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出帶節奏的新媒體文章?

如何寫出帶節奏的新媒體文章?

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寫出有節奏感的新媒體文章吧。

有點汗顏,因為我至今為止並沒有出爆款,我只是開始研究爆款,僅此而已。

但是分享還是要繼續的,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這幾天的研究成果吧。

如何寫出帶節奏的新媒體文章?

01

我們回憶一下新媒體文章帶給我們什麼感覺?

如果大家經常看新媒體文章的話,或者就會感覺,現在的新媒體文章似乎有一種吸力,一種強烈的吸引力,你會不知不覺當中看完全文,看完以後,有一種感覺非常強烈,大家可以用一個字描述一下,猜猜是什麼字?

沒錯,就是一個字“爽”。我們平常人看這樣的文章,常常會感覺自己扛不住,要陷進去了,要上癮了。

但是,一般人看完了,並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覺得爽,尤其有些軟文,看完了,下單了,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下單買的,感覺好像買回來的東西其實也不是很有必要。

我今天在思考這個問題,就是為什麼會覺得爽的問題。

因為它喚醒了你的聯想,你想到了某些讓你或難受或興奮的場景,讓你受到刺激了。比如說我前段時間看了一篇軟文以後,買了三罐子粗糧粉,文中提到說粗糧對肝好,我剛好體檢完,肝不太好。

現在很多報課的同學也是一樣的,很多課程說可以幫助你提高寫作能力,實現知識變現,然後你就想到了自己對於寫作賺錢的嚮往,和一旦實現寫作賺錢的美好。

於是你一衝動,又買課了,你又上當了。

當然也確實有一些是有實在價值的。

只不過大多數是坑,像我買的粗糧粉,說治肝,這不是扯淡嗎?就算真的對肝好,這個價錢已經足夠我買很多粗糧了。

好,回到正題,我們知道軟文是怎麼生產出來的,或許就能夠在關鍵時刻忍住自己購物的慾望。

所有的新媒體文章都是有套路的。

我研究得還比較淺哈,大家有什麼想法可以進行留言。

如何寫出帶節奏的新媒體文章?

02

為什麼新媒體文章常常能帶給人強烈的“爽”感呢?

首先我想到的是親切、平等。

優秀的新媒體作者,在寫作的時候,不是為了表達自我,而是為了雙向溝通,與讀者之間建立起橋樑。

懷著溝通目的的文章就會帶著親切感,它不會顯得高高在上,不會說教,不會指責讀者的不是,作者站在跟讀者平等的位置進行溝通。

這就給了讀者非常好的閱讀體驗,讓他覺得自己是被尊重的,是被重視的。這種感覺很爽,畢竟沒有哪個人不想被尊重和被重視。

從作者的用詞上就可以看出這種尊重和重視。

比如說,傳統媒體在解釋歧視的時候會這麼說:

歧視,是寧願在主觀上放棄概率性的自利也要達到貶低他人或損害他人利益目的的一種行為。

你看完以後,什麼感覺,你可能會覺得懵逼。可能會覺得自己像個傻子,智商低到看了好久才看明白這句話的意思。

所以很多人不愛看書,因為好多書的作者都是這麼講話,這讓很多人覺得書沒有親切感,久而久之,乾脆就不看了。

但是新媒體不會這麼說,新媒體文章內會這麼解讀:

歧視,就是我寧可不要自己好,也要讓你不痛快。

你看看這味道就出來了,一眼能看明白,讀者覺得自己很聰明,一眼看明白了。

這就是說人話和不說人話的區別。

很多人在看過大量的新媒體文章以後,再回過來看書,看紙媒文章,看不進去了,覺得太累。

新媒體文章就是用非常簡單直白的文字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讓那些不喜歡看書的人,從這些文章中獲得新知,獲得情緒體驗,這就是新媒體文章的價值。

所以也不能老是罵人家沒水平,舉重若輕才是真水平,就是用簡單的話,講出真東西。至少在表達方式上,新媒體是很親民的。

其次是因為共鳴。

平等是比較容易做到的,共鳴則不是,共鳴就有點類似於標題中講的帶節奏。

為什麼同樣的內容,有些文章作者寫出來,浪潮迭起,有些作者寫出來,平淡如水。

作者就是文章節奏的設計者,當你把文章設計得帶著讀者情緒一起盪漾的時候,共鳴感就出來了。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相比,傳統媒體並不擅長於帶節奏,更傾向於作者的自我表達。

新媒體文字給人一種一層一層往上推的感覺,而且用詞更加的簡潔和講究,過渡也把握得很到位。

我們來比較一下 下面這兩個句子:

修改前:你的氣質和性格,會隨著時間慢慢的消失,越來越模糊。

修改後:它附在你身上的氣質、性格,會隨著時間,一點點的剝落,掉在地上,成為你身後越來越模糊的背景。

第一個句子形容詞用得比較多,作者更像在描述自己的主觀感受,並不容易引起共鳴,第二個句子因為都是由動詞和名詞組成,就會在讀者眼前呈現一種畫面感,把讀者帶到畫面中的時候,共鳴感也就很自然的呈現了。

新媒體文章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煽動情緒,利用人們的各種慾望去帶動情緒。

這點在新媒體大v咪蒙的文章當中能夠體現出來,雖然很多作者都罵她一天到晚只會煽動情緒,但是不得不說,煽動情緒已經成為了新媒體文章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徵,咪蒙的文章也成為了新媒體文章的其中一個標杆。

最後是熱點。

作者在寫文章的時候,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就是選題。

選題基本上能決定是否可以引發讀者的共鳴。

為什麼一有熱點出來,大家都會去寫熱點?因為熱點可以蹭流量,所以有條件的話,一定要追熱點。

熱點話題容易出爆款,因為熱點話題是大家都關注的點,針對熱點而寫出的文章會比較容易吸引更多人的關注。

這點我做得不太好,倒不是看不上熱點,而是我比較懶,熱點經常要半夜三更趕稿,這個會要了我老命。

與選題相關的,就是標題的套路,講這個話題的人有很多,這裡就不細講了,大家可以比照一下下面的案例,體會一下其中的區別:

普通的標題:《辦公室實用進階:職場中到底怎麼做才能步步高昇》

好標題:《想賺錢,你需要這麼做》

爆款的流量,不是來自你的幾個老鐵,他們能幫你貢獻二三十個流量,已經很對得起你了,爆款往往就來自那些跟你可能只有弱關係的路人,而吸引路人的,就是這種簡單直白的標題。

關注的人越多,就越有機會引起更多人共鳴,越能引起人共鳴的,就越來越多的人會關注,這就構成一個良性循環。

如何寫出帶節奏的新媒體文章?

03

好,現在講講我們最感興趣的,具體要怎麼做,才能引寫出好的新媒體文章呢?

如果一個字來回答這個問題,那就只有“練”。

但是這個練不是瞎練,有人天天寫天天練,寫出來還是老樣子,像我之前就是這樣,但是有個好處,對文字的感覺還是比較好。

簡單的說,我雖然寫不出好東西,但我這雙厲眼,一眼就能看出別人寫的是不是好東西。

想要快速的在新媒體寫作上面取得成績,要有方法的練,第一個就是模仿。

現在很多寫作課程都要求學員去拆解爆款文章,這樣做當然是有道理的,拆解文章的過程當中,我們就會理解爆款文章的套路。

如果我們再細心一點的話,現在的爆款文真的翻不出太多花樣出來,就那麼幾個套路,倒過來倒過去的賣。

有同學說,寫新媒體文和賣東西有點像啊,找對方痛點,然後輸出價值。可不就是一個意思嗎?都是賣呀,只不過寫文賣得雅緻一點。

剛才講到套路,當然我可以直接告訴你套路,但是這個東西最好有自己的領悟。你不去拆,不去模仿,我直接告訴你也是沒什麼用。

因為我告訴你的東西還是我的,不是你的,你沒辦法內化成自己的東西。

每個作者都有自己的招數,別人的招數還是別人的,你練得應用自如了,才是你的。

一般常用的套路就是:

金句/故事開頭,開頭不要太長,一兩個手機屏就夠了,不要拖沓。

最簡單的結構就是總——分——總結構,前面金句,中間案例,結尾還是金句總結。

一篇文章中有好幾個這樣的小結構,組成一個結構緊湊、層層推進的大結構,基本就成功了。

當然在寫的過程當中,大家還是會碰到難題,那就是金句和案例從哪裡來呢?關於這個問題,其實只能用笨辦法,那就是日積月累。

沒有大量的輸入,臨時去想出金句來,這是比較困難的,只有不斷的輸入素材,保持對金句和案例的高度敏感,在需要使用的時候才能夠文思如泉湧。

有很多同學也會借用工具,比如說印象筆記、訊飛語錄去積累素材,雖然我自己做的不太好,但既然很多優秀的作者都這麼做,我相信這都是有道理的。

我前天晚上去採訪了一個寫出了非常漂亮的人物稿的一個大佬,她跟我說,其實沒有什麼捷徑,無非就是“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她為了寫朴樹這個人物的稿子,花了大量時間去聽他的歌,看他的視頻,瞭解他的素材,直到這個人的形象深入腦海,然後才開始下筆寫作。

負責任的寫作課平臺,會要求學員日更,因為這個其實就是下笨功夫,最慢的路子,往往才是最快的。

有些同學說,不知道要寫什麼主題。

有句話很有道理,妓女不是來了性慾才接客的,作家不是來了靈感才寫作的。

沒有內容寫的時候,就硬擠,擠多了就順暢了,另外平時也要多留意相關的書籍和公眾號。

還有要觀察生活當中的案例,對身邊的素材保持敏感。先熟悉套路,再找題材,同時加強輸入。

其實我也建議所有想要走寫作路線的同學,一定要堅持日更,技能也好、套路也好、素材也好,都是在日積月累中,慢慢積累起來的

從知道到做到,有一個練習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很慢長的。

有些套路,看著可簡單了,但是輪到你上的時候,你死活就不會。

我們明白很多道理,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是因為缺了練習和內化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