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酸鹼理論之父仍嘴硬:酸鹼理論不會錯?到底是誰在故弄玄虛!

酸鹼理論不會錯?到底是誰在故弄玄虛

11月2日,美國“酸鹼理論”之父羅伯特·歐陽被美國法庭判處賠償1.05億美元,並當庭承認“酸鹼體質理論”是個騙局。不過,在中國保健品市場上,“酸鹼體質理論”依然大行其道,號稱在國內最早提出該理論的梁雙林就推出了自己的鹼性產品“第六要素”。11月9日,梁雙林辯稱:“是美國人歪曲了理論,酸鹼理論不會錯!”但多家三甲醫院的專家則表示,他們對此理論並不認可。(11月12日 澎湃新聞)

中國酸鹼理論之父仍嘴硬:酸鹼理論不會錯?到底是誰在故弄玄虛!


如果說在美國“酸鹼理論”之父出事之前,這位所謂的中國“酸鹼之父”這樣表態,倒還有情可原。可現在,酸鹼體質理論已經徹底崩塌,而且是本宗本源的否定,如此一來,這一理論便失去了任何現實支撐和憑證,“騙子理論”已板上釘釘。可這位中國“酸鹼之父”,到如今卻還要嘴硬,認定酸鹼理論無錯。不禁令人疑問,這樣的自信到底是打哪來的?到底是誰在故弄玄虛?

對於美國“酸鹼理論”之父承認“酸鹼體質理論”是個騙局的情況,這位中國“酸鹼之父”也是將其與自己的所謂理論,徹底區別了開來,也算是摘得乾乾淨淨。他表示,這位美國人把酸鹼理論學扭曲了,來騙取消費者,而他只是告訴消費者一些常識。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先不去管美國人的理論扭不扭曲,就只聚焦於其所謂的“只告訴消費者常識”的說法,也是漏洞滿滿,錯誤百出。

首先,其所謂的常識,依據在於《生物化學》教科書上關於“人體酸鹼平衡”的內容。但是,酸鹼平衡是指我們人體通過呼吸系統、腎臟系統包括免疫系統來調節的,人體也可以自行調節血液酸鹼度。而不是“酸鹼體質理論”所宣揚的那樣,酸性體質健康新殺手,酸性食物是不健康食物,並需要通過所謂的第六要素來影響細胞的酸鹼平衡。一個強調自我調節,另一個強調外力介入,那這兩個理論之間,還有什麼本質聯繫呢?根本就是八竿子打不著。

再來分析,“酸性食物是不健康食物”的所謂定義,很多專家學者都不認同,並指出平常攝入不同的食物不是因為它是酸性還是鹼性,而是根據它的營養成分決定的。不管怎麼說,我們能從反對的聲音裡,看到一定的科學依據,而從“酸鹼體質理論”的各種宣傳中,卻看不到一絲科學道理,這便是最大的區別。那如果連科學道理都窺探不到,那“酸鹼理論不會錯”的說法,豈不淪為了笑柄?也難掩“故弄玄虛”的本質。

其次,“只告訴消費者常識”這句話的潛臺詞是,他們的理論已經成了科學常識,且作用只是提醒和建議,至於具體怎麼辦由消費者自己定。可是,其所謂的常識,就算不是錯的,那也是一種有爭議的學術觀點,並沒有完全“蓋棺定論”,何來“科學常識”一說?

至於“提醒建議”的狀態,果真有那麼純粹嗎?要知道,這位中國“酸鹼之父”還有一個身份,就是江蘇一家生物製品公司的董事長生產甲殼素及其衍生產品等營養食品,是這家公司的主要任務。那被商業化沾染了的“提醒建議”,怕是難掩“唯利”傾向吧。而且,近日有消費者質疑這家公司涉嫌虛假宣傳,曾向有關部門投訴過,目前正在處理中。可見,“提醒建議”已經變成了“虛假宣傳”,其中的異化轉變,自然也少不了利益驅動。

對於“酸鹼體質理論”,相關部門還是要早日組織專家再認證,如果真的是錯誤的,那就早日定性,並面向市場層面,全面撒網,強化細化監管,讓那些忽悠人且害人的保健品早日銷聲匿跡。理論定性加上全面監管,迎來的便是越軌成本的提高,如此,“酸鹼理論不會錯”的自信,自然也就不會那麼強烈了。相關倡導者的故弄玄虛,才不至於仍有大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