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一!全国营商环境试评价成绩单出炉

北京第一!全国营商环境试评价成绩单出炉

北京第一!全国营商环境试评价成绩单出炉

8月27日,全国营商环境评价现场会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在京召开。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致辞,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作主旨讲话。

去年以来,北京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牢把握首都“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以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为导向,精准制定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高地。会上公布的全国营商环境试评价结果显示,北京在22个试评价城市中排名第一

陈吉宁说,北京作为首都,要更加自觉地从国家发展大局来思考北京的发展,充分认识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新一轮扩大对外开放、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有利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治理水平,有利于提高城市发展质量活力和综合竞争力。要更加主动地从企业和群众的角度革新工作理念,将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作为营商环境改革的“指挥棒”,从“政府端菜”转向“企业点菜”。要以更加务实担当的精神进一步推动工作作风转变,强化市区两级领导服务企业制度和联系企业“直通车”制度,开展“一对一”企业服务,打通从政策制定到窗口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要以更加强烈的法治意识提升依法行政的能力,着力提高服务事项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陈吉宁说,北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以钉钉子精神把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重点打造北京效率、北京服务、北京标准、北京诚信四大示范工程,在“互联网+政务服务”、法治环境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构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奠定坚实基础。

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司法部等分别介绍相关工作。北京市副市长王红,国家发展改革委、天津市、重庆市有关领导,北京市政府秘书长靳伟出席会议。

北京第一!全国营商环境试评价成绩单出炉

综合情况及评价标准

22个试评价城市京沪领先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介绍,今年上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区,借鉴国际经验,从衡量企业全生命周期、反映城市投资吸引力、体现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三个维度,初步构建了中国特色、国际可比的指标体系,并在22个城市分两批进行了试评价。

今年试评价选取的22个城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深圳、重庆、南京、成都、厦门、杭州、徐州等。

从昨天公布的试评价结果看,北京市精准制定“9+N”系列政策措施,在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等方面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衡量企业全生命周期、反映城市投资吸引力两个维度都排名首位,体现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居前列;上海市在登记财产、跨境贸易、保护少数投资者等方面的改革成效明显。

评价体系高于世行标准

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司长杨洁在介绍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和试评价进展情况时表示,这套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企业全生命周期,该维度主要关注企业从开办,到最后破产、注销,进行从生到死全生命周期的关注,当然也包括中间可能经历的施工许可办理、纳税、信贷以及其他涉及到政府服务的事项。第二个维度是城市投资吸引力,主要包括企业信心、知识产权保护、信用监管等。还有一个维度是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包括空气质量、交通环境等多方面。

“目前中国这套评价指标体系,与世界银行的指标体系对比更综合,更全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楠迪扬介绍说,世界银行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2个一级指标,而此次国家发改委采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将世界银行指标全部纳入的基础上,又多出11个,一级指标达到23个。她认为,全国营商环境评价标准比世界银行更高,同时也更贴近中国的实际情况,符合中国独特的国情。

北京第一!全国营商环境试评价成绩单出炉

解读

22个城市,北京为啥拿第一?

试评价的22个城市里,既有上海、深圳等老牌经济强市,也有不少近年来发展极快的“黑马”。在此背景下,北京优化营商环境为何能蹄疾步稳、一马当先?

还得从12个字说起:

精准改革

率先推进改革,去年9月份,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推出了26项改革措施和136条政策清单,系统部署改革任务,截至目前已有88条政策措施落地实施。今年3月18日,以世行营商环境评价为契机,精准制定了“9+N”系列政策措施。

精细落实

成立由市长和副市长牵头的10个督查组,定期专项督查营商环境政策落实情况。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暗访和政策效果评估。既面向窗口工作人员定期开展打卡轮训,又面向企业和中介机构开展政策宣传解读,进一步提高政策的知晓度和应用度。

精心服务

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北京市建立了市区两级领导服务企业制度和联系企业“直通车”制度,开展“一对一”企业服务。通过着力打造“零距离”的服务机制,换来了政企的“心相通”。

有了这12个字的工作指南,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北京市发改委联合相关部门协同发力、高效配合,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成果自然是不断涌现。下面,小布就用一串亮眼的数据为大家解读第一名的成绩单——

办理施工:社会投资建设项目办理时限大幅压缩

通过建立“多规合一”协同平台、实施分类施策管理、构建“多图联审”和“多验合一”工作机制等举措,社会投资建设项目办理时限大幅缩短。

截至当前,全市共有172个建设项目直接申请并获得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平均用时3.8个工作日、4.5个自然天;累计402个项目获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83个项目获得施工图联合审查合格证书,11个项目完成竣工联合验收。

公用设施接入:开展小微企业获得电力“三零”专项服务

按照注重审批向注重监管、串联向并联转变的思路,水、电、气、热、通信等市政公用服务企业入驻政务服务大厅,推行“一站式”服务。

市电力公司开展小微企业“三零”专项服务行动,办电环节由原来的6个减少到2个,低压电力接入办理时间大幅压缩,将低压供电容量由100千瓦提升到160千瓦,供电企业全额承担表箱及以上设备设施投资,按照2017年相关数据测算,可为客户节省外电源投资约12亿元。

财产登记:房屋过户实现“最多跑一次”

开展“一窗受理”改革,推广“互联网+不动产登记”,购房资格审核时限和不动产登记事项办理时限大幅缩减。税务、住建、规划国土三家单位联合在不动产登记大厅内设立“一窗办理”综合服务窗口,房屋过户实现“最多跑一次”。

截至目前,全市办结的不动产业务中近八成实现“一次上门,当场领证”。预约系统全面上线后,已提供预约服务近6万次。

跨境贸易:进(出)口许可证审批时限大幅压缩

建立京津两市联动工作机制,京津商务部门签发的自动进(出)口许可证审批时限大幅压缩,发布天津口岸“一站式阳光价格”清单,实现收费规范透明。

截至目前,共为600余家企业办理了4700多份进(出)口许可证。天津海关进、出口通关时间分别压缩了50%和68%。

纳税:制定办税事项“最多跑一次”清单

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推出“清单式”“票e送”“全市通办”等服务,制定办税事项“最多跑一次”清单、涉税事项“全程网上办”清单,让纳税人少跑路好办事。

目前,“票e送”服务范围已覆盖全体纳税人,每天申领量超过4000户次。税务部门728项涉税事项已实现全市通办。2017年为企业和社会减负约400亿元。

案例

这些北京改革措施全国复制推广

案例一

“多规合一”审批 集体土地租赁房加速开工

上周五,南三环外的成寿寺集体土地租赁房项目正式开工。25平方米的开间户型,500平方米的“城市客厅”,4000多平方米的商业配套,该项目901套租赁房,未来建成后将服务于首都商务新区、丽泽金融商务区等区域的上班族,进一步促进职住平衡。

从去年9月完成规划,到上个月完成设计方案审查,再到如今开工,成寿寺项目审批时间,前后仅用了11个月。项目能够快速完成审批,一方面是由于本市为集体土地租赁住房项目开辟了快速审批通道,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本市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市规划国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成寿寺项目纳入“多规合一”协同平台审批,快速取得了规划许可证,为项目开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所谓“多规合一”协同平台审批,就是通过平台构建“多图联审”“多验合一”的工作模式。也就是说,当企业提交申请后,设计规划、国土、园林的多个部门和多个处室将同步开展工作,同时市政公用设施接入也推行“一站式”服务,大幅缩减办理时限。

案例二

4700多份进出口许可证 均一日内审结

早上,接到天津海关查验货物的通知,下午,就能完成查验、放行。北京百川迅捷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经理裴亚莉介绍,如果在以前,公司需要到天津海关打印查验单,再拿着查验单到现场,经过层层环节,货物最快2天才能放行,如今许多流程都实现电子化,员工们坐在北京的办公室里,就能完成大部分事项的申报。

今年3月,京津两市联合出台措施,从企业进出口许可证的审批,到货物通关的申报、查验、征税、放行等流程,进行深度优化,通关作业模式由以往的“串联式”变为“并联式”,给进出口企业开展跨境贸易带来了更多便利。

如在检验检疫领域,目前已实现全程网上办理。京津两地商务部门签发的自动进(出)口许可证审批时限,大幅压缩。截至目前,600余家企业已办理了4700多份进出口许可证。

跨境贸易便利化,通关时间的大幅缩短,为老百姓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福利,从世界各地来到中国的牛羊肉、海鲜、牛奶等商品,正在更快速地抵达消费者手中。

下一步工作

打造北京“营商环境四大示范工程”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北京市将坚持长短结合、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下一步,北京将继续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今年6月底,北京市发改委牵头相关部门紧扣国家试评价的23项指标,结合北京创新发展和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实际,编制出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提出22项任务措施,分三个年度形成298项具体任务清单。

一、深入落实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

以“六个统一”智慧型政务服务体系为技术支撑,着力打造北京效率、北京服务、北京标准和北京诚信“营商环境四大示范工程”,一项接着一项抓,一年接着一年干,推动北京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二、全面建设数字北京和智慧政务

认真实施北京大数据行动计划,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推广并联审批、在线办理、“一网通办”“一窗受理”等服务形式,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和企业少跑腿,努力实现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三、持续打造更加开放的投资贸易环境

深入实施北京市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重要举措的行动计划,把117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制定全面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优化提升开放型经济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打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

四、不断推进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融合发展

认真学习贯彻国家营商环境评价办法,完善北京市评价指标体系,更好体现中国特色和北京特点。拟于11月初在北京与世界银行联合举办营商环境改革高级别国际研讨会,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对标国际先进理念、领先标准和最佳路径,努力推动北京营商环境改革取得更大成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