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敬佩的三位老科技工作者

2008年3月,我调到河池市科协任党组成员、副主席,第二年2月开始分管学会部工作,先后兼任市老科协常务理事、副会长,现虽调离市科协一年多,仍继续兼任副会长(待换届再调整)。多年来,与市、县老科协交往甚多,其中罗起跃、黄炳宣、罗应丽三位老同志的感人事迹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

罗起跃:广西农村科普带头人

第一次听到罗起跃的大名,是在与同事聊天中得知,2007年7月,他被自治区科协、财政厅评为2006-2007年度“广西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广西农村科普带头人。

2016年10月26日,在凤山县科协主席的陪同下,我来到凤山县乔音乡久隆村巴腊屯,走访看望慕名已久的罗起跃老人,完成了自己期许已久的心愿。

罗起跃,时年72岁,凤山县乔音乡久隆村巴腊屯人,系凤山县电业公司一名退休干部,凤山县巴腊猴山景区党支部书记。他退休后,依托家乡的绿水青山,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先进事迹曾登上中央电视台,多次在各级媒体宣传,广为人知。

2000年罗起跃申请内退后,毅然回到家乡,当上了本屯屯长,带领群众改变家乡面貌。巴腊屯一直是个无电无水无公路的“三无”村寨,村民生活极为不便。“要想富,先修路”,回乡后,罗起跃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村民修公路,修成了7公里的屯级公路,一举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而后,他带领村民建了30多个地头水柜,总容量4000多立方米,一条800米长的水利渠道,把各个水柜连接起来。这些地头水柜不仅使村民喝水问题迎刃而解,还让石山人圆了吃大米的美梦。路通了,水来了,电也要通,2000年农网改造给巴腊屯人带来了“光明”。极具战略眼光的罗起跃抓住机遇,发动村民卖猪卖鸡卖米,从牙缝里抠出资金来架接高压电。通了电的巴腊屯焕发了新的活力,目前,全屯有碎石机、打砖机、炸砂机、碾米机各种机械30多台,人们的生活劳作得到了极大的便利。紧接着又是危旧房改造,全屯15户全部住上楼房,安装电视、架设光纤,全屯通了网络;屯内通水泥路,装上路灯,公共厕所、文化长廊、花圃等等一应俱全。至此,村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彻底的改善。

不仅如此,罗起跃还带领群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依托巴腊山的300多只野生猕猴资源,创造性的提出以村民股份制的形式开发生态旅游业。截止目前,巴腊屯总共建立了15000多亩的野生猕猴生态保护区,野生猕猴已发展到500多只,并开发成配套生态旅游景区。巴腊猴山景区四面环山,清雅幽静,空气清新,风景优美,集养生、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设置有猕猴观赏互动区、兰园赏花品茗区、动物养殖观赏园、养生休闲区,吸引县内外游客到巴腊观光旅游,年接待游客达到10万人次。旅游产业的开发,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巴腊屯走向了生态经济双丰收的良性循环。

巴腊屯的改变不禁让人感叹,罗起跃老人的探访之旅也很快到了尾声。依依惜别之际,我们祝愿他老人家健康长寿,并继续为景区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余热。

我所敬佩的三位老科技工作者

凤山巴腊猴山景区创始人罗起跃(图片来自网络)

黄炳宣:为教育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黄炳宣,1944年3月生,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教育局退休干部,县老科协副会长。作为一个老教育工作者,他十分关注农村教育特别是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经常针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活动,积极向上级反映农村教育的现状和群众的呼声,并提出针对性很强的合理化建议为上级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意见,多数建议获得有关部门采纳和高度肯定。

2009年,他经过调研撰写的《整合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办学》调查报告,提出撤并部分分散教学点,集中开办寄读制学校的建议,上报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引起领导的重视并逐步分阶段实施;2011年,他写的《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与思考——一个老教育工作者的调查报告》,提出了5条解决留守儿童的建议,该报告全文刊登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的内刊《情况反映》[十一届]第113期,此后国内多家内刊转载;2012年,针对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民办幼儿园的盲目办园的混乱现象,他经过调查写出《应该把普及学前教育纳入全覆盖的民生工程》的调查报告,建议教育部门在抓好普及教育的同时兼顾抓好学前教育,重点抓好民办幼儿园办园条件的审批,杜绝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2013年,开展社会转型期中小学德育工作专题调研,执笔写成《抓好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已刻不容缓》的调查报告;2014年,组织了对教师队伍的现状调查,提交《教师队伍问题已经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短板》的调查报告;2015年,承担中国老科协下达的《社会转型期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课题任务,在广泛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基础上,执笔形成《社会转型期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调查报告》,于2016年初报中国老科协和有关部门。

2015年12月14日,值中国科协会员日来临之际,我陪同市科协刘韦才主席赴罗城县对黄炳宣老人进行走访慰问。他对我们说:他最大的欣慰,就是所反映的问题能引起上级领导的重视并逐步到妥善解决,能为促进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所敬佩的三位老科技工作者

黄炳宣近照(吴锡刚供稿)

我所敬佩的三位老科技工作者

黄炳宣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获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办公室《情况反映》采用

我所敬佩的三位老科技工作者

黄炳宣调查报告首页

罗应丽:河池市老科协的领头人

罗应丽,1939年12月生,广西融安县人。1964年从广西农学院果树蔬菜栽培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广西农业科学院工作。两年后他凭着一股青年人的满腔热血,毅然响应党“到艰苦地方去”的号召,主动申请到河池工作,尽管后来有多次调往南宁、柳州、桂林的机会,但他还是选择留了下来,五十多年的美好年华奉献给河池大地和河池的父老乡亲。

他退休后,2007年开始担任河池市老科协法人会长。2009年以来,我与他经常在一起开会和商量工作。他始终饱满的工作热情、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扎实精湛的业务能力、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感染和带动了市老科协班子和市、县老科协队伍,取得了骄人成绩。2015年1月,我撰写《发挥余热奉献社会——记河池市老科协会长罗应丽》,介绍他的事迹,分别在河池科协之窗和广西科协网发表。

他推动健全县级老科协组织,扩大会员队伍。2008年,罗应丽争取市、县党委及组织部门的支持,完成了11个县(市、区)老科协的组建工作;2013-2014年,又积极推动11个县(市、区)老科协的换届工作,新成立了河池学院老科协,会员队伍不断壮大。市老科协的组织建设工作成为全区学习、推广的先进典型。

他组织开展建言献策活动,获得市委领导肯定。先后主持本市冰冻灾害、国控企业重点污染源、核桃产业、清洁乡村等专项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报送市委、市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在对核桃主要种植县实地考察、调研的基础上,报送《关于发展核桃产业的几点建议》,于2014年9月30日获得市委书记黄世勇批示,要求市核桃办主动向罗应丽请教。

多年来,罗应丽和市老科协班子创新工作思路,带领或推动全市老科协系统创建了62个农村科技示范基地,为提升服务“三农”水平,推动农村科普工作开展和农民科技致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老科协工作大会的工作报告中,对河池市老科协科普创新的做法给予高度肯定。

他自己动笔编写《柑桔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沙田柚管理技术》《沙田柚老树更新复壮技术》《金佛手栽培技术要点》《果树生物学特性及管理》等近10篇技术资料,用于农村技术培训,并分发给技术人员和果农,有效提高群众解决生产技术问题的能力。

2015年3月25日,在全市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市委书记黄世勇在讲话中对市老科协及罗应丽的工作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2016年12月,罗应丽获中国老科协授予2016年度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奖;同月,获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授予“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人物”荣誉称号。

最近,由于年龄和健康方面的原因,罗应丽将很快从市老科协会长岗位上退下来。他目前正积极向市委及组织部门汇报,为换届和配强下一届老科协班子作准备。在我们的谈话中,他的表态令我感动。他说:我已年近八十,作为有四十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我始终把“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作为我的座右铭,我要在有生之年,把余热献给河池人民,为脱贫致富、建成小康社会继续贡献智慧和力量。

我所敬佩的三位老科技工作者

罗应丽(左1)到罗城老科协毛葡萄科技示范基地调研(吴锡刚提供)

我所敬佩的三位老科技工作者

罗应丽获“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人物”荣誉称号

在我们国家老龄人口越来越多的今天,如何继续发挥好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老专家的作用,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罗起跃、黄炳宣、罗应丽等老科技工作者以他们的行动和事迹在发挥余热、老有所为、奉献社会方面树立了榜样。由衷敬佩之余,我期盼:在我退居二线或退休后,能像他们一样,加入老科协的队伍,继续为社会作出有益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