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為何被稱為奇葩王朝?勝券在握卻屈膝議和,甘願俯首納貢!

北宋歷來在人們的印象中就是一個孱弱的王朝,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如宋遼的檀淵之盟,就是一件令人很不解的事。在這場戰爭中,北宋對遼國取得優勢在先,眼看已是勝券在握了。然而,在如此有利的情況下, 宋真宗卻甘願接受不平等建議,俯首向遼國納貢納絹,堪稱奇葩。

北宋為何被稱為奇葩王朝?勝券在握卻屈膝議和,甘願俯首納貢!

當時宋遼對峙已有四十餘年,雖在北宋建國之初有過數次北伐,但卻均以失敗告終,一直沒能收復被石敬瑭割讓給遼國的燕雲十六州。公元1004年,遼蕭太后帶著遼聖宗親率大軍侵犯宋境,一路順風順水,攻遂城、定州,生俘了宋大將王先知、王繼忠。北宋朝野一片震動。

宋真宗聞訊後,驚慌失措,準備遷都南逃,朝中的不少大臣也主張應該遷都以避遼軍鋒芒。只有寇準堅決不同意,力諫宋真宗應御駕親征,以鼓舞軍中士氣。經過寇準的一番侃侃而談,陳詞利弊,怯戰的宋真宗一時沒了主張,最終只能咬牙統一御駕親征。

北宋為何被稱為奇葩王朝?勝券在握卻屈膝議和,甘願俯首納貢!

然而宋真宗趙恆畢竟心中還是畏懼遼軍,在前往前線檀州途中又打起了退堂鼓。寇準於是再為宋真宗曉陳利弊,分析形勢,不停的給宋真宗樹立必勝的信心。在寇準等人的極力勸說下,宋真宗終於到了檀州。這讓本已呈頹靡之勢的宋軍頓時大受鼓舞,呼萬歲之聲,遠聞數十里,氣勢百倍。

後宋將張環又在遼軍統軍蕭撻凜出巡檀州時,用伏弩將其射殺。遼軍士氣因此深受打擊,而宋軍士氣卻因此深受鼓舞。而這個時候,遼軍因戰線拉得過長,供給開始出現困難,在加上此時孤軍深入宋腹地,萬一戰敗,後果不堪設想。於是蕭太后就派人去向宋真宗傳達息戰罷兵的願望。

宋真宗知道遼軍有議和的意願後,非常高興,因為這正是他的心願。於是宋真宗當即同意了這個提議,並派人前往洽談和議事宜。寇準聞訊後,立即趕去宋真宗那苦諫,說此時遼軍已是強弩之末,正是打敗他們的大好時機。然而宋真宗畏敵如虎,不想再生事端,只想媾和,終究沒有納寇準之言,而是立馬讓曹利用為使者前去與遼國議和。

北宋為何被稱為奇葩王朝?勝券在握卻屈膝議和,甘願俯首納貢!

為了議和,宋真宗甚至向曹利用特別交代,只要不割地答應每年給遼國百萬錢財都沒問題。不過寇準聽到後,暗中又把曹利用找來,對他說“聖上雖有百萬之約,但如果超過三十萬,我就砍了你腦袋。”最終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宋每年給遼銀10萬、絹20萬,史稱“檀淵之盟”。

有趣的是,當曹利用向宋真宗傳達這一結果時,宋真宗因曹利用伸出三個指頭誤以為是三百萬,急大驚說太多了。在確認是三十萬後,才嘀咕道“才三十萬,這麼少。”隨即,就高興地誇曹利用會辦事,並重重地賞賜了他。也許在宋真宗心中,認為大宋有的是錢,反正財大氣粗,只要是錢能解決的事那都好說,哪怕是打了勝仗賠款給敵國都不是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