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積高達6.8萬平方公里的鹹海,是怎樣被一步步榨乾的?

位於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交界處,有一個巨大的鹹水湖——鹹海。數百萬年前,這裡還是一片海洋,由於地殼運動下沉,周圍海水退去後,留下了碩果僅存的鹹海。

上世紀五十年代前,鹹海還是全球第四大湖泊,排名僅在裡海、蘇必利爾湖(美加邊界)、維多利亞湖(尼羅河上游)之後,最盛時有6.8萬平方公里。

面積高達6.8萬平方公里的鹹海,是怎樣被一步步榨乾的?


這是個什麼概念?我國最大內陸湖——青海湖,也不過4500平方公里,而寧夏總面積是6.6萬平方公里。

那時的鹹海浩瀚廣闊生機勃勃,頂峰時有四萬人從事漁業生產,佔全蘇總捕撈量1/6。當蘇維埃建立伊始遭遇糧食危機時,漁民們還援助了14車皮的魚。

面積高達6.8萬平方公里的鹹海,是怎樣被一步步榨乾的?


然而,如今的鹹海已是支離破碎,大片湖床裸露在空氣中,整個有水區域只剩17000平方公里,比原來縮減75%。是什麼原因,讓鹹海落魄到這種悽慘境地?

鹹海能有這麼大,離不開阿姆河與錫爾河的幫助,前者起源於帕米爾高原,後者來自於天山山脈,均為冰川融水彙集形成,其中阿姆河又是中亞地區水流量最大的河流,是它們沒日沒夜的滋養著鹹海。

面積高達6.8萬平方公里的鹹海,是怎樣被一步步榨乾的?

嚴重缺水地區

鹹海周邊又都是常年降雨不超過200毫米的乾旱地區,如克孜勒庫姆沙漠和卡拉庫姆沙漠,面積都在30萬平方公里以上,阿姆河、錫爾河也是當地人的生命之源。

從沙俄時代起,就想利用沙漠區日照長的特點種棉花,之後的蘇維埃直接付諸實施,意圖改變河流的流向,建起棉花和稻穀種植基地。既然黑色的石油是黑金,那麼白色的棉花就是白金,因此該計劃有個響亮的名字“白金計劃”。

面積高達6.8萬平方公里的鹹海,是怎樣被一步步榨乾的?

烏茲別克的棉花田

經過多年考察論證,上世紀五十年代,項目正式啟動。照理說,知識淵博的專家們研究那麼多年,本不該單單忽略鹹海的存在。然而他們也是滿腹苦衷,當地曾有官員因說了句實話:“棉花也不能當飯吃”,被逮起來捱了槍,這種示範效果,讓專家們都閉緊了嘴。

一條長達上千公里的卡拉庫姆運河建起來了,為了紀念導師,還有個名字叫列寧運河。從土庫曼斯坦境內阿姆河上游,直接將河水引入運河,並沿著運河兩岸建起大片產棉區。

面積高達6.8萬平方公里的鹹海,是怎樣被一步步榨乾的?

卡拉庫姆運河

由此大量工作機會出現,無數移民被吸引至此,他們戰天鬥地,不斷擴大引水工程改造沙漠,建起了600多萬公頃的農業區,並且成果斐然。所產出棉花佔全世界總產量兩成,稻穀佔全蘇四成,當地人口隨著豐收而暴漲,從未開發時的700萬,迅速增至3600萬。

好景不長,過度開發的副作用開始顯現,阿姆河、錫爾河水量被引流過多,使得鹹海水位逐年下降。到了1987年,水位已降低15米,水面縮減為25000平方公里,整個鹹海被分割為南北兩部分。此時的鹹海,好像一位抽乾了血的病人,變得奄奄一息。

面積高達6.8萬平方公里的鹹海,是怎樣被一步步榨乾的?


然而又能怎麼辦?大量人口依賴著農業區生存,要麼放棄多年的建設成果,要麼放棄鹹海,已成騎虎之勢。兩害相較取其輕,只能是硬著頭皮“抽”下去了。

2003年,南鹹海繼續分裂為東西兩部分,隨後十年中,東鹹海一度完全乾涸,只剩下西邊一條狹長水域委屈地躲在角落裡。

面積高達6.8萬平方公里的鹹海,是怎樣被一步步榨乾的?


看到這裡可能會想,不就是幹掉個鹹水坑,少撈幾條魚的事。然而大自然的報復要可怕的多,水乾了鹽還在,而且含有大量農業區排入的化肥農藥殘留物。

每當沙漠中的暴風颳起,都會攜帶著巨量鹽沙飛向天空。別處的沙塵暴只有沙,而此處的“鹽塵暴”,每年會給中亞地區送去數以千萬噸的鹽,平均每公頃農田能攤到數百公斤。

昔日富庶肥美的沃土,被改造成了鹽鹼地。為了去掉這些鹽,當地人用更多的水來沖刷,結果在後續的鹽塵暴中,更多的鹽又回到這裡,惡性循環已難以逆轉。

面積高達6.8萬平方公里的鹹海,是怎樣被一步步榨乾的?

廢棄的漁船

鹹海北岸的哈薩克斯坦首先行動起來,他們改造了境內錫爾河的引水工程,讓更多的水流入鹹海。為防止北鹹海流入南鹹海,又修築水壩予以阻隔。北鹹海由此重獲生機,水位逐年上升,漁業又興旺起來。

烏茲別克經濟狀況不如哈薩克斯坦,無力挽救面積更大、情況更嚴重的南鹹海,以至含鹽量日漸升高,目前已達死海1/3。迫不得已之下,烏茲別克忍痛擠壓農業區用水,以使南鹹海得到補充。有專家預測,如果情況得不到改善,南鹹海將徹底消失。

面積高達6.8萬平方公里的鹹海,是怎樣被一步步榨乾的?

被哈薩克斯坦保護起來的北鹹海

鹹海的悲慘遭遇又一次驗證,大自然經不住人類無底線的索取和掠奪,當原有平衡被打破時,往往就是災難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