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又給中產省錢了……

一.

自從個稅免徵點從3500上調到了5000後,上繳的皇糧少了,省的錢還能給我貓兒買幾袋貓糧,挺爽的


而且最近國家又發佈了《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我看了幾篇文章,感覺解釋的都太官方,今天給老鐵們大白話說一說。。

比如你現在每月工資扣完社保和5000免徵額,還剩3000塊,這部分是要繳稅的。

但從19年起,國家為了給你減負,給出了6項可以用來抵扣這3000塊的納稅額,包括——

1)子女教育。每個月免應稅額1000。從孩子3歲起,一直到博士畢業都可以抵扣。倆娃就是2k。 2)繼續教育專項減免。如果繼續攻讀學位,每個月免應稅額400。如果是考證,一年免應稅額3600。
3)大病專項減免。扣除醫保後,個人支付超過15000的部分,可以作為當年的減免應稅額, 每年80000上限。 舉個,你今年自費看病花了5萬,有35000是可以作為減免應稅額的。 4)住房貸款利息扣除。如果你的首套房是貸款的,每個月可以抵扣1000稅款,最多20年。 5)租房專項減免。如果你名下沒房子,比如在上海租房生活,每個月減免應稅額1500。 6)贍養老人專項減免。如果你父母超過了60歲,且你是家中獨苗,每月減免2000應稅額。


看不懂沒關係,大意就是如果你有以上幾種支出,有一部分收入就可以不用交稅了。

還是剛剛那個栗子,本來剩餘3000塊是要上稅的,但如果你要還房貸(+1000)、還要養父母(+2000),那就直接不用繳稅了。。

相當於變相提高了個稅起徵點,你到手的錢就多了,就是這個意思。

我算了下,從明年起月薪不夠1萬的幾乎可以不用交稅了,月薪10000以上的也能免稅400-1000不等。

佔了國家好大一個便宜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一個月能抵扣掉多少稅,微信搜小程序“個稅在線”就能算出來,感興趣的可以研究一下。

二.

稅的問題就嘮到這,總之這個政策一出臺,年薪30萬以下的幾乎都能受益,恭喜大家了~

既然談到了省錢,突然想到之前有人問過我如何做年終收支總結,正好到年末了,紫霞分享幾個方法,大家可以算算今年自己攢下了多少錢。

有記賬習慣的,先去翻賬單,沒有的,起碼要把支付寶、微信,信用卡,儲蓄卡的消費記錄翻一遍。做到心中有數:

1)今年一共賺了多少錢?2)今年一共花了多少錢?

然後再進一步分類:

收入上,統計下自己的本職工作賺了多少,兼職賺了多少?

對比下,如果副業收入佔比高,看看副業收入是來自房租,還是腦力或是體力勞動,這樣便於規劃自己第二年的副業工作。

收入這塊,我沒有把投資的收益算在內,因為無論是股市,投資的房產,還是固定收益,只要沒有變成現金,那就是紙上富貴。

我會把這部分單列一個投資收益專區,分析自己全年的投資能力,以便調整資產配置。

在支出這方面,就得花點心思了,尤其是女人


首先要歸個類,比如日常生活的固定支出、娛樂彈性支出、大件支出、奢侈品支出等等。

這裡我要提醒下,對於比較昂貴的首飾和衣服,最好抽空捋一遍,回想一下買這東西的時候花了多少錢,用了幾次?算一下它的單次使用價格——

比如年初我買個驢包,花了2萬多,回想一下,用了五六次就不喜歡了,相當於單次使用價格是三四千,買它就是不值的,還不如去租了

算完之後,你會發現特別有成就感。。。

收入和支出列出來,今年有沒有餘錢就一目瞭然啦。

如果沒有餘錢,問問自己想不想當月光族,如何覺得今朝有酒今朝醉挺好,那就繼續花。

如果不想當月光族,這時候就要權衡下是通過增加收入還是節省支出來攢錢呢?

如果有餘錢,看看自己攢下的錢下了多少崽?

幾成買了理財?幾成做了定投?還是全都扔到了餘額寶裡。。。

總之,餘錢的流向一定要弄清楚,年底了翻出來算下收益跑沒跑過通脹,以便明年合理的進行資產配置。

看到這兒,估計會有人問,這麼多內容該怎麼統計呢?紫霞把平時我用的表格給大家分享一下——


國家又給中產省錢了……


國家又給中產省錢了……


國家又給中產省錢了……


如果有精力的朋友,可以把每月收入和支出做成折線圖,看看是否出現某月收入猛增,或者消費猛增,然後對著清單去查,弄清楚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是否對未來的生活有影響?

總之,以上幾張表格對我來說算是攢錢的利器了,如果你有對不上賬的情況,可以按這個方法歸歸類,找到自己花出去的錢的流向,以便第二年更好的錢生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