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古羅馬十二帝王

一 羅馬帝國的建立

羅馬共和國在馬略和蘇拉的爭權奪利中被削弱,緊跟著是凱撒對龐培的內戰。在這些動亂中,許多元老院議員陣亡、被處死、被謀殺或是自殺。元老院裡充斥著前三頭的支持者,後來則是後三頭的支持者。

後三頭同盟瓦解後,屋大維、安東尼分掌羅馬的東西部,雙方矛盾日趨激烈。前31年9月,屋大維與安東尼和埃及女王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在希臘的亞克興會戰。在戰爭最激烈的時候,埃及女王認為安東尼獲勝無望,將自己的軍隊撤回埃及,安東尼也一起到了埃及。屋大維隨後入侵埃及,埃及女王和安東尼自殺,埃及也被羅馬佔領。

前27年,屋大維一面表示卸除一切大權,恢復共和制;一面又裝作迫於元老院和公民的請求,接受與共和制度完全違背的絕對權力,成為元首(或可譯作“第一公民”)、最高統帥(Imperator,或可譯作“凱旋大將軍”、“大元帥”)、最高的代行執政官、終身執政官、保民官、大祭司長、第一元老等,並獲得了“奧古斯都”和“祖國之父”的稱號(以後的皇帝也有這些頭銜)。屋大維的這場精彩的演出宣佈了羅馬帝國的建立。

帝國統治下,羅馬版圖不斷擴張。

圖中橘黃色區域是公元前44年愷撒去世時的版圖。

綠色區域是公元14年奧古斯都屋大維去世時增加的版圖。

紅色區域是公元180年馬克奧裡略皇帝去世時達到的版圖。

前期帝國

●儒略·克勞狄王朝:

屋大維在位期間,不斷對外征戰。經過對西班牙北部部落的連年苦戰,在前19年完全征服了西班牙。從前16年起帝國出兵阿爾卑斯山東部和多瑙河上游,建立了雷蒂安和諾里克兩個行省。接著又出兵多瑙河中下游,建立潘諾尼亞和米西亞兩行省。羅馬在前12年到5年間經過連年征戰,征服了萊茵河到易北河之間的土地。但新徵服的土地不斷髮生暴動。9年,羅馬將領瓦魯斯在鎮壓日耳曼人起義的條陀堡森林戰役中遭伏擊而全軍覆沒,以至於羅馬不得以放棄萊茵河到易北河間的土地。之後屋大維沒有進行大的征伐,隨後的百餘年是很長一段時期的穩定局面,稱之為羅馬和平時期。

屋大維在14年死後,傳位養子提比略。提比略加強皇權,取消了公民大會的立法權和選舉權,將近衛軍集中到羅馬以保衛皇帝,並制裁一切反對皇帝或是非議皇帝的言行,要求元老院只能和他發表相同意見。由於提比略獨斷專行,和元老院關係緊張,他於26年隱退到卡普里島,並在那裡統治羅馬近十年。在37年,提比略被近衛軍殺死在卡普里島。

羅馬帝國疆界囊括了大不列顛島、以色列、西班牙、小亞細亞等廣袤領土

提比略死後,近衛軍立卡里古拉為帝。這是羅馬史上第一次軍隊擁立皇帝。卡里古拉患有精神病,不理國政,沉迷於娛樂活動。並喜怒無常,經常處死人或沒收財產。他甚至任命自己的坐騎為執政官。40年,他在羅馬演講鼓吹個人獨裁,並神化皇帝。41年,卡里古拉被近衛軍殺死。

卡里古拉死後,近衛軍擁立他的叔叔年邁的克勞狄即位。克勞狄改革政權機關,建立了一套官僚體系。中央有三個部門,即秘書處(掌內政軍事外交)、財務處(掌財務)及司法處(掌法律),並提高騎士地位和將羅馬公民權授予行省居民,由此行省貴族也可以充任高級官員或是元老。克勞狄在位期間還修建了臺伯河口的奧斯提亞港以及大規模的輸水管道。對外擴張方面,克勞狄又新徵服了不列顛南部和毛里塔尼亞。54年,克勞狄被皇后小阿格里皮娜毒死。

克勞狄死後,養子尼祿即位。尼祿是羅馬史上著名的暴君,不理國政,殘暴嗜殺,熱衷於娛樂、演戲、玩女人,以“偉大的藝人”自居。64年,羅馬發生大火,全城幾乎全部焚燬,尼祿反而在宮中吟詩歌唱,在大火過後又修建新宮,號為“金宮”。時流言尼祿放火以便建造新宮,尼祿為消除流言,以基督徒為替罪羊,大肆捕殺基督徒。由於尼祿暴政,各地反抗不斷,不列顛、高盧、西班牙等地爆發了大規模的起義,在巴勒斯坦更是爆發了猶太戰爭。此時,尼祿又到希臘進行長時間的藝術戲劇的巡迴演出,稱“希臘人是唯一能欣賞音樂的民族”。68年,西班牙地區的將軍加爾巴造反自立為帝,元老院立即承認加爾巴為帝,宣佈尼祿為祖國之敵並判處死刑。尼祿在逃亡途中自殺。

公元117年的羅馬帝國版圖

●四帝內亂期:

加爾巴稱帝后,由於年老體衰無力控制局面,導致各地將領擁兵自重。69年1月,下日耳曼總督維泰利烏斯稱帝,同時加爾巴被部下奧索所殺,奧索自立為帝。3月,維泰利烏斯出兵與奧索爭奪帝位,奧索戰敗自殺。7月,平定猶太人叛亂的將領韋帕薌稱帝。10月,韋帕薌擊敗維泰利烏斯,結束了內戰。

●弗拉維王朝

韋帕薌上臺后帝國面臨危機,他首先鎮壓各地起義,其中70年,他的兒子提圖斯率兵進攻耶路撒冷,城破後屠城搶掠,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人不計其數。為了彌補財政上的巨大赤字,他猛增稅率,提高行省的稅額,使他得到了足夠的錢來整頓軍事和內政。另外,韋帕薌統治時期大大加強了行省的地位。73年,他將各行省貴族加入元老院,並授予許多行省貴族羅馬公民權,使行省貴族廣泛參政。

79年韋帕薌死後,兒子提圖斯即位。提圖斯為政溫和,在他任內維蘇威火山爆發埋沒龐培城。提圖斯於81年去世,弟弟圖密善即位,傳言提圖斯為圖密善所毒死。圖密善專制獨裁,以“主上和神”自居,蔑視元老院。對外擴張方面,圖密善在南日耳曼取得了成功,但在對達西亞的戰爭中兩次失利,不得不送禮媾和。89年,圖密善藉口支持叛亂,處死了一大批元老顯貴,招致眾人不滿。96年,圖密善死於宮廷政變。

二 蓋世英雄——愷撒

愷撒塑像

愷撒(前100-前44),古羅馬共和國領袖和軍事統帥,軍事家。他帶兵打仗幾十年,指揮過幾十個戰役,大都是以少勝多,出奇制勝。他的戰略思想和戰術原則為西方許多著名軍事統帥諸如拿破崙等所效法,對西方軍事學相應措施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曾與幕僚共同著書立說,主要有《高盧戰記》、《內站記》、《亞歷山大戰記》、《阿非利加戰記》等。

愷撒出身於貴族世家。公元前78年開始政治活動,起初被選為軍事護民官,後歷任度支官、市政官、大法官、羅馬遠征西班牙行省總督等職。愷撒為了競選執政官成功,需要龐培和克拉蘇這兩位在當時最有影響力的人的支持,於是,他決意與龐培和克拉蘇建立友好關係。公元前60年,龐培、克拉蘇、愷撒這三位有著巨大影響的政治家達成了相互支持的秘密協議,歷史上稱之為“前三頭同盟”。為了鞏固這一同盟,愷撒把他年僅14歲已經和別人訂了婚的女兒嫁給了年近50的龐培。在龐培和克拉蘇的一致支持下,愷撒於公元前59年當選為執政官。愷撒經過一系列的政治活動,已經獲得了廣大平民和騎士階層的支持,成為與龐培、克拉蘇齊名的強有力的人物。

手持利劍愷撒。傲視群雄

公元前58年,愷撒出任高盧總督。他統率大軍,經過3年的征戰,到公元前56年底,基本上併吞了整個高盧。然而他在高盧的同志並不穩固,高盧地區接連爆發反羅馬人的起義。公元全52年春,高盧全境爆發了一場反對羅馬統治的大起義。起義軍主力在高盧北部的阿利細亞城紮下了堅固的營寨。這是一座幾乎攻不破的城堡,羅馬人除了進行長期的包圍之外,別無其他辦法。愷撒把所有的部隊都調到這裡,20萬高盧起義軍也雲集阿利細亞城下,雙方一場惡戰不可避免。

愷撒、龐培、克拉蘇的“三頭同盟”是不可能持久的,他們是相互利用的關係。克拉蘇在戰爭中陣亡,使原來成鼎足之勢的三人同盟變成了愷撒、龐培兩雄並立的局面。這時,愷撒的女兒去世,這就意味著愷撒與龐培的聯姻關係中斷,兩人之間為了權力的爭鬥已勢所難免。於是奴隸主兩派發生了內戰。

公元前50年,以龐培為首的貴族派元老院因擔心愷撒建立獨裁政權,通過決議拒絕延長愷撒擔任高盧總督的任期,令其遣散軍隊。愷撒拒不執行這一決定。當時,他的軍隊絕大多數分駐在北山高盧,身邊僅有一個軍團和一些輔助部隊。為了把握戰機,經過一番周密策劃之後,愷撒於公元前49年1月,果斷的率領一個軍團,越過意大利和高盧諸行省之間的界河比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羅馬進發。沒有準備的龐培反對派,匆忙率領一批元老和兩名執行官離開羅馬,逃往希臘。

同年11月,愷撒率領7個軍團出其不意地在希臘登陸,次年春又增加了4個軍團和1個騎兵隊。6月,愷撒與龐培在希臘的法薩盧進行決戰,愷撒徹底打敗了龐培,龐培逃到埃及,被埃及國王派人殺死。公元前45年,愷撒實現了他的軍事獨裁統治。

愷撒被刺殺油畫

愷撒征戰一生,多謀善斷,善於抓住戰機,特別是能在不利的情況下,以頑強的意志堅持自己的戰略企圖,扭轉戰局,表現出他那不同凡響的高超的軍事藝術,在羅馬乃至世界的歷史上留下了蓋世英名。

三 帝國首帝 屋大維

公元前前63年9月23日—公元14年8月19日

屋大維塑像

蓋烏斯·屋大維,又名奧古斯都(Augustus),是羅馬帝國的開國君主,統治羅馬長達43年。公元14年8月,在他去世後,羅馬元老院決定將他列入“神”的行列,並且將8月稱為“奧古斯都”月,這也是歐洲語文中8月的來源。

一般認為屋大維是最偉大的羅馬皇帝之一。雖然他保持了羅馬共和的表面形式,但是卻作為一位獨裁者,統治羅馬長達四十年以上。他結束了一個世紀的內戰,使羅馬帝國進入了相當長一段和平,繁榮的輝煌時期。歷史學家通常以他的頭銜“奧古斯都烏斯”(尊崇的意思)來稱呼他。這個稱號是他在公元前27年的時候獲得的, 那時他36歲。

屋大維是凱撒大帝的甥孫和養子,亦被正式指定為凱撒的繼承人。前43年,他與馬克·安東尼、雷必達結成後三頭同盟,打敗了刺殺凱撒大帝的共和派貴族。

前36年他剝奪雷必達的軍權,後在阿克圖海戰打敗安東尼,消滅了古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回羅馬後開始掌握一切國家大權。前30年,被確認為“終身保民官”,前29年獲得“大元帥”稱號;前28年獲得“奧古斯都”(神聖、至尊的意思)稱號,建立起了專制的元首政治,開創了羅馬帝國。

公元前44年3月凱撒被刺殺時,屋大維正在阿波羅尼亞軍中。他年方十八,那些對手們常常下意識地輕視這個年青人。然而,他反覆強調自己是凱撒的兒子以喚起人們對他的好感(以至自稱蓋·朱利烏斯而故意省掉屋大維)。他行軍到意大利,並招募凱撒舊部擴充軍隊。到羅馬後,他發現首都掌握在謀殺凱撒的共和派,馬爾庫斯·尤尼烏斯·布魯圖與卡西烏斯手中。在一陣緊張的僵持之後,他與馬克·安東尼,以及馬爾庫斯·埃米利烏斯·雷必達,凱撒的重要同僚,組成使其不自在的同盟。這三人組成被稱為第二次三頭執政的軍事獨裁。然後他們開始清理元老院。300元老與3000騎士被籍沒產業並殞命。這不僅是場“淨化”,很大一部分籍沒的財產被用來維持擴充他們的軍隊。

接下來,安東尼與屋大維領軍追擊已經逃往東方的布魯圖斯與卡西。於菲力比(在馬其頓),屋大維的大軍取勝,而布魯圖與卡西烏斯自殺(公元前42年)。於是屋大維返回羅馬,同時安東尼前往埃及,在那裡,他與女王克麗奧佩脫拉(埃及豔后),朱利烏斯·凱撒的前任愛人,以及凱撒的幼兒愷撒里昂(小愷撒)的母親結盟。至此,羅馬的疆域西屬屋大維,東屬安東尼。

安東尼忙於東方的戰事及與克麗奧佩脫拉風流;屋大維在羅馬廣結人心,鞏固權力,布謠中傷安東尼:安東尼越來越像個埃及人而非羅馬人。局勢越來越緊張。終於,前32年,屋大維向安東尼宣戰。不久戰事就見分曉:在希臘西岸的阿克提烏姆灣,屋大維打敗安東尼。安東尼逃往埃及,與屋大維再戰,但又再敗,結果自殺。克麗奧佩脫拉自殺。而小凱撒則被屋大維無情殺死,以免影響其為凱撒惟一繼承的身份。

四 承業之帝 提比略

提比略

提貝里烏斯·克勞狄烏斯·尼祿(Tiberius Claudius Nero,,中文又譯成提庇留、臺伯留、提比略,前42年12月16日—37年3月16日)),是羅馬帝國的第二任皇帝,公元14年—37年在位。

提貝里烏斯成年之後,在奧古斯都的看護下開始了他的公共生活。他擔任軍團長官,在東方解決了亞美尼亞的王位問題,並向帕提亞人索回過去克拉蘇斯兵敗之後被奪去的軍旗。他還在山外高盧、潘諾尼亞等地,與高盧、日耳曼部族進行戰爭,並取得了勝利。他在公元前9年與前7年,獲得了在羅馬舉行了小凱旋式的殊榮。

此外,他還擔任過財務官、大法官和執政官,並且在公元前6年還獲得了5年保民官的特權。

幾年之後,奧古斯都僅存的親生外孫魯基烏斯和蓋烏斯也相繼亡故,於是提貝里烏斯便成為唯一合適的成年皇位繼承人選了。他收養了親侄子日耳曼尼庫為繼子,重新開始國家的政治事業。

提貝里烏斯重新進行日耳曼戰役。他以嚴格的紀律重整部隊,一湔先前瓦魯斯在條頓森林慘敗的氣氛。提貝里烏斯渡過萊茵河,擊敗了布魯克特利人。12年他回到羅馬,並舉辦了凱旋式。

公元14年8月19日,奧古斯都病逝。提貝里烏斯受元老院一致同意,在法律上繼承奧古斯都所有一切的權利——讓提貝理烏斯繼任羅馬皇帝。

五 小軍靴 卡利古拉

卡利古拉

蓋烏斯·凱撒·奧古斯都·日耳曼尼庫斯(Gaius Caesar Augustus Germanicus,12年8月31日—41年1月24日),為羅馬帝國第三任皇帝,後世史學家常稱其為“卡力古拉(Caligula)”。卡力古拉是他自童年起的外號,意為“小軍靴”,源於他嬰兒時代隨其父日爾曼尼庫斯屯駐日爾曼前線時士兵為他穿上的兒童款軍靴。

卡利古拉卡力古拉被認為是羅馬帝國早期的典型暴君。他建立恐怖統治,神化王權,行事荒唐。由於他好大喜功,大肆興建公共建築、不斷舉行各式大型歡宴,帝國的財政急劇惡化。後來他企圖以增加各項苛捐賦稅來減緩財務危機,引起所有階層的怨恨。

公元41年,卡力古拉被近衛軍大隊長卡西烏斯·卡瑞亞刺殺身亡。

由於卡力古拉的顛狂和掠奪,激起了多次的謀刺行動。皇帝近衛軍的大隊長卡西烏斯·卡瑞亞,曾在先前的場合中,受到卡力古拉以言語侮辱——卡瑞亞年輕時曾在戰場上受傷,生殖器功能喪失。卡力古拉曾以“普利阿普斯(Priapus)”諷刺他,令他懷恨在心。41年1月24日中午,當卡力古拉打算去用午餐,走在宮廷的長廊時,卡瑞亞與另一位隊長科涅利烏斯·薩賓努斯上前,合力刺殺了卡力古拉,並將他的妻子卡桑尼婭與年幼的女兒尤莉亞·德魯西拉一併殺死。

卡力古拉享年29歲,在位3年10個月8天。他的屍體被悄悄地運出,在倉促準備的火葬堆上燒了一半便加以掩埋。後來他的姊妹們從流放地回來,把他掘挖出來,重新火化並加以安。

六 和諧皇帝 克勞狄烏斯

克勞狄一世,全名提貝里烏斯·克勞狄烏斯·德魯蘇斯·尼祿·日耳曼尼庫斯(Tiberius Claudius Drusus Germanicus),常譯作克勞狄烏斯、克勞狄、或模仿後來歐洲君主習慣冠以數字的克勞狄一世,前10年8月1日—54年10月13日),他是羅馬帝國朱里亞·克勞狄王朝的第四任皇帝,公元41年—54年在位。

克勞狄烏斯是意外而登基為元首的。公元41年,皇帝卡利古拉遭到刺殺後,近衛軍擁立這位克勞狄烏斯家族的中年男子,並受到元老院的承認而繼位為羅馬皇帝。他的統治力求各階層的和諧,凡事採取中庸之道,修補了卡利古拉時期皇帝與元老議員之間的破裂關係,提高行省公民在羅馬的政治權力,並興建國家的實業。後期史學家認為,羅馬帝國初期政治的中央集權統治型式,是在他的手中和平地轉移完成的。

古羅馬角鬥士

1、執政

由於卡利古拉的許多倒行逆施之舉,造成各階層人民對於皇帝的敵視。克勞狄烏斯上臺之後,立刻表示對元老院的特殊尊崇,許多行政措施交由元老院做最後決定;他也尊重羅馬次級的政治團體——氏族大會(庫里亞)與公民大會,並不以自己的意志而壓制他們的聲音。他為了解決“元老議員不得營利”的情況,使用自己的權力修改法律,讓元老能夠擔任辯護律師並收取限制以下的酬勞。他個性謙遜溫和,拒絕使用統帥作為頭銜。他常親自出席司法的聽審與訴訟判決。為了提高自己在軍隊中的聲望,他親自帶兵到不列顛征服當地的叛變。這些都使得他在短期內獲得了人民的愛戴。

克勞狄烏斯完成的公共工程不多,但卻都是重要的。他挖開亞平寧山上的舄湖“富基努斯湖”,並將湖水經由引水道引入羅馬城;這項工程花了11年的時間終告完成,共修成了長達3英里的排水道。另一件重大工程,則是擴大了羅馬的外港奧斯提亞,在港外兩側建了兩道弧形防波堤,並在入口處的深水段修築了攔波堤,最後以亞歷山大城的法洛斯島燈塔為原型,立了一座燈塔以指引夜間來往的船隻。

54年10月,克勞狄烏斯在一場家庭晚宴中,因食物中毒而死。時人普遍懷疑是阿格里庇娜所投的毒。克勞狄烏斯享年64歲,在位14年。他死後受到王者的葬禮,名字被列為神靈。尼羅當政後曾取消這個榮譽,但後來維斯帕先為恢復了他“神聖的”稱號。

三、評價

克勞狄烏斯在塔西佗的筆下被描寫成為一個懦弱的皇帝。這位史學家認為,克勞狄烏斯受到自己的被釋奴隸、妻子所操弄,是一個無能者的典型。史家更從他秘書所獲致的鉅富,推定內廷的貪汙腐敗必然十分嚴重。而在刑事司法上,他多次因恐懼旁人的陰謀奪權,而擴大處刑的範圍,並且不拒絕對嫌疑犯的拷打求供,以及將叛亂份子投予猛獸咬死的殘酷刑罰,因此他在這方面的措施並不為後人稱善。

然而,克勞狄烏斯能在卡利古拉遇刺後,迅速地平息羅馬在政治與經濟上的情勢。並對帝國穩定的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對於克勞狄烏斯皇帝政績最公允的評價,可能是日後佛拉維王朝的維斯帕先、提圖斯、圖密善等帝的繼位誓詞:“吾將尊循神君奧古斯都、提庇留、克勞狄烏斯之施政……”,從這點來看,他的表現最終還是得到了羅馬人的正面評價。

七 詩人?暴君? 尼祿

尼祿·克勞狄烏斯·德魯蘇斯·日耳曼尼庫斯

尼祿·克勞狄烏斯·德魯蘇斯·日耳曼尼庫斯(Nero Claudius Drusus Germanicus,37年12月15日—68年6月9日),古羅馬帝國的皇帝,54年—68年在位。他是羅馬帝國朱里亞·克勞狄王朝的最後一任皇帝。後世對他的史料與創作相當多,但普遍對他的形象描述不佳,尼祿通常被列為古羅馬的暴君之一。

登上帝位

皇帝克勞狄與前妻美撒裡娜生有一女一子︰長女克勞狄亞·屋大薇婭、幼子不列塔尼庫斯。但尼祿過繼成克勞狄家族時為12歲,較8歲的不列塔尼庫斯年長,於是尼祿便成為皇位的繼承人“凱撒”。阿格里庇娜極力栽培自己的親生兒子為皇帝,延聘哲學名士塞內加為他的教師,並讓尼祿與屋大薇婭亞結婚。尼祿在此時進入政界擔任公職,數次在元老院以拉丁語和希臘語作過演講,並以自己的名義舉辦了大型賽會與鬥獸表演。

54年10月13日,皇帝克勞狄因食物中毒死亡(人們懷疑可能是阿格里庇娜下毒),17歲的尼祿順利繼承皇位。

早年善政

尼祿執政之初,國家方針由阿格里庇娜、塞內加、先皇舊臣帕拉斯、與近衛軍長官塞克斯圖斯·布魯斯共同決定,他們與元老院階級合作,維持前朝的穩定發展政策,在首都舉辦希臘式的賽會,並取消包稅人的苛捐與奴隸拍賣稅。此時的羅馬景象十分繁榮,邊境情勢大致平綏。

尼祿熱愛藝術,他本人就是一個詩人、劇作者、演唱者與豎琴演奏者。他常舉辦盛大的競技賽會,並親自下場參與比賽。他贊助文藝、建築、與各項的工程發明,在屋大維統治之後,尼祿當政時期的帝國呈現出了文藝勃興的景象。在64年羅馬大火之後,他建造了著名的華麗“金宮(Domus Aurea)”。

但尼祿在大權獨攬之後,對於元老貴族的崇敬逐漸淡滅。他開始喜歡接受人們的奉承,並大肆打擊與他對立的政治勢力。最有名的是65年的“批索的陰謀”,一群共和派的政治人士打算推翻尼祿的統治。但他們計劃在事前洩漏。尼祿擴大打擊面,整肅異己,讓羅馬的上層階級隨時感受到皇帝的恐怖統治。

溫代克斯率兵起義後,身為塔拉哥·西班牙行省的長官加爾巴也隨即出兵,在西班牙地區響應反尼祿的行動。但加爾巴聽聞溫代克斯失敗自殺之後,反抗的聲勢大受打擊,西班牙的部隊軍心逐漸不透,加爾巴也打算自殺。

但此時首都羅馬謠言四起,人民聽說從亞歷山大城運來的不是穀物而是角鬥士表演用的沙子,便群起暴動。尼祿不知溫代克斯已經失敗,以為高盧和西班牙都已經成功叛離,近衛軍也拋棄了他。於是尼祿以為大勢已去,便倉皇地離開羅馬宮廷,打算逃往東方。

元老院得知尼祿離開之後,立刻決議推舉加爾巴為皇帝,並宣佈尼祿為“人民公敵”,任何人都得以追捕或誅殺尼祿。他在過去的獲釋奴隸的別莊裡,獲悉追捕的士兵已經斷絕他的逃亡道路,6月9日,尼祿身邊只剩三四個僕人,最後他將匕首刺入自己的喉嚨自殺,結束他14年的執政。元老院得知尼祿死後,公佈對尼祿的“記憶抹煞”——凡是尼祿的塑像、碑文、建築物上的銘刻,都必須加以銷燬或抹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