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版《獨秀文存》購買記

87版《獨秀文存》購買記

《獨秀文存》 安徽人民出版社 陳獨秀 /著

這是10年在重慶嘉陵廣場一個堆滿非正版書的小書店裡買的,裡面一例是教輔及其他神怪流行的流行書籍——當時還有金源不夜城的店員在租賃比如“搞笑短信”一類的書籍。

斯時,《獨秀文存》偏居書架某層角落,當時有些狂喜。此前零星看過陳獨秀的一些篇什,但是比較系統的書一直沒有?也許,當局不喜歡傳佈這個當年的締造者思想吧。

編者在《重版前言》裡說,這是上海亞東圖書館於1922年出版的,“為了適應中國近代史、中共黨史和陳獨秀問題研究的需要,我們特重版此書”。——獨秀家鄉的出版社,這樣曲折地出版了這本書,編者說“當年的《獨秀文存》今已罕見”,現在還不是罕見麼,加上1996年11月的第二次印刷,也不過才18000冊的印數。

近日讀天涯牛人“梁由之”系列文章,其中百年五牛之首是魯迅,在最後一節梁先生寫到——

1936年10月19日凌晨,魯迅在上海病逝,終年56歲。

魯迅逝世後,最讓梁某關注的,並非覆蓋“民族魂”旗幟的不世盛譽,也不是《大公報 》短評引發的軒然大波,而是陳獨秀1937年11月21日發表在《宇宙風》的一篇短文《我對於魯迅之認識》。陳獨秀寫道:

世之譭譽過當者,莫如對於魯迅先生。

魯迅先生和他的弟弟啟明先生,都是《新青年》作者之一人,雖然不是最主要的作者,發表的文字也很不少,尤其是啟明先生;然而他們兩位,都有他們自己獨立的思想,不是因為附和《新青年》作者中那一個人而參加的,所以他們的作品在《新青年》中特別有價值,這是我個人的私見。

魯迅先生的短篇幽默文章,在中國有空前的天才,思想也是前進的。在民國十六七年,他還沒有接近政黨以前,黨中一班無知妄人,把他罵得一文不值,那時我曾為他大抱不平。後來他接近了政黨,同是那一班無知妄人,忽然把他抬到三十三天以上,彷彿魯迅先生從前是個狗,後來是個神。我卻以為真實的魯迅並不是神,也不是狗,而是個人,有文學天才的人。……

這位老文學家終於還保持著一點獨立思想的精神,不肯輕於隨聲附和,是值得我們欽佩的。

獨秀獨具隻眼力排眾議,可謂是魯迅生前身後的知己。

附存目

《水滸人物之最》三聯出版社 馬幼垣著

當天買得最值的書,一看出版社對書就有了好感,在等人過程中就看了幾篇,作者是若干牛比大學的歷史方面的專家,更難得的是,作者治學要“搜齊各種版本”後,通讀消化後在著文,文字洗練,角度新穎,爽,比齊牧惠等人作品,更精深。

《風雲側記——我在人民日報副刊的歲月》中國檔案出版社 袁鷹著

這是當天買的最不值得的書,只能說,我又一次上了主流的當。

來以為,我會看到袁關於一些內幕的披露;原來以為,會看到袁先生關於一些事件的反思;原來以為,會看到袁先生關於他人或己事的懺悔;……買這本書時初看有許多歷史上尤其是語文課本里肅然起敬的那些名字的手札,我有太多的“原來以為”,早上賴在床上花半小時翻完,我只能說,別對那個體制裡的人有什麼期待——包括退休後的寫作和言論。

可惜了我初中時對《井岡翠竹》關於作者文學常識的記憶:袁鷹,原名田鍾洛……

《書店》新星出版社〔英〕佩內洛茲·菲茲傑拉德 著 尹曉冬 譯

女主人公丈夫去世八年後,她突然想開一家書店——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她並不懂書,她正在為一本新書上架時,看到扉頁“一本好書是一位大師精魂凝結而成的珍貴寶血,是為了超越生命的生命而永久珍藏”這句話時,因為有“血”、“精魂”這樣的字眼,就把書分在宗教和家庭醫學圖書之列……

就是這樣愛書的故事,買得還是值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