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鹼不改良,施肥也白忙,用親土1號,種姜沒煩惱

眼下正值大姜收穫的季節,然而“中國姜蒜之鄉”——山東安丘的姜農卻似乎開心不起來。受今年澇災影響,90%的大姜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死棵爛苗,甚至絕產的情況,是近幾年來災害最為嚴重的一次。不過,安丘市淩河鎮申家莊村的叢鳳芝家的大姜不但沒有受影響,反而迎來了大豐收,“種姜26年,今年是最好的一年!”她高興地說道。

這其中到底有著什麼樣的秘密?

26年摸索,不負有心人

叢鳳芝,42歲,地地道道的農民出生,16歲開始跟父母學種姜,一種就是26年,她把人生最美好的年華獻給了土地,也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在今年天氣不給力的情況下卻獲得了26年來最好的收成。

這不,近日在中國首屆親土狀元選拔大賽上叢大姐便以畝產22251.6斤的

亮眼成績獲得了安丘大姜產量榜眼的好成績。要知道,平時畝產能夠達到一萬七、八就已經算高的了,“像今年這種天氣,做到不絕產都很難,用了親土1號,居然每畝還增產四五千斤,增收6000多塊!”

酸鹼不改良,施肥也白忙,用親土1號,種姜沒煩惱

叢鳳芝在親土狀元選拔大賽上獲得大姜產量榜眼

據瞭解,叢大姐種了30畝地,其中16畝大姜、14畝大蔥,在當地有著很高的人氣,不僅因為她為人真誠、樂於分享,更源於她獨特的種姜心得,就連外行人聽了都不得不豎起大拇指,小學學歷的她,在種姜這件事上確實稱得上是專家。

叢大姐表示,“姜好不好,主要靠施肥!”只是,面對五花八門的肥料到底要怎麼選?她只說了四個字——“大膽嘗試”,說得再好不如實際看效果,然而並非所有的肥料她都會去嘗試,“我只嘗試大廠家大品牌的”。

要說使用親土1號,叢鳳芝也是從嘗試開始的。今年3月,當親土1號第一次來到安丘推廣時,只有20幾個人去到了宣講現場,當時的一個肥料活菌測試實驗讓叢大姐記憶猶新,“親土1號菌肥裡的活菌在顯微鏡下密密麻麻,如果說親土1號中有100個活菌的話,平時我們使用的肥料中最多隻有2個。”如此鮮明的對比讓她很是吃驚,同時也興奮不已,便當場訂了一套,也是現場唯一一個訂購的人。沒想到,這一用便愛到無法自拔。

酸鹼不改良,施肥也白忙,用親土1號,種姜沒煩惱

叢鳳芝家的大姜長勢很高很齊,收穫季節依舊蔥鬱

看到叢鳳芝大姜的長勢和今年的收成,姜農們紛紛表示佩服,但也有不少農戶問起投入的問題,叢大姐便按不同階段的用肥量進行了詳細計算 ,算完自己都大吃一驚,之前一畝地用肥投入2270元,使用親土1號一畝居然只有2240元,比之前用肥還省了30塊錢,叢大姐滿是欣喜,笑道:“現在幾乎沒有爛脖子病、葉斑病等病害了,連打農藥的錢都省了。”

因為信任所以使用。同樣,親土1號不負所望,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萬物土中生,養地是根本

萬物土中生。得益於沖積平原土壤肥沃疏鬆,安丘大姜色澤鮮豔、結構緊密、塊大絲少、辛辣清香,已有數百年種植歷史,然而種了20多年大姜的叢鳳芝和其他姜農們越發感覺不好種了。“現在不行了,死棵爛苗、姜瘟、土傳病等問題一年比一年嚴重,每年絕產的更是數不勝數。”一個正在出姜的姜農說完無奈的搖了搖頭。

姜農們深知重茬、土壤酸化是罪魁禍首,卻始終沒有找到解決的方法。在安丘,姜農用來調理土壤、防治病害的方法最常見的就是燻地,然而,關於燻地叢大姐有自己的見解,“燻地把有害菌燻死的同時也把有益菌燻死了,沒有了有益菌,一樣長不好,這也就是為什麼越燻地越不行的原因。”還有一部分姜農選擇衝施灌根的藥劑,“一畝地大約要2000塊錢,不但不管用,反而更嚴重。”

酸鹼不改良,施肥也白忙,用親土1號,種姜沒煩惱

大部分姜田出現死棵爛苗、絕產等情況

叢大姐沒有想到,令人頭疼的問題居然被親土1號土壤改良方案輕鬆解決了,“這次我是真的體會到了什麼是養地、防病、抗重茬!親土1號效果太好了!”叢大姐興奮地說到。

直到親眼看到叢大姐家的姜地,才能真正理解她的興奮。長勢齊節拔高,鬱鬱蔥蔥,隨手拔出一顆姜,姜呈扇形,又白又胖,表面光滑,幾乎沒有裂口。對比其他姜田,死棵爛苗,絕產的情況隨處可見,不僅姜形不好,姜塊瘦小,表面還粗糙發黃,裂口嚴重。

酸鹼不改良,施肥也白忙,用親土1號,種姜沒煩惱

左:其他農戶的大姜;右:叢鳳芝的大姜

酸鹼不改良,施肥也白忙,用親土1號,種姜沒煩惱

其他姜葉捲曲、枯黃、葉斑病嚴重;右:親土1號的葉子平直、寬大、翠綠

對於防病,來自安丘市賈戈鎮小楊戈村的姜農範文成在親土狀元選拔大賽上獲得品質狀元時也提到:“用親土1號之前有爛脖子病,結果衝了一遍之後就沒有了,還增產了四五千斤,關鍵是品質好,能賣到2塊錢,如果不是澇災的話,今年產量還得高,品質還得好。”

其實這所有的變化都源於親土1號對土壤的改良與修復,正所謂“酸鹼不改良,施肥也白忙”,土壤好了,作物自然好。回想第一次衝親土1號的時候,叢大姐說道:“衝過之後的地表跟螞蟻窩一樣,有好多小孔,衝第二遍後,地裡的青苔明顯少了一半,到現在幾乎都沒有了。”

就連幫叢大姐“喂姜”(即給姜培土)的農戶都很疑惑:“你家用的什麼肥啊?不但沒有青苔,怎麼這麼塇,別人家的都結的大塊,劃都劃不動,你家的地輕輕一劃就開了,輕鬆的很啊。”

酸鹼不改良,施肥也白忙,用親土1號,種姜沒煩惱

(左:其他農戶的姜地土壤青苔遍佈,板結嚴重;右:叢鳳芝的姜地土壤疏鬆

關於這次使用過親土1號的大姜受澇災影響較小的情況,土肥資源高效利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的農技師杜加銀給出了答案:“首先,親土1號能夠疏鬆土壤,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土壤透氣好,滲透力強。其次,親土1號能夠活土養地,調節酸鹼的同時激發有益菌數量,提高作物的抗病、抗重茬、抗澇的能力。”

親土種植路,任重而道遠

看到了大姜的驚人變化,8月中旬,叢大姐毫不猶豫拿親土1號在自己的大蔥棚裡做了對比實驗,一半普通施肥,一半用親土1號,這次的嘗試讓她喜出望外,衝施第一遍時沒發現什麼變化,衝施了第二遍後效果便突顯了出來。用了親土1號的蔥長得綠、高、密、壯,沒有死棵現象,“普通施肥的蔥不僅出苗少,補過兩次還有死棵爛苗的情況,整體長勢也不齊、矮小、還發黃。”叢大姐邊指著大蔥邊說。

更有趣的是,挨著親土1號的那一隴普通施肥的蔥,因為衝施親土1號過程中吸收了部分親土1號的肥料,長勢居然介於二者之間,比普通施肥好,比用親土1號的差些,這讓叢鳳芝更加堅定了使用親土1號的信念。

酸鹼不改良,施肥也白忙,用親土1號,種姜沒煩惱

左:其他農戶的姜地土壤青苔遍佈,板結嚴重;右:叢鳳芝的姜地土壤疏鬆

作為安丘地區最先嚐到親土1號甜頭的叢鳳芝來說,她是幸運的。然而忙著喜悅的同時,她還承擔起了親土種植推廣大使的重任,“不能光想著自己家的姜長得好,也得讓別人家的姜長得好,親土種植不屬於我一個人,它屬於億萬農民。”

親土種植路,任重而道遠

看到了大姜的驚人變化,8月中旬,叢大姐毫不猶豫拿親土1號在自己的大蔥棚裡做了對比實驗,一半普通施肥,一半用親土1號,這次的嘗試讓她喜出望外,衝施第一遍時沒發現什麼變化,衝施了第二遍後效果便突顯了出來。用了親土1號的蔥長得綠、高、密、壯,沒有死棵現象,“普通施肥的蔥不僅出苗少,補過兩次還有死棵爛苗的情況,整體長勢也不齊、矮小、還發黃。”叢大姐邊指著大蔥邊說。

更有趣的是,挨著親土1號的那一隴普通施肥的蔥,因為衝施親土1號過程中吸收了部分親土1號的肥料,長勢居然介於二者之間,比普通施肥好,比用親土1號的差些,這讓叢鳳芝更加堅定了使用親土1號的信念。

酸鹼不改良,施肥也白忙,用親土1號,種姜沒煩惱

叢鳳芝在自家房前

在叢鳳芝的帶領下,現在全村都開始用親土1號,100多戶農戶從中受益,體會到了親土種植的魅力。

親土種植路,任重而道遠

看到了大姜的驚人變化,8月中旬,叢大姐毫不猶豫拿親土1號在自己的大蔥棚裡做了對比實驗,一半普通施肥,一半用親土1號,這次的嘗試讓她喜出望外,衝施第一遍時沒發現什麼變化,衝施了第二遍後效果便突顯了出來。用了親土1號的蔥長得綠、高、密、壯,沒有死棵現象,“普通施肥的蔥不僅出苗少,補過兩次還有死棵爛苗的情況,整體長勢也不齊、矮小、還發黃。”叢大姐邊指著大蔥邊說。

更有趣的是,挨著親土1號的那一隴普通施肥的蔥,因為衝施親土1號過程中吸收了部分親土1號的肥料,長勢居然介於二者之間,比普通施肥好,比用親土1號的差些,這讓叢鳳芝更加堅定了使用親土1號的信念。

親土種植百千億行動是由金正大集團聯合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世界親土種植聯盟等單位發起的大型公益行動,旨在推廣親土種植、技術及服務,守護億畝良田。截至目前,已在全國1000個縣建立起3000塊高標準示範田、800個農業服務站,開展了1500場土壤健康大講堂,惠及200萬農民。

隨著親土種植理念的普及和落地,越來越多像叢鳳芝這樣的新農人正加入到守護億畝良田的公益行動,助力綠色興農,質量興農,推動農業產業發展,從而加快農民增收致富的步伐。

最後,讓我們聽聽叢鳳芝是怎麼說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