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维多利亚湖的300慈鲷,都离开了故乡

英国人走过的地方,都会被印上“英国味”,在19世纪70年代,英国探险家看到这座一眼望不到边的湖泊时,可能想到了在岁月沉浮中笑傲江湖的大英帝国。维多利亚湖,就这么继承了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号。

终于,维多利亚湖的300慈鲷,都离开了故乡

图片来源丨Unsplash 摄影丨alexwise

即使在几百年后的今天,大英帝国已经换了好几代领导人,但维多利亚湖,依旧在继续着自己的故事。

终于,维多利亚湖的300慈鲷,都离开了故乡

图片来源丨Unsplash 摄影丨aleksandar_bobi

它是非洲最大的湖泊,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流经坦桑尼亚、乌干达以及肯尼亚。

作为尼罗河的源头,维多利亚湖曾承载着很多人的梦想与希望。

这里水质清澈,土壤肥沃,水产品丰富。而且经过世代繁衍,当地人已经适应了这种传统生活方式。

终于,维多利亚湖的300慈鲷,都离开了故乡

图片来源丨Unsplash 摄影丨eccesplash

后来大家对维多利亚湖的依赖越来越高,但过度的依赖,让这座非洲第一大湖不堪重负。

终于,维多利亚湖的300慈鲷,都离开了故乡

图片来源丨Pinterest

尼罗河鲈鱼的热销,让非洲人尝到了甜头,将尼罗河鲈鱼引进维多利亚湖进行大规模繁殖的想法,是大多数人喜闻乐见的事情。

于是第一批尼罗河鲈鱼争先恐后涌入维多利亚湖。

它们惊慌的进入湖泊,在广阔的水域里横冲直撞,面对陌生的环境瑟瑟发抖。

但这些外来者很快发现,当地的鱼类不但体型小,而且攻击性不足为虑,所以尼罗河鲈鱼开始以食物链顶端的姿态俯视这些原住民。

后来维多利亚湖的300多种慈鲷几近灭绝,人类成功的改变了维多利亚湖的命运轨迹。

终于,维多利亚湖的300慈鲷,都离开了故乡

图片来源丨Pinterest

经过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维多利亚湖中的尼罗河鲈鱼也慢慢走向衰落,水土流失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同时更多生活问题一个个暴露出来。

维多利亚湖周边是半干旱地区,用水短缺,近几年我国开始为非洲朋友解决用水问题,并通过技术手段,从维多利亚湖中抽水、净化,以满足周边人的用水需求。

虽然人的用水问题能很好的解决,但维多利亚湖的未来,将是黑暗侵袭的悲惨故事。

终于,维多利亚湖的300慈鲷,都离开了故乡

图片来源丨Pinterest

虽然现在的维多利亚湖有时还会露出惊艳的芳容,但它的内心早就千疮百孔,而所谓的三湖慈鲷,更像是一种讽刺。

现在国内见到的维湖慈鲷大多是人工养殖的品种。它们在规范的养殖场里生长,已没了祖先那么狂野的本性,对水质的要求也越来越宽松。

终于,维多利亚湖的300慈鲷,都离开了故乡

图片来源丨Unsplash 摄影丨c_lafferty

我们喜欢三湖慈鲷,但不能忽视它们的过去。或许在某个时期,这些鱼是快乐的,但当人们开始破坏他们的家园,毁灭之路就此开始。

生活中,谁能抵挡背井离乡的痛跟国破家亡的殇。

终于,维多利亚湖的300慈鲷,都离开了故乡

图片来源丨Unsplash 摄影丨maxconrad

如果时光会倒流,尼罗河鲈鱼不被引进,战争的火没有延伸到这片水域,社会矛盾得到解决,维多利亚湖会不会依然是那个物产丰富,养育着300多种慈鲷的母亲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