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犯下欺君之罪,卻因一書生不僅沒受懲罰,反而被皇帝提拔重用

古代的欺君之罪,相信很多人並不陌生吧?在當時,如果哪個人被扣上了“欺君之罪”的帽子,那輕則流放邊疆,重則被誅九族,一般情況下,都是會人頭落地的。可在清朝雍正年間,就有一位大臣欺騙的皇上,但他非但沒有獲罪,反而升了官職,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官場奇蹟了。

雍正皇帝我們都知道,他是歷史上著名的勤勉之君,在康乾盛世當中,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在他的朝臣當中,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那就是鄂爾泰。此人精明能幹,是雍正皇帝的心腹大臣之一。

大臣犯下欺君之罪,卻因一書生不僅沒受懲罰,反而被皇帝提拔重用

鄂爾泰小時候聰明好學。六歲的時候,家人把他送到書院開始上學,短短兩年時間,他便攻讀了四書五經。八歲那年,他便能夠流利地撰寫文章。十七歲那年,鄂爾泰考中秀才,二十歲便考中舉人,從此便步入仕途。次年,年輕有為的鄂爾泰又襲佐領世職,充任侍衛,之後便開始一直活躍在官場上。

大臣犯下欺君之罪,卻因一書生不僅沒受懲罰,反而被皇帝提拔重用

其實,要按照年齡和資歷來判斷,鄂爾泰早就應該取得較大的成就。只可惜,在康熙年間,他的仕途就一直不怎麼順利,一直沒有得到大的升遷。眼看自己在一天天老去,可鄂爾泰卻無能無力。在他所作的《詠懷》詩中,就這樣寫道過:“看來四十猶如此,便到百年已可知。”由此可見,鄂爾泰當時對自己的前途持悲觀態度,似乎已經放棄了自己。

大臣犯下欺君之罪,卻因一書生不僅沒受懲罰,反而被皇帝提拔重用

不過,在雍正登基後,鄂爾泰迎來了自己的人生轉折。雍正元年,為官多年的鄂爾泰被朝廷任命為雲南鄉試副主考,由於變現出色,幾個月後,他被越級提拔為江蘇布政使,成為了一名地方大員。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鄂爾泰的官途便向開了掛一樣向上直走。

幾年後,憑藉著的聰明才智,鄂爾泰被雍正任命為雲南巡撫,同時還兼管這雲南、貴州、廣西三省的日常事務,可謂大權在握。可在當時,這個職務並不太好做。西南地區,是我國少數民族的聚集地,幾十個民族生活在一起,還各有各的傳統和生活習慣,一旦處理不好,便會鬧出民族糾紛。

大臣犯下欺君之罪,卻因一書生不僅沒受懲罰,反而被皇帝提拔重用

當時,雍正皇帝正在對那裡進行“改土歸流”的 改革,簡單來說,就是把少數民族用土司管理的方式,改為政府官員管理方式,土司,就是少數民族的統領。

在那個時候,當地的土司非常猖狂,經常壓榨老百姓。鄂爾泰接任後,當即向土司派出軍隊,用了五年的時間,徹底完成了改土歸流,為民族統一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在這期間,鄂爾泰為了穩住雍正帝的心,讓他對西南地區放心,他多次向皇上上奏稱雲貴等地出現五彩祥雲等這樣的吉兆。到了後來,奏章上說的越來越離譜,連當地的一些官員都看不下去了,便在雍正帝前,告了鄂爾泰一狀。

大臣犯下欺君之罪,卻因一書生不僅沒受懲罰,反而被皇帝提拔重用

本來以為,雍正皇帝會治鄂爾泰的“欺君之罪”,可沒想到,雍正不但沒有責怪他,還把告狀的官員給罵了。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雍正還給鄂爾泰官升兩級,就連他管理的地方官員,也都進行了褒獎。那犯了欺君之罪的鄂爾泰,為何不僅免受刑罰,還會加官進爵呢?

其實,這都要歸咎於當時轟動一時的那件文字獄案件。當時有個名叫曾靜的人士,屢次科舉不中,在無奈之下,翻看了許多“反清復明”的著作,並且在民間大肆宣揚。因此社會上流傳了許多對朝廷不利的言語。其中,就包括了“雍正帝是謀父、逼母、弒兄、屠弟的大逆不孝之人”。

大臣犯下欺君之罪,卻因一書生不僅沒受懲罰,反而被皇帝提拔重用

雖然雍正帝十分生氣,可無奈這種言語流傳已廣,很多人都知道了。但在古代傳說中,祥雲是“天子孝”的表現,因此鄂爾泰的上奏,正說到了雍正帝的心坎裡,這正是反擊那些“反清復明”言語的最好的反擊。因此雍正皇帝認為,鄂爾泰這種行為,恰恰是忠君的表現。

有不少人都非常看不起鄂爾泰的行為,認為他在有意拍雍正皇帝的馬屁。不過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鄂爾泰的拍馬屁的行為,也確實拍到了正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