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敬佩的三位老科技工作者

2008年3月,我調到河池市科協任黨組成員、副主席,第二年2月開始分管學會部工作,先後兼任市老科協常務理事、副會長,現雖調離市科協一年多,仍繼續兼任副會長(待換屆再調整)。多年來,與市、縣老科協交往甚多,其中羅起躍、黃炳宣、羅應麗三位老同志的感人事蹟給我留下難忘的印象。

羅起躍:廣西農村科普帶頭人

第一次聽到羅起躍的大名,是在與同事聊天中得知,2007年7月,他被自治區科協、財政廳評為2006-2007年度“廣西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廣西農村科普帶頭人。

2016年10月26日,在鳳山縣科協主席的陪同下,我來到鳳山縣喬音鄉久隆村巴臘屯,走訪看望慕名已久的羅起躍老人,完成了自己期許已久的心願。

羅起躍,時年72歲,鳳山縣喬音鄉久隆村巴臘屯人,系鳳山縣電業公司一名退休幹部,鳳山縣巴臘猴山景區黨支部書記。他退休後,依託家鄉的綠水青山,帶領人民群眾脫貧致富的先進事蹟曾登上中央電視臺,多次在各級媒體宣傳,廣為人知。

2000年羅起躍申請內退後,毅然回到家鄉,當上了本屯屯長,帶領群眾改變家鄉面貌。巴臘屯一直是個無電無水無公路的“三無”村寨,村民生活極為不便。“要想富,先修路”,回鄉後,羅起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帶領村民修公路,修成了7公里的屯級公路,一舉解決了群眾行路難的問題。而後,他帶領村民建了30多個地頭水櫃,總容量4000多立方米,一條800米長的水利渠道,把各個水櫃連接起來。這些地頭水櫃不僅使村民喝水問題迎刃而解,還讓石山人圓了吃大米的美夢。路通了,水來了,電也要通,2000年農網改造給巴臘屯人帶來了“光明”。極具戰略眼光的羅起躍抓住機遇,發動村民賣豬賣雞賣米,從牙縫裡摳出資金來架接高壓電。通了電的巴臘屯煥發了新的活力,目前,全屯有碎石機、打磚機、炸砂機、碾米機各種機械30多臺,人們的生活勞作得到了極大的便利。緊接著又是危舊房改造,全屯15戶全部住上樓房,安裝電視、架設光纖,全屯通了網絡;屯內通水泥路,裝上路燈,公共廁所、文化長廊、花圃等等一應俱全。至此,村民的居住環境得到了徹底的改善。

不僅如此,羅起躍還帶領群眾退耕還林,封山育林,依託巴臘山的300多隻野生獼猴資源,創造性的提出以村民股份制的形式開發生態旅遊業。截止目前,巴臘屯總共建立了15000多畝的野生獼猴生態保護區,野生獼猴已發展到500多隻,並開發成配套生態旅遊景區。巴臘猴山景區四面環山,清雅幽靜,空氣清新,風景優美,集養生、休閒、觀光、旅遊為一體,設置有獼猴觀賞互動區、蘭園賞花品茗區、動物養殖觀賞園、養生休閒區,吸引縣內外遊客到巴臘觀光旅遊,年接待遊客達到10萬人次。旅遊產業的開發,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巴臘屯走向了生態經濟雙豐收的良性循環。

巴臘屯的改變不禁讓人感嘆,羅起躍老人的探訪之旅也很快到了尾聲。依依惜別之際,我們祝願他老人家健康長壽,並繼續為景區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發揮餘熱。

我所敬佩的三位老科技工作者

鳳山巴臘猴山景區創始人羅起躍(圖片來自網絡)

黃炳宣:為教育事業發展建言獻策

黃炳宣,1944年3月生,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教育局退休幹部,縣老科協副會長。作為一個老教育工作者,他十分關注農村教育特別是邊遠山區、少數民族地區的基礎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經常針對難點問題開展調研活動,積極向上級反映農村教育的現狀和群眾的呼聲,並提出針對性很強的合理化建議為上級黨委政府決策提供參考意見,多數建議獲得有關部門採納和高度肯定。

2009年,他經過調研撰寫的《整合教育資源,相對集中辦學》調查報告,提出撤併部分分散教學點,集中開辦寄讀制學校的建議,上報上級黨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引起領導的重視並逐步分階段實施;2011年,他寫的《農村留守兒童的現狀與思考——一個老教育工作者的調查報告》,提出了5條解決留守兒童的建議,該報告全文刊登在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的內刊《情況反映》[十一屆]第113期,此後國內多家內刊轉載;2012年,針對學前教育發展過程中出現一些民辦幼兒園的盲目辦園的混亂現象,他經過調查寫出《應該把普及學前教育納入全覆蓋的民生工程》的調查報告,建議教育部門在抓好普及教育的同時兼顧抓好學前教育,重點抓好民辦幼兒園辦園條件的審批,杜絕各種安全事故的發生;2013年,開展社會轉型期中小學德育工作專題調研,執筆寫成《抓好中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已刻不容緩》的調查報告;2014年,組織了對教師隊伍的現狀調查,提交《教師隊伍問題已經成為基礎教育發展的短板》的調查報告;2015年,承擔中國老科協下達的《社會轉型期農村中小學德育工作》課題任務,在廣泛調研掌握第一手資料基礎上,執筆形成《社會轉型期農村中小學德育工作調查報告》,於2016年初報中國老科協和有關部門。

2015年12月14日,值中國科協會員日來臨之際,我陪同市科協劉韋才主席赴羅城縣對黃炳宣老人進行走訪慰問。他對我們說:他最大的欣慰,就是所反映的問題能引起上級領導的重視並逐步到妥善解決,能為促進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所敬佩的三位老科技工作者

黃炳宣近照(吳錫剛供稿)

我所敬佩的三位老科技工作者

黃炳宣關於留守兒童的調查報告獲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辦公室《情況反映》採用

我所敬佩的三位老科技工作者

黃炳宣調查報告首頁

羅應麗:河池市老科協的領頭人

羅應麗,1939年12月生,廣西融安縣人。1964年從廣西農學院果樹蔬菜栽培專業畢業後,分配到廣西農業科學院工作。兩年後他憑著一股青年人的滿腔熱血,毅然響應黨“到艱苦地方去”的號召,主動申請到河池工作,儘管後來有多次調往南寧、柳州、桂林的機會,但他還是選擇留了下來,五十多年的美好年華奉獻給河池大地和河池的父老鄉親。

他退休後,2007年開始擔任河池市老科協法人會長。2009年以來,我與他經常在一起開會和商量工作。他始終飽滿的工作熱情、踏實肯幹的工作作風、紮實精湛的業務能力、樂於奉獻的高尚情操,感染和帶動了市老科協班子和市、縣老科協隊伍,取得了驕人成績。2015年1月,我撰寫《發揮餘熱奉獻社會——記河池市老科協會長羅應麗》,介紹他的事蹟,分別在河池科協之窗和廣西科協網發表。

他推動健全縣級老科協組織,擴大會員隊伍。2008年,羅應麗爭取市、縣黨委及組織部門的支持,完成了11個縣(市、區)老科協的組建工作;2013-2014年,又積極推動11個縣(市、區)老科協的換屆工作,新成立了河池學院老科協,會員隊伍不斷壯大。市老科協的組織建設工作成為全區學習、推廣的先進典型。

他組織開展建言獻策活動,獲得市委領導肯定。先後主持本市冰凍災害、國控企業重點汙染源、核桃產業、清潔鄉村等專項調查,並形成調查報告,報送市委、市政府領導及有關部門。在對核桃主要種植縣實地考察、調研的基礎上,報送《關於發展核桃產業的幾點建議》,於2014年9月30日獲得市委書記黃世勇批示,要求市核桃辦主動向羅應麗請教。

多年來,羅應麗和市老科協班子創新工作思路,帶領或推動全市老科協系統創建了62個農村科技示範基地,為提升服務“三農”水平,推動農村科普工作開展和農民科技致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在2016年12月召開的全國老科協工作大會的工作報告中,對河池市老科協科普創新的做法給予高度肯定。

他自己動筆編寫《柑桔優質高產栽培技術》《沙田柚管理技術》《沙田柚老樹更新復壯技術》《金佛手栽培技術要點》《果樹生物學特性及管理》等近10篇技術資料,用於農村技術培訓,並分發給技術人員和果農,有效提高群眾解決生產技術問題的能力。

2015年3月25日,在全市離退休幹部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上,市委書記黃世勇在講話中對市老科協及羅應麗的工作成效給予了充分肯定。

2016年12月,羅應麗獲中國老科協授予2016年度中國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獎;同月,獲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授予“全國老有所為先進人物”榮譽稱號。

最近,由於年齡和健康方面的原因,羅應麗將很快從市老科協會長崗位上退下來。他目前正積極向市委及組織部門彙報,為換屆和配強下一屆老科協班子作準備。在我們的談話中,他的表態令我感動。他說:我已年近八十,作為有四十多年黨齡的共產黨員,我始終把“生命不息,戰鬥不止”作為我的座右銘,我要在有生之年,把餘熱獻給河池人民,為脫貧致富、建成小康社會繼續貢獻智慧和力量。

我所敬佩的三位老科技工作者

羅應麗(左1)到羅城老科協毛葡萄科技示範基地調研(吳錫剛提供)

我所敬佩的三位老科技工作者

羅應麗獲“全國老有所為先進人物”榮譽稱號

在我們國家老齡人口越來越多的今天,如何繼續發揮好離退休專業技術人員特別是老專家的作用,已成為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關注的問題。羅起躍、黃炳宣、羅應麗等老科技工作者以他們的行動和事蹟在發揮餘熱、老有所為、奉獻社會方面樹立了榜樣。由衷敬佩之餘,我期盼:在我退居二線或退休後,能像他們一樣,加入老科協的隊伍,繼續為社會作出有益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