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維多利亞湖的300慈鯛,都離開了故鄉

英國人走過的地方,都會被印上“英國味”,在19世紀70年代,英國探險家看到這座一眼望不到邊的湖泊時,可能想到了在歲月沉浮中笑傲江湖的大英帝國。維多利亞湖,就這麼繼承了維多利亞女王的名號。

終於,維多利亞湖的300慈鯛,都離開了故鄉

圖片來源丨Unsplash 攝影丨alexwise

即使在幾百年後的今天,大英帝國已經換了好幾代領導人,但維多利亞湖,依舊在繼續著自己的故事。

終於,維多利亞湖的300慈鯛,都離開了故鄉

圖片來源丨Unsplash 攝影丨aleksandar_bobi

它是非洲最大的湖泊,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流經坦桑尼亞、烏干達以及肯尼亞。

作為尼羅河的源頭,維多利亞湖曾承載著很多人的夢想與希望。

這裡水質清澈,土壤肥沃,水產品豐富。而且經過世代繁衍,當地人已經適應了這種傳統生活方式。

終於,維多利亞湖的300慈鯛,都離開了故鄉

圖片來源丨Unsplash 攝影丨eccesplash

後來大家對維多利亞湖的依賴越來越高,但過度的依賴,讓這座非洲第一大湖不堪重負。

終於,維多利亞湖的300慈鯛,都離開了故鄉

圖片來源丨Pinterest

尼羅河鱸魚的熱銷,讓非洲人嚐到了甜頭,將尼羅河鱸魚引進維多利亞湖進行大規模繁殖的想法,是大多數人喜聞樂見的事情。

於是第一批尼羅河鱸魚爭先恐後湧入維多利亞湖。

它們驚慌的進入湖泊,在廣闊的水域裡橫衝直撞,面對陌生的環境瑟瑟發抖。

但這些外來者很快發現,當地的魚類不但體型小,而且攻擊性不足為慮,所以尼羅河鱸魚開始以食物鏈頂端的姿態俯視這些原住民。

後來維多利亞湖的300多種慈鯛幾近滅絕,人類成功的改變了維多利亞湖的命運軌跡。

終於,維多利亞湖的300慈鯛,都離開了故鄉

圖片來源丨Pinterest

經過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維多利亞湖中的尼羅河鱸魚也慢慢走向衰落,水土流失問題始終沒有解決,同時更多生活問題一個個暴露出來。

維多利亞湖周邊是半乾旱地區,用水短缺,近幾年我國開始為非洲朋友解決用水問題,並通過技術手段,從維多利亞湖中抽水、淨化,以滿足周邊人的用水需求。

雖然人的用水問題能很好的解決,但維多利亞湖的未來,將是黑暗侵襲的悲慘故事。

終於,維多利亞湖的300慈鯛,都離開了故鄉

圖片來源丨Pinterest

雖然現在的維多利亞湖有時還會露出驚豔的芳容,但它的內心早就千瘡百孔,而所謂的三湖慈鯛,更像是一種諷刺。

現在國內見到的維湖慈鯛大多是人工養殖的品種。它們在規範的養殖場裡生長,已沒了祖先那麼狂野的本性,對水質的要求也越來越寬鬆。

終於,維多利亞湖的300慈鯛,都離開了故鄉

圖片來源丨Unsplash 攝影丨c_lafferty

我們喜歡三湖慈鯛,但不能忽視它們的過去。或許在某個時期,這些魚是快樂的,但當人們開始破壞他們的家園,毀滅之路就此開始。

生活中,誰能抵擋背井離鄉的痛跟國破家亡的殤。

終於,維多利亞湖的300慈鯛,都離開了故鄉

圖片來源丨Unsplash 攝影丨maxconrad

如果時光會倒流,尼羅河鱸魚不被引進,戰爭的火沒有延伸到這片水域,社會矛盾得到解決,維多利亞湖會不會依然是那個物產豐富,養育著300多種慈鯛的母親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