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如何決戰全球最高端市場?徐工告訴你答案!

工業頭條 高原

時間是2018年11月下旬,上海寶馬展開幕前夕,整個徐工集團“嚴陣以待”,備戰這個舉足輕重的行業盛會。

對於徐工而言,每一次亮相工程機械寶馬展,都像是參加一次重大考試。作為全球工程機械產業最頂級的舞臺之一,行業巨頭們即將再一次擺出龐大的陣勢,期待向參觀者們展示著自己最新、最頂尖的技術和產品。

徐工也不例外。

中國製造如何決戰全球最高端市場?徐工告訴你答案!

六個“第一”

“已經在朋友圈傳開了。”離展會開幕還有半個月的時候,在一次閒聊中,一個工作人員透露出了這樣的信息。

作為此次參展最重磅的展品之一,被稱為“神州第一挖”的國內首臺700噸液壓挖掘機無疑是徐工的大明星。就在設備抵達上海的展覽會場不久,其僅僅處於組裝階段的照片就已經流傳出來,在相關專業人士的微信朋友圈中大大刷了一次存在感。

機身總長23.5米,接近地球上最大生物——成年藍鯨的身長,高度9.44米——比3層樓還要高,寬度9.09米,單單是鬥寬就有5米,重量相當於500輛小轎車的總和……一項項破紀錄的數據代表著這臺超級設備的“分量”,毫無疑問,當這臺設備正式亮相的時候,將“引爆”現場,將整個寶馬展的氛圍推向高潮。不僅僅是因為它極度吸睛的強大外表,更重要的是,徐工700噸液壓挖掘機在中國超大型液壓挖掘機領域,首次實現了關鍵核心技術的集中應用突破,中國也成為世界上繼德國、日本、美國之後,第四個具備700噸級以上液壓挖掘機設計、研發、製造能力的國家。

而這,僅僅是徐工此次想要展示的成果之一。

中國製造如何決戰全球最高端市場?徐工告訴你答案!

關於近兩年整個集團取得的主要成就,徐工將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部分總結為了“六個第一”:第一中國速度,全球首臺XCA1200八軸千噸級全地面起重機創造了月裝18颱風機,而這同時也是全球第一;第一中國力度,“神州第一挖”的國內首臺套700噸液壓挖掘機榮耀下線;第一中國廣度,1200K大噸位,同時也是國內最大的裝載機於俄羅斯北極圈(極寒)、蒙古爐前(極熱)、青藏高原(高原)共同工作;第一中國寬度,“中國龍”XS365單鋼輪壓路機助力四川馬爾康大壩施工(最"強"動力、最"大"激振力、最"大"壓實寬度);第一中國密度,300臺高空作業平臺助力珠港澳大橋建設;第一中國強度,礦用挖掘機油缸實現澳洲礦區最嚴苛環境的檢驗,連續運行20萬小時,無疑是中國最強。

可以說,近些年來,中國工程機械領域的絕大部分“第一”,都被徐工收入囊中。而在距離寶馬展開幕不到一個月,徐工60臺礦山機械出口澳大利亞,從2016年的液壓油缸,到2017年的GR3505礦用平地機,再到2018年的300噸液壓挖掘機、130噸液壓挖掘機、120噸電傳動自卸車、12噸大噸位裝載機……徐工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臺階,從零部件開始,到整機出口,再到提供整體解決方案,中國大型成套礦業裝備終於首次殺入全球最高端市場,這不僅是徐工的勝利,同時也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乃至整個裝備製造業的榮耀。

徐工打破了外資品牌壟斷,成為中國唯一、全球極少數幾家能夠研發製造成套大型露天礦業裝備的企業,改變了行業的世界競爭格局。向來有世界高端裝備行業“皇冠上明珠”之稱的大型成套礦業機械領域,首次出現了中國企業的身影。

就這樣,一大批“高端、高附加值、高可靠性、大噸位”的高端工程機械產品近幾年集中出現在徐工,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也開始具有了真正能夠與外資品牌在高端市場一較高下、具有原創知識產權的“劃時代”的產品。

中國製造如何決戰全球最高端市場?徐工告訴你答案!

徐工的這20年

或許這些數據,更能直觀代表徐工取得的成績。

2018年1~10月,徐工主要經營指標保持高速增長。其中主機產品銷量同比增長48.4%,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7.7%,出口創匯同比增長67.5%。

近20年來,徐工累計實現設備銷量707427臺,營業收入 8910.75億元,品牌出口創匯103.94億美元,利稅 376.81億元;年營業收入、海外收入、利稅、總資產分別增長26倍、45倍、39倍和22倍。1999年,徐工專利數僅為6件。目前,徐工累計擁有授權專利6682項、發明專利1451項,PCT國際專利34件。2018年,徐工新獲專利805項、發明專利209項、PCT國際專利11件。從1992年出口第一臺設備,海外收入從每年不足千萬美元到超過23億美元,目前徐工在全球有5大海外研發中心、15個製造基地、KD工廠或合資企業、70家分子公司和辦事處、300多家經銷商,產品出口到182個國家和地區,連續26年保持中國工程機械出口第一。而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徐工實際投資超過30億元,覆蓋沿線65個國家的63國,佔比達到97%,銷售額佔比達73%,其中在35國出口佔有率第一。與80多家中資企業抱團出海,65%的中資企業選擇了徐工品牌。

2018年5月,英國KHL 2018年全球工程機械製造商50強排行榜發佈,徐工集團以收入69.84億美元、佔全球份額4.3%的實力全球位次再度躍升,位居第六,持續領跑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是唯一連續數年進入全球前十強的中國企業。

可以說,徐工引領行業打破了世界工程機械產業發展長期由歐美日企業主導的歷史和競爭格局,已然成為高端裝備製造的“國家隊”,世界工程機械市場的有力競爭者。

很多老徐工人至今還記得,徐工首次參加德國慕尼黑寶馬展是在26年前的1992年,當時工程機械產業由美系、歐系、日系“三分天下”,與那些風光無限的國際巨頭相比,徐工更像是一個意外闖入豪門盛宴現場的無知孩童,弱小、懵懂、充滿好奇心,在當的展會現場,徐工的展位面積只有十平米左右,沒有產品實物,只在牆上放了幾張產品圖片,地上擺著幾把椅子,場面著實有些寒酸。當時沒有人會想到,歷史的變革就從那一刻開始,“中國製造”用了不到30年的時間,成長為了能與百年巨頭們一較高低的強勁對手。

而徐工,也通過那次“湊數”般的參展,開啟了一扇新的大門,儘管在國內已經是龍頭企業,但外面,卻是徐工想象不到的另一個世界。徐工也從此走出國門,開始了參與國際競爭、服務全球用戶、成長為一家世界級企業的艱難征程。

轉眼間,這麼多年過去了,如今徐工在寶馬展上,已經是讓所有客戶和競爭對手都不能忽視的強大力量。

中國製造如何決戰全球最高端市場?徐工告訴你答案!

“橫掃千軍如卷席”

2018年初,徐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民曾用7個字,一句詩來展望當年——“橫掃千軍如卷席”。

“這是毛主席詩詞當中的一句,橫掃千軍像卷席一樣那麼簡單,要勢如破竹乘勝追擊,徐工不僅要拿下中國市場的更多份額,還要拿到國際市場的份額。”王民底氣十足。

那麼,底氣如何而來?或者更直白的問,如何拿下國際市場的份額?

對於一家裝備製造企業來說,答案並不難,真正的好產品加上及時貼心的優質服務,能為客戶創造更多的價值,那麼就有了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廝殺的底氣。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卻極難。畢竟,儘管中國製造業規模全球第一,但時至今日,仍不被視為“製造強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製造”缺乏在高端市場上的建樹,如果總是在中低端市場上徘徊,顯然無法成長為真正的“世界級”企業。從2001年開始,王民提出高端、高附加值、高可靠性、大噸位的“三高一大” 產品戰略,徐工開始走上了通向高端市場、滿足高端客戶需求的艱難征程。

王民始終認為,真正的強者不是簡單地以規模取勝,而是以技術、質量和大噸位產品取勝,這是徐工多年堅持“珠峰登頂”的內涵所在。帶著這樣的信念和勇氣,2016年,徐工正式對外發布了行業首個“技術領先、用不毀”金標準。王民撰文指出:“我們就要將所做的每一件事、每一項工作高質量、高標準地做下去;每一臺產品都要認認真真地做並不斷地改進,質量指標不穩定、心裡沒數絕不要輕易推向市場;交給用戶的就是品牌品質、口碑信譽和用戶放心。”

兩年多的時間過去了,“技術領先、用不毀”金標準已經深深烙印在了徐工集團的血脈裡,通過每一臺徐工設備中,在最終的用戶那裡綻放出了耀眼的光彩。

如今,徐工向《中國機電工業》透露,在“技術領先、用不毀”金標準的基礎上,又一種更為直觀、明確的理念開始漸漸成型——徐工要將工程機械設備“做成工藝品”。

“看看那些名牌家用電器,工業設計要融入產品之中。”徐工的眼光儼然開始“跨界”,向著更高的質量與更完美的細節方向望去,“模特千好萬好,要有著裝品味。”

這已經不僅僅是技術系統、質量系統的提升,而是一種思維理念的塑造,同時也是徐工一直以來“一根筋”精神的更深層次的體現,徐工要讓每一道工序上的工作人員都從客戶角度出發,來思考自身工作的價值所在,通過每一個徐工人之手,將最好的產品呈現給客戶。

2017年,徐工的主營業務增長了60%以上,出口增長了80%以上。王民曾說:“中國裝備正從中低端產品向高端產品迅速邁進,從國內市場向全球裝備市場全面挺進,在激烈的競爭中拼出一條路。徐工人就是要在世界工程機械的最高峰上拼出自己的位置。”

中國製造如何決戰全球最高端市場?徐工告訴你答案!

發展“加速度”

瞭解徐工的人都知道,徐工的目標是世界工程機械行業排名前五前三,但這個“前五、前三”,徐工也多次強調,絕不是簡簡單單的靠規模取勝,未來徐工要走的一定是一條靠質量、靠創新、靠國際化取勝的高質量發展之路。“這是一個坎,但是這也是一個拐角,搞好了,我們就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王民一語中的。

為此,多年以來,無論全球經濟如何波動,無論企業多麼困難,徐工始終著眼未來,始終堅持創新驅動,保持研發費用投入佔銷售收入的5%左右。從“十二五”開始,放眼全球創新資源和市場機會,徐工制定了全球研發中心發展規劃,在行業五年低谷期,仍然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相繼在歐洲、美國、巴西建立了海外研發中心,以各產業技術中心為研發主體,以江蘇徐州工程機械研究院為技術研究平臺,形成了國家級技術中心三級研發體系。

與此同時,徐工也開啟了另一層面上的轉型升級,力圖在三年之內把徐工打造成為一個智能化的製造企業。“工業互聯網是製造業轉型升級、走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加速器。徐工這幾年的大發展,一直堅定智能製造是我們的主攻方向,兩化深度融合是徐工的發展主線,工業互聯網是徐工實現智能製造的重要載體和平臺,更是徐工在打造‘技術領先、用不毀’金標準的新動能。徐工未來要想實現全球前5、前3的宏偉目標,必須牢牢抓住工業互聯網的這隻手。”

徐工絕對不是說說而已,就拿徐工最具代表性的產品起重機舉例,其在中國市場上絕對老大的地位無人撼動,但王民怎麼說?“別看起重機是第一名,搞不好智能製造,很可能就落後。”這句話讓當時聽到的人驚出一身冷汗。

的確,工程機械行業競爭非常慘烈,徐工時刻面臨著危機感,工業互聯網、智能製造,這些既是挑戰,也是時代賦予每一個行業、每一家企業的機遇。按照《徐工集團智能製造實施方案》,圍繞“主機+核心零部件”產業,徐工智能製造已在7個子公司全面開展,瞄準31個智能化單元、9條智能產線、5個智能化車間,重點聚焦關鍵工序設備的智能化改造、設備互聯數據分析、工業大數據探索應用、全生命週期質量大數據系統、智能供應鏈平臺建設等重大任務,快速實現產品的設計、工藝、製造、檢測、物流、營銷、服務等全生命週期的智能化提升。

如今,全球起重機行業首條大型結構件智能化焊接生產線已全線貫通,在徐工投入運行。這是徐工歷時10年的工藝積累,2年研發製造,4個月奮力建設的成果,通過智能製造,使得生產效率提升一倍,人工成本顯著降低,自動化焊接率從40%提升至90%,產品一次交驗不合格率降低至1%以下,一人多機水平提升至1人10機。該工廠已經於2017年獲得了國家級智能製造試點示範。

而在國際化方面,徐工要在三年內將國際化收入由現在的30%提升到50%以上,以全面國際化用三年打造一個新徐工。正在全力突破的高端市場就是徐工實現目標的關鍵所在。“徐工產品不僅要被國內高端客戶認可,而且要大步走向澳洲、巴西、美國、德國等市場。” 徐工已經向著全球高端市場全面開拔,儘管前路漫漫,充斥著種種困難,但徐工本身,卻充滿了希望與自信,畢竟,王民說過:

“世界舞臺很大,徐工不能缺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