。”受訪幾位保薦人對於明年的前景並沒有太過樂觀。

在他們看來,註冊制之後行業格局變化會很大,審批制下,新股通常面臨供不應求的局面,價格水平基本上由監管者設定。而未來,註冊制下,對保薦人來說最為核心的是定價能力和銷售能力,而這種能力目前的很多從業者並不具備。

本文源自上海證券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