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長江邊 等一個叫鎮江的冬天

天氣越來越冷了

不僅是降溫,連霧霾也跟著來湊熱鬧

早晨燦爛的陽光被藏起來

再耀眼的心情也改變不了城市的陰鬱

小夥伴表示這時候出門的都是生死之交了

馬上就是元旦假期了

如果小夥伴不知道相約去哪

不妨看看鎮江的美景

01

景點一:西津渡

西津古渡鎮雲臺,唐宋風韻難忘懷。閒言少敘,尋夢古街,踏歌而行。

西津渡,三國時叫“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宋代以後才稱為“西津渡”。這裡原先緊臨長江,滾滾江水就從腳下流過。清代以後,由於江灘淤漲,江岸逐漸北移,渡口遂下移到玉山腳下的超岸寺旁。

我在長江邊 等一個叫鎮江的冬天

我在長江邊 等一個叫鎮江的冬天

我在長江邊 等一個叫鎮江的冬天

02

景點二:金山

樓臺兩岸水相連,江北江南鏡裡天。

作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三山”之一的金山,形勝天然,風景幽絕,自古為我國優美遊覽勝地之一。

我在長江邊 等一個叫鎮江的冬天

我在長江邊 等一個叫鎮江的冬天

03

景點三:北固山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北固山由於北臨長江,形勢險固,故名北固。南朝梁武帝曾題書“天下第一江山”來贊其形勝。北固山與金山、焦山成犄角之勢,三山鼎立,在控楚負吳方面北固山更顯出雄壯險要。明代郡守為了抗倭守城,將

前峰與中峰鑿斷。

我在長江邊 等一個叫鎮江的冬天

我在長江邊 等一個叫鎮江的冬天

我在長江邊 等一個叫鎮江的冬天

04

景點四:江蘇大學

博學——廣博精深;求是——實事求是;明德——明懂道德。這是做人之本,更是為師之本。

江蘇大學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國家文化歷史名城——江蘇省鎮江市,其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02年在南京創辦的三江師範學堂,是所擁有百年曆史的高校。

我在長江邊 等一個叫鎮江的冬天

我在長江邊 等一個叫鎮江的冬天

我在長江邊 等一個叫鎮江的冬天

我在長江邊 等一個叫鎮江的冬天

提起江南,人們自然會想起蘇杭兩地。但小編作為東北人,來到鎮江也被其獨特的江南特性所吸引,山、水、林緊緊相依,層層深入,相比北方,更多的是那份溫婉連綿。自然也是少不了吃的,要吃,並不一定要大吃大喝,一份精巧的特色小吃就可以滿足我們。

“饞貨!來條鎮江美食手帳吧!

伙頭燒湯包

我在長江邊 等一個叫鎮江的冬天

下班回家吃晚飯前喜歡先去找點好吃的。

既然是找,那當然是那種遠離商業區,在深邃的巷子裡,配上零碎的燈光 ,再加上一家老店……像我這種路痴肯定是要有人帶的。

我在長江邊 等一個叫鎮江的冬天

現在店裡包子也都是現做,隨吃隨蒸,包子分三種大小,我點的是最大的和最小的。大包子隨身帶一個吸管,戳在包子上,嘴對準吸管一吸,滋溜滋溜,味道很鮮,湯足的很。淋上辣椒和香醋,用筷子把皮扒開,有料,嘖嘖嘖……

我在長江邊 等一個叫鎮江的冬天

那家唐氏鍋貼

我在長江邊 等一個叫鎮江的冬天

鎮江的唐氏鍋貼有很多家,小編說的是桃花塢路中醫院對個兒的這家唐氏鍋貼,毛估估至少二三十年的老攤位,每天只有下午才出攤,我是去吃的三點出攤的第一鍋。

手工麵皮,炭火,菜籽油,配上兩口一直用下來的老鍋。開鍋的那一刻就知道沒錯了。

食客按事先排好的帶有標記的圓鐵片取鍋貼,三五分鐘一鍋就空了,這裡有十年二十年的老食客,也有像我這種慕名來吃過三兩次的,還有幾位是出攤前就來守著的。

老三怪麵店

我在長江邊 等一個叫鎮江的冬天

鎮江三怪之面鍋裡面煮鍋蓋,像我這種“愛面”之人,到了哪裡肯定是要去吃特色麵條的,經過一天的麵條大餐,選出來這麼一家。

新品番茄丸子面,湯很濃比較鮮,但不會齁嗓子。適合那些口味重,喜歡吃番茄口味但不喜歡番茄的人士。

我在長江邊 等一個叫鎮江的冬天


黑魚片湯麵,這家店的招牌面,黑魚片切的不薄,但完全沒有腥味,我這種奇葩,還是喜歡吃稍帶腥的魚肉。

我在長江邊 等一個叫鎮江的冬天

大市口老太臭幹

我在長江邊 等一個叫鎮江的冬天

這家炸臭乾的小攤開了至少二十年,每天下午排隊!鎮江人從小吃到大,百吃不厭,不吃就想念。臭乾和火腿腸必點,蘸醬是秘方,裡面會放很多秘製的粉然後攪拌。

鎮江的冬天就算天氣冷

也要美滋滋的吃上一頓

樣樣兒看了都饞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