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因为原内容发布地服务器水平烂到无语的地步,只好将原文的第12次更新里的MK50内容单独截取出来转移到此地。本文虽然对电影画面和外网设定有过细致考据,但难免会有错漏,欢迎友好指正或讨论。

当然,如果以后有时间,应该会把所有内容按顺序转移过来~

全包覆式动力外骨骼装甲-Mark 50/马克50

简介:纳米化通用型装甲。首款机体全面采用纳米组装技术的装甲,在攻击力、防御性、便携性、机动力上全面超越了之前的49款装甲。无缝切换的变形技术也使其首次集成了马克8~40的全部特化功能,装备种类也异常丰富。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武器/装备:

①掌部冲击束流发射器,最新一代的冲击束流发射器,与掌部推进器共用喷口。该武器功率可以调节,大致可以分为对人非致命、对人体致命、反器材三种输出功率模式或点射、持续射击两种射击模式。不同输出功率,武器发射准备时间(蓄能)不同,蓄能时间与威力呈正比关系。发射出去的介质(“弹药”)具有强冲击、高温度的特性。片中显示强化了穿透性,并展示了马克17/24验证过的,原本是胸炮应用的改变冲击束流的技术——掌部冲击束流发射器扩散力场盾模式,即光墙。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持续射击,威力高于以往的冲击束流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扩散力场盾模式,一种经由马克17/24验证过的技术。可以看到马克50打出一道光墙推飞而不是穿透汽车

②胸口大功率冲击束流发射器,胸盔中央贯穿联通反应堆,表层由高强度透明材质覆盖。一般来说,胸口大功率冲击束流发射器的输出功率上限是远远高于掌部冲击束流发射器的。片中未使用。

③臂部导弹。经由纳米无缝组装,快速形成在手臂甲上,并发射出去。导弹相比以往型号拥有更高的机动性和威力,能在狭窄空间追逐灵活飞行的星爵并破坏外星材质的飞船部件。表现了碰撞杀伤引信,制导方式为多模制导。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④肩部导弹。分为肩部分列式导弹发射器+肩部集成两联装导弹两种。第一种发射器出现在泰坦星并用于发射威力巨大的导弹轰炸灭霸,爆炸后产生了巨大的爆燃效果;每部发射器为单管结构,能速射纳米形成的多枚导弹。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第二种发射器出现在乌木喉驾驶的飞船上,每部发射器双管发射箱结构,导弹能轻易破坏外星材质的飞船舱壁。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⑤场能增幅质子炮。该武器系统由场能增幅器和手部质子炮构成,威力巨大,能轻易击飞大型怪物。场能增幅器是一种自带悬浮动力装置的弧形面板,能对质子炮的能量场进行聚能;质子炮则是在手臂甲形成钳子形状,并手腕下方形成发射口,发射时机体调动很高程度的能量,机身多处发光。由于纳米无缝切换变形支持,因此该武器系统展开速度很快。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⑥手部冲击束流增幅炮。对常规冲击束流增幅强化,能对黑矮星的高科技“皮甲”和裸露皮肤产生明显的灼烧痕迹与冲击震感。结构上和质子炮的结构拥有很高的相似度。同样拥有点射与持续射击多种模式。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⑦手部等离子炮。另一种钳子型炮,结构上相比前两种拥有更长的延长前端,侧面条状反应堆的布置也略有区别。在炮口前端区域形成约束电场,汇聚电浆后激发出去。在威胁银河护卫队时瞄准过德拉克斯,并被在场的人判断德拉克斯无法承受。后来在泰坦星上的战斗中,对抗过灭霸用现实宝石变化过来的飞翼生物群。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⑧手部火箭弹快速发射器。在增幅炮的结构上增加了横向的发射机构(位于缺口处),能快速发射复数的小型火箭弹,但被黑矮星抵挡住。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⑨冲击桩。在双手快速组装成类似打桩机的单人设备,并依靠后部的大功率推进器结合机械臂出力提供的强大推力击退灭霸。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⑩镭射切割装置+磁吸附器。这一版本的镭射切割装置依然位于手臂甲上,启动响应速度快于以往版本,切割能级能轻松切割外星飞船外壁。磁吸附器能在手臂上快速展开四足吸附器,能帮助装甲吸附固定在高速移动物体表面。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⑪合金盾。I类长牌盾、II类长牌盾 & 圆盾。马克50能够快速在手臂上形成一个一体式的盾牌,帮助装甲直接抵御敌人攻击。盾牌的防御力很高,能较好地防御各类外星的物理与能量攻击。I类长牌盾被用于在地球上抵挡黑矮星的第一次攻击,未受损;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II类长牌盾被用于在泰坦星上抵御灭霸的力量宝石能量束释放,虽然没有被直接破防,但仍然处于被分解的状态;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HT产品在盾牌细节上与电影画面有所不同(出现了多处反应堆)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圆盾依然是用来抵挡黑矮星的攻击,相比长牌盾,圆盾在防御灵活性上更加突出。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⑫合金兵器。马克50可以依靠纳米技术快速组装出各种臂刃或手持式剑刃,补强自己的物理输出能力。片中用过刺刃、弧形双刃、直刃长刀三种。一体式刺刃见于铁人在战斗尾声孤注一掷时,用残余纳米材料组装的合金兵刃,但不幸被灭霸折断并反刺铁人;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手持式弧形双刃见于铁人冲锋灭霸的时候,但不幸被格挡(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款武器的刀刃部分融合了大量的反应堆发光部件,推测具有某种能量切割能力);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一体式直刃长刀具有非常长的挥砍穿刺范围,见于进攻乌木喉与黑矮星,但都被阻挡。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⑬大推力发动机。马克50在增加推进器功率的同时,还能在脚底合并、延展出一个圆筒形的大推力发动机,使得装甲能够短时间内达到第一宇宙速度突破大气层。同时该设备还可以用来进行某种程度的飞踢,结合能量散溢来伤害敌人。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AR HUD发动机启动界面

⑭多极冲击束流力场炮。某种意义上的炮击拳铠,通过机械臂出力+贴身炮击+能量散溢划破了灭霸脸部皮肤,如果换个目标的话,应该是一种表现效果更强的攻击方式。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⑮反握撑指机。一种具备自主飞行能力的拘束器设备,自身携带大型反应堆,能够吸附在灭霸手掌表面,并限制住灭霸手指进行握拳。这项装备意味着马克50具备临时设计和制造新装备的能力。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⑯固定拘束装置。一种脚底衍生的部件,既可以当做固定机身的助犁或基座装置,也可以用来限制敌人的肢体活动。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⑰背部四元支架型矢量助推发动机。当装甲双手都变形出武器进行作战时,为了保持高机动飞行,背部能变形出一种异形翼装助推器辅助机身灵活飞行。该装置除了尾端的主推进器,主干部位也有多节点的辅助推进器。相比以往的固定式助推器,该装备助推方向更加灵活多变。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⑱紧急维修填充物喷雾器。一种在手臂上变形的双孔式喷雾器,能够在短时间内喷出大量的雾状纳米材料并快速冷凝堵住船体缺口,是一种紧急损管装备。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凝固后的材料纹路十分有规律,因此智能合流的潜在性存在

⑲杀伤干扰混合导弹。在背部变形出来的三翼面微型导弹,多模态复合制导,兼具一定杀伤力的同时主要通过声光和烟雾干扰敌人的感知,掩护自己的行动。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AR HUD准备界面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⑳医疗喷雾。在遭受穿刺伤后,托尼临时用残余材料制造的救护设备,能够快速高效处理伤口,使其止血并防止恶化。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能源:第5代电弧反应堆,大幅扩增了能量功率和储能的版本,并兼具装甲初始状态下的纳米粒子材料储存器。该设备通过手术依附在铁人胸口表皮,在铁人需要战衣时快速产能激活纳米材料覆盖穿戴者体表。继承了马克46的分布式分能源设计,并将这种设计扩展到装甲能够变形的部件上,使得装甲分部件或者设备能够快速变形。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这里托尼之前里面穿的贴身衣服突兀消失了,可以明显看到反应堆与身体的连接点,同时也反映出这件贴身衣服有可能和眼镜一样是纳米材料制造的

·结构设计:

得益于全新的纳米组装技术,马克50拥有前所未有的紧凑型、柔韧性和穿戴舒适性。机身整体相比以往任意型号都更为平整光滑,没有太过明显的接缝设计。由于纳米技术带给装甲的自由扩展能力,装甲表面不再存在专门的设备开口了。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同马克46/47一样,继承了全面收缩头盔的能力,但此状态被狙击的风险并未被更快的穿戴头盔速度抵消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装甲的纳米组装过程精密而迅速,观感上像某种液态颗粒金属在流动

纳米组装技术来源于美队3里那款智能手表的技术验证,只不过延展时的自主性远高于手表。但大体上都是相同的先铺展结构骨架,再覆盖外壳材料。当然,装甲在这两个步骤的相隔时间极其短暂,几乎处于同步状态。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深度解析!地表最强钢铁侠MK50!

·总评+补充说明

作为目前为止最先进的一款装甲(复联4之前),铁人在继承了之前所有装甲优点的同时,也全面超越了之前所有制造的装甲(包括反浩克系列)。

首先是便携性上,马克50具备前所未有的小体积和易携带性能,这使得装甲能完全融入托尼的休闲生活中,方便使用者随时切换状态。

其次,攻击力方面,标配的武器威力进一步得到升级,同时之前所有经过验证的特殊武器装备也在经过强化后全面集成进一款装甲内却不用担心容积问题。这也使得马克50具备了丰富的输出手段,能单独处理更多的状况,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通用型装甲。而在传统机械臂出力上,相比于之前各种小打小闹的所谓的伺服机构升级,马克50直接突破老型号十吨以内的出力范围,使其光单独机械出力也能对黑矮星产生一定效果,并能和蜘蛛侠一起参与对致晕灭霸的手套拉扯。

第三,防御性能上,马克50因为纳米技术的采用,机身密封性因为接缝设计的减少而大大增强,集体因为整体性提升而强度间接增强;同时机体各部位的柔性金属特征明显,一方面机体承受的冲击力上限增强,另一方面使得机体柔韧性达到了几乎没有机械感的程度(特摄皮套?),装甲能做出非常同步人体的动作。值得注意的是,纳米技术的自适应填补能力使得装甲具备了类似超级自愈这种超能力的间接防御属性,这让装甲能够在一定损坏度之前都具备后续工作能力。

最后就是泛用性,也就是说装甲能适应海陆空、外空间等多种环境而不出现工况异常,当然,在马克43之后的通用型装甲几乎都能做到,但马克50的适应能力更强(只是没想到在脱离地球大气层范围后,“星期五”人工智能居然因为信号消失而强行被下线,之前以为装甲内部处理器能够独立携带一个完整的AGI进行本地运算,而且蜘蛛侠的科技战衣版也是独立携带的AI——因为能够在信号屏蔽区运行)。

上述马克50体现出来的优势,核心因素就是全面采用了纳米组装技术。相比黑豹的纳米技术,马克50所要采用的纳米技术则更为复杂。因为铁人的纳米技术是以一种基准纳米材料粒子达到同步组装涉及金钛合金(及其他合金)、电缆、芯片、炸药、反应堆等多种材料的科技,具有非常强的泛用性。这里因此产生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科幻联想,假如托尼将电弧反应堆技术和纳米组装技术全面普及向MCU的地球,那那个宇宙的人类文明将会拥有前所未有的物质生产能力,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变革说不定也非常有趣~

当然,至于这么多纳米材料粒子储存在胸口反应堆,托尼却完全没有任何重物不适感,要么是材料非常轻盈,要么就和历代铁人外骨骼装甲的抗过载系统原理一样不科学到强行被我们忽视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