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雄安新区“1+N”规划体系基本建立

11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和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河北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介绍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林念修表示,到目前为止,

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正在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正在积极稳妥开展。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雄安新区“1+N”规划体系基本建立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

林念修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及相关规划印发实施,规划体系的“四梁八柱”基本建立;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北京新的“两翼”,规划建设正按高标准、高质量要求稳步推进;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疏解退出北京一般制造业企业2600多家,疏解提升市场700多个;交通、生态、产业协同发展实现率先突破,打通扩容“断头路”“瓶颈路”800多公里,“轨道上的京津冀”正在加快形成;一批重大改革创新举措出台实施,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积极进展。

在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方面,林念修表示,“我们始终坚持规划好每一寸土地再开工建设,除了基础性项目和保障运行的个别临时性建筑外,雄安新区没动工一砖一瓦,为的就要系好第一颗扣子,走好这关键的第一步,不犯颠覆性错误,避免留下历史遗憾。”雄安新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决策、亲自推动设立的,倾注了总书记大量心血,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新区设立近两年来,大的顶层设计已经基本完成,“1+N”规划体系基本建立,“1+N”政策体系初步形成,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四梁八柱基本完成。

“1+N”规划体系是什么?“1”是雄安新区规划纲要,“N”是雄安新区总体规划、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这四个综合性规划,另外加上26个专项规划,这就是“1+N”规划体系。

“1+N”政策体系,“1”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N”包括相关的配套实施方案,第一批已经出台了12个。

陈刚表示,近日,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国务院批复《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河北省委、省政府印发了《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雄安新区总体规划》从发展定位、建设目标、空间布局、主要任务等方面作了整体规划——

一是突出战略定位,努力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新的两翼;

二是突出“雄安质量”,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探索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路径;

三是突出空间布局,构建“一主、五辅、多节点”城乡空间布局,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远景开发强度控制在30%;

四是突出特色风貌,坚持中西合璧、以中为主、古今交融,塑造中华风范、淀泊风光、创新风尚的城市风貌;

五是突出智能绿色创新,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新型城市、全球领先的数字智能城市和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典范城市。

《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从生态空间建设、生态用水保障、流域综合治理、淀区生态修复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一是坚持统筹布局,加强蓝绿空间建设,构建“一淀、三带、九片、多廊”生态空间格局。二是强化系统治理,实施流域控源、截污、治河、补水、生态治理,将淀区逐步恢复至360平方公里左右。三是突出生态修复,逐步恢复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四是注重改革创新,推进生态环保法规、标准、管理创新,为白洋淀治理提供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