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世界最大調水工程,為何有的獲益良多,有的就變成人為災難

從小學時我們便知,地球上大約有四分之三的面積都是由水資源覆蓋,這麼一看,水好像就是一種幾乎可以無限使用的資源了。可是實際上,其中多達

97.5%的比率都是無法供生活和工業使用的海水,而且目前世界範圍內,還存在很多非常缺水的地區,比如我國的西北地區、美國中西部地區、北非和西亞等沙漠覆蓋地區。

同是世界最大調水工程,為何有的獲益良多,有的就變成人為災難

地球水資源比例圖

雖然因為現代社會人口的擴張和工業發展,導致對水資源的需求量大增,但是缺水這個問題,卻因為氣候和地形特徵等地理因素,早在幾千年前就已形成。而目前情況下,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對水需求的增多,各種各樣的水壩等調水工程,也在世界各地紛紛出現。可是眾多的調水工程之中,有的獲益良多,有的卻不但沒有收到效果,反倒危害生態。

同是世界最大調水工程,為何有的獲益良多,有的就變成人為災難

世界三大調水工程

就世界目前的調水工程而言,我國的南水北調,美國的北水南調和前蘇聯的東水西調,可以並稱為世界最大的三大調水工程。但是從效果來看,只有中美兩國的調水工程取得預期效果,而前蘇聯的卻成為了生態災難。

我國:南水北調

很多人都會將從湖北丹江口到北京的調水運河,等同於我國的南水北調,可是實際上的規模程度卻遠不至此。比如我國東部平原上也有兩條調水線路,還有困難程度最大的西部線路,因為其中線路涉及到從金沙江、大渡河和雅礱江等河流調水,而且還要跨域諸多山脈後,才能將水調至黃河上游。而等到三條調水線路全部貫通後,南水北調也將成為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工程。

同是世界最大調水工程,為何有的獲益良多,有的就變成人為災難

南水北調線路圖

其實,早在建國之際,就提出了關於南水北調的設想,不過等到實際操作時已經是21世紀。因為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的地理情況過於複雜,所以暫未具體實施,剩下的兩條線路則是從2002和2003年時就開始建設。

同是世界最大調水工程,為何有的獲益良多,有的就變成人為災難

南水北調三條線路工程

按照規劃來看,等南水北調整個工程竣工後,預計將會惠及北方地區的近五億人口。而且,因為長江流域的水流量位居世界第三,

我國的南水北調可以說得上是可持續性的。

美國:北水南調

美國該項工程主要針對的是位於太平洋東岸、美國西部的加利福尼亞州。加利福尼亞的經濟規模巨大,如果將其數據單獨拿出來看,甚至都可以排到世界第五的位置。加州南北縱向延伸,這也導致其氣候差異巨大,北加州水量豐沛,還經常發生洪災;而南加州屬於沙漠性氣候,極度缺水。因此,為了這個經濟貢獻巨大的地區著想,北水南調工程就這樣展開了。

同是世界最大調水工程,為何有的獲益良多,有的就變成人為災難

北水南調

綜合來看,加州北水南調工程的難度甚至超過我國現在的南水北調。因為美國西部沒有類似長江這樣的水流量巨大的河流,這就不得不把地面的河流、湖泊和地下水、冰雪融水等一切可利用水資源都包含在內。因為該項調水工程的順利完工,也使得原本經濟落後的南加州和極度缺水的洛杉磯城市群和加州谷地南部地區的經濟愈發繁榮。

同是世界最大調水工程,為何有的獲益良多,有的就變成人為災難

美國北水南調

但是,因為加州北部河流大多流量較小,而且科羅拉多河流域也日漸萎縮,有可能在後續出現供水不足的問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的北水南調早在1933年就已開始,至今也在不斷的完善。

前蘇聯:東水西調

現在世界上領土範圍最大的就是俄羅斯,而說到擁有眾多加盟共和國的前蘇聯,那領土面積就是更加廣闊。

前蘇聯領土包含幾乎整個東歐和中亞,南達帕米爾高原,因為緯度太高,而氣候乾燥的中亞就已經算是溫度最高的地區了。因為溫度適宜,就算乾旱,也要創造條件適應農業活動。

1950年左右,前蘇聯經過多方探討後,終於決定將中亞的兩條大河-錫爾河和阿姆渡河攔截。又因為氣候和地理原因,此片調水工程的惠及地區,主要用於種植棉花等耐旱作物。

同是世界最大調水工程,為何有的獲益良多,有的就變成人為災難

前蘇聯東水西調

1967年,該項調水工程完結,而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等沿途國家和地區,也都響應號召修建運河,中亞也在此條件下發展成為世界最大的棉花出口地區,烏茲別克斯坦更是成為出口棉花量最大的國家。雖然取得的效果不錯,不過代價卻是鹹海消失速度實在太快。

鹹海雖然叫做海,實際卻是湖,在阿姆渡河和錫爾河衝擊作用之下,

大約有四萬人都靠這片衝擊形成的三角洲從事漁業活動。

因為調水工程的運行,中亞最大的兩條河流阿姆渡河和錫爾河的下游流域迅速縮小,而且中亞氣候本就乾燥和巨大的蒸發量,原來還是世界第四大湖泊的鹹海,現在的面積只剩不到四分之一,當地居民賴以生存的漁業也面臨全軍覆沒的態勢。

同是世界最大調水工程,為何有的獲益良多,有的就變成人為災難

正在消失的鹹海

而本來一個構思不錯的調水工程,雖然得到了很不錯的效果,不過卻是以近兩百公里範圍內的河流消失作為代價,而且隨著鹹海面積的縮小,和隨之而來的蒸發量的減小,中亞地區的乾旱情況也變得越來越嚴重。

綜合來看,前蘇聯的調水工程還是弊大於利,還可以說得上是一次“人為的災難”。

雖然,現在沿岸的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已經展開治理方案,不過因為出口棉花在其經濟領域佔有比較重的地位,還是無法放棄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