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刺殺董卓,看似愚鈍,卻深藏大智慧

曹操刺殺董卓,看似愚鈍,卻深藏大智慧

董賊潛懷廢立圖,漢家宗社委丘墟。東漢某年,天下頹廢,十常侍禍國殃民,大將軍何進讓董卓率西涼軍入朝,平定十常侍之亂。然而殊不知這卻是抱薪救火之計,十常侍被除去,然而董卓和他的西涼軍卻在京師賴著不走。時隔不久,董卓就開始專政弄權,何進也被殺害,董卓廢少帝,另立劉協為漢獻帝,並且大肆剷除異己,發展黨羽,很多人因反對董卓被殺,輕則誅殺全家,重則誅滅九族,朝堂之上人人自危,董允咳嗽兩聲就好似打雷一般。

曹操刺殺董卓,看似愚鈍,卻深藏大智慧

曹操是如何刺殺董卓的?然而雖然朝政大權旁落,朝中卻又一群忠臣,司徒王允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時刻想著誅殺董允,剿滅國賊,只恨沒有機會。一日正是他的壽辰,王允邀請知根知底的百官們前去參加,唯獨沒有叫驍騎校尉曹操,於是曹操覺得自己被怠慢了,卻不請自來。宴會上,百官們陳述天子蒙難,然而卻束手無策,曹操大罵在座之人,並主動請纓,刺殺董卓,而且向王允借了傳家寶——七星寶刀。

王允與眾官員拜謝曹操,曹操刺殺董卓,便前去拜訪他,原來曹操一直混在董卓處,可以出入自由。董卓見到曹操也是笑臉相迎,二人相談甚歡,不知不覺董卓有些累了,於是便躺下休息。曹操便拿出寶刀,正要行刺,不料董卓身後的一面銅鏡,將刀光劍影反射到他的臉上,董卓也是個機靈的人,慌忙起身詢問曹操意圖何為,曹操卻假意獻刀,董卓就一時沒有提防。而曹操說道自己沒有戰馬,董卓於是讓呂布替曹操選擇一匹好馬,曹操於是辭別董卓,奪門而逃。

曹操刺殺董卓,看似愚鈍,卻深藏大智慧

曹操行刺董卓失敗,是否有意?首先曹操行刺董卓是認真的,當著百官的面,保證行刺,這豈能有假。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曹操行刺董卓,中間除了點意外,就是董卓並沒有沉睡,發現了曹操拿到對著自己。而此時曹操卻也驚慌了,並且終止了行刺行動,這一點上來說,曹操是沒有盡力的。甚為驍騎校尉,曹操想必也懂武術,也許別人他打不過,對付年過半百的董卓,如果曹操奮力向前,不退縮,他還是很有可能殺掉董卓的。

然而曹操卻以假意獻刀,來掩蓋自己刺殺董卓的事實,這說明了兩點,一者當時曹操已經有所顧忌,要麼擔心自己走不出董府,要麼擔心曹氏被滅族,總之當時他害怕了。二者曹操雖然想刺殺董允,卻也沒有抱著必死的決心,沒有向荊軻刺秦那樣,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也能說明,曹操刺殺董卓,並不是特別誠心。

曹操刺殺董卓,看似愚鈍,卻深藏大智慧

曹操刺殺董卓,想來有他自己的目的,筆者依據演義大膽推論。曹操刺殺董卓跟別人不一樣,單憑曹操本人的智慧,他就不是一個甘願犧牲的人,曹操本人也曾說過,寧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而曹操刺殺董卓確實是虧本買賣,他究竟為何要這樣做呢?

一者曹操刺殺董卓可以揚名立萬,讓天下諸侯欽佩。董卓禍亂朝綱,人人都想除之而後快,但都死於董卓之手,而曹操也有正義感,他不僅有正義感,最主要是他早已想好要提高自己的地位和知名度,而刺殺董卓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雖然以前反對過董卓的人都被殺了,然而毫無例外的,這些人都受到了忠君愛國之士的擁戴和膜拜。曹操知道董卓倒行逆施,早晚必死,而他更知道自己要重整旗鼓,在天下諸侯中贏得一席之位。

刺殺董卓,可以讓所有的忠臣良將刮目相看,這一點他確實做到了。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後,朝中漢臣都稱他是忠君愛國之士,就連曹操忙於逃命,跑到中牟縣被縛,也被當時的縣令陳宮釋放,而且尊稱曹操為忠義之士,願意跟隨曹操闖蕩天下。袁紹阻止十八路諸侯討董卓,曹操更是輕而易舉拿下一路諸侯的席位,十八路諸侯沒有不讚嘆曹操勇猛過人的,因此曹操深受擁戴,這也是曹操刺殺董卓的重要原因之一。

曹操刺殺董卓,看似愚鈍,卻深藏大智慧

除了揚名,曹操刺殺董卓,也為他外家鄉招募軍隊人才鋪墊。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後,便回到家鄉,變賣家產,組織討董義軍。而曹操家鄉的人,因對曹操刮目相看,紛紛前來投軍響應,曹操瞬間便拉起了一支部隊。除了軍隊,曹操還招募了很多人才,比如荀彧,他是治國能臣,荀彧向曹操舉薦了很多謀士,郭嘉等人也前來投奔。曹操更是得到了典韋、于禁、夏侯氏很多名將的支持,再加上曹操本家人曹仁、曹休、曹洪等,曹操瞬間組織一支戰鬥力強悍的軍隊,我想這也是曹操行刺董卓得到的第二個好處。

曹操刺殺董卓,看似愚鈍,卻深藏大智慧

再者說曹操行刺董卓是失敗了,但如果成功呢?曹操便成為天下第一功臣,不僅受到漢獻帝的擁戴封賞,就連百官也要朝拜佩服,而曹操就會在朝中如魚得水。比如呂布在刺殺董卓後,不僅封為大將軍,而且封候,在朝中除了王允就是呂布獨大,只可惜曹操行刺失敗,如果成功,曹操只怕會一步登天,由此看來,曹操行刺董卓,這筆買賣還是很划算的。

你是如何看待曹操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