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與俄羅斯刻赤海峽衝突的誘因及影響

當地時間11月26日,聯合國安理會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召開緊急會議,討論日前俄羅斯、烏克蘭在刻赤海峽發生的衝突。

據媒體報道,三艘烏克蘭海軍船隻於本月25日試圖通過刻赤海峽從黑海進入亞速海,雙方發生碰撞和開火,隨後烏船被俄方扣留,其間有人員受傷。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目前已經簽署了總統令,啟動為期60天的戰時狀態,"保衛國家安全,消除對烏克蘭國家獨立和領土完整的威脅"。

烏克蘭與俄羅斯刻赤海峽衝突的誘因及影響

俄羅斯巡邏艦撞擊烏克蘭軍艦

俄羅斯隨後用貨輪封鎖了刻赤大橋下的海峽航道,並出動了兩架蘇-25攻擊機和兩架卡-52武裝直升機前往這一海域控制局勢。

烏克蘭與俄羅斯刻赤海峽衝突的誘因及影響

俄羅斯封鎖刻赤海峽航道

刻赤海峽位於克里米亞東端的刻赤半島與俄羅斯的之間,海峽寬4.5至11公里,最大水深18公尺。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後,該海峽成為俄國內海至今(國際未普遍承認)。海峽上原本沒有橋(舊橋1945年毀壞未重建),普丁總統於2014年下令重建以便利克里米亞半島與俄國本土的交通,這座橋於2018年5月15日完工通車剛剛半年。

烏克蘭與俄羅斯刻赤海峽衝突的誘因及影響

刻赤海峽大橋位置

在二戰時期,德軍在侵佔克里米亞之後,曾經經過血戰佔領刻赤城,計劃渡過海峽威脅高加索油田。蘇聯紅軍在1944年發動登陸作戰解放刻赤,並進而收復克里米亞半島。可見,刻赤是連接俄羅斯本土與克里米亞的關鍵通道。大橋開通後,是唯一的陸上通道。沒有刻赤大橋,從俄羅斯到克里米亞走陸路的話,就只能繞亞速海經過烏克蘭境內。在俄烏關係緊張的今天,刻赤大橋幾乎是克里米亞的生命線。所以,俄羅斯對窺覷大橋的烏克蘭軍艦,必然是全力提防和阻止的。

有觀察家分析,烏克蘭海軍的行動是蓄意製造事端,以再次引起國際對於克里米亞問題的關注,並且配合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

烏克蘭從一個和平美好的國家,演變為今天戰火紛飛、與俄羅斯反目成仇的狀況,當然與其政治生態、歷史恩怨和民族構成都有關,但歸根到底是由其所處的地理位置造成的。

烏克蘭與俄羅斯刻赤海峽衝突的誘因及影響

北約範圍(藍色)

圖中可見,北約(藍色)東擴使得烏克蘭成為了北約與俄羅斯之間的"交火"地帶。烏克蘭如果倒向任何一邊,必然會遭到另一邊的阻撓。在冷戰剛剛結束的世紀之交,烏克蘭西邊的波蘭、羅馬尼亞、斯洛伐克還處在轉型期,烏克蘭還沒被推上前線。而從2004年橙色革命開始,北約的眼睛盯上了烏克蘭,俄羅斯也必然要守住自己的外護欄,烏克蘭就再也沒消停過,政權幾次在親西方派和親俄派之間換手。2013年,親俄政府停止加入歐盟談判,點燃了新一輪更大沖突的火藥桶。烏克蘭出現東西分裂的局面。

烏克蘭與俄羅斯刻赤海峽衝突的誘因及影響

烏克蘭各州以烏克蘭語為母語的人口比例(2001)

從上圖可以看出,烏克蘭東部使用烏克蘭語作為母語的人口比例遠遠低於西部。克里米亞講烏克蘭語的人口才10%。俄羅斯族和韃靼族(克里米亞)在東部和南部佔有人口優勢,而烏克蘭族在西部和北部佔絕大多數。同時,西部靠近波蘭的地區,由於歷史上曾經被波蘭統治,有相當一部分人信奉天主教而非東正教。這些東西部的差異也造成了國家內部的族群對立,這種對立特別容易被政客和國外勢力煽動和利用。

目前克里米亞已經被俄羅斯事實吞併,或者說收回。因為克里米亞原屬俄羅斯,是1954年赫魯曉夫行政劃撥給烏克蘭的。而哈爾科夫、頓涅茨克、敖德薩、盧甘斯克等幾個東部州陸續發生動盪,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已經宣佈獨立。當地民兵在俄羅斯的支持下與烏克蘭政府軍的武裝對抗還在進行中。

本次刻赤海峽衝突,必然導致西方對俄羅斯壓力的升級,也使得烏克蘭在一定時期內喪失了進出亞速海的航行自由。烏克蘭東西部的割裂進一步加劇。

烏克蘭不幸處在俄羅斯與北約的夾縫中,處境兩難,找不到平衡點,有點像一戰二戰期間的波蘭,夾在蘇聯和德國中間難以自保。可見地理位置對政治局勢的影響是決定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