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落地目前面临的最大困境是什么?

“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落地目前面临的最大困境是什么?

撰稿人:国际工业区块链标准化组织(IIBSO)理事;工业区块链(DIPNET)社区理事,Tokenclub研究院高级分析师——孙航

区块链与智能合约的结合,使得这一技术的特点从“不可篡改”传递到了“经济运行自动化”,可以说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可以这么看:区块链1.0“不可篡改”的特性,很多时候只能被用于向上下游溯源的场景,跟工业1.0中主要应用于交通运输的蒸汽机差不多;而区块链2.0的“智能合约”,在理论上,它的使用场景可以被拓宽到经济社会中的方方面面中,起到一个“经济运行自动化”的作用,与工业2.0中电气化技术可以被应用于N多的实际场景颇为类似。

然而,正如同发现电磁感应原理不代表电力立刻就会被广泛应用到各个场景中一样,智能合约被证明可以在区块链之上实现,也并不代表人类立刻就能进入到“经济运行自动化”的时代。至少就目前来看,智能合约在应用到现实中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基础设施的限制,就如同电力的使用一样。

众所周知,我们之所以能够在工作与生活中用上电,主要得益于以下两个要素:一方面,发送电设施将其他形式的资源转化为了电能,例如火电厂是“化学能→电能”、核电厂是“原子能→电能”、水电和风电则是“机械能→电能”;另一方面,各种家用电器把电网传输过来的电能转化为了我们需要的能量,譬如电灯是“电能→光能”、洗衣机是“电能→机械能”、空调是“电能→内能”,这两个主要环节少了任何一个,人类的电气化就难以实现。

智能合约也是如此。这项数字化技术的运行原理理解起来并不算难,其实跟计算机程序中的“if A then B”颇为类似。类比上面电力的例子我们就明白了:正如我们需要发送电设备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再用家用电器把电能转化为我们所需要的能量一样,我们同样需要一些设备把现实世中的A转化到数字世界,在用另外一类设备把数字世界中的B给映射回现实世界中。但关键在于:目前各行各业这类类似于发送电设备和家用电器的、用来打通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设施(譬如物联网)并不完备,所以导致现在的智能合约就相当于是20世纪初期的电力一样,前途固然广大,但现有的基础并不支持其对社会能够起到很大的改造作用。这就是“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落地目前面临的最大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