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有可能統一中國的人”, 吳佩孚為什麼在北伐軍面前不堪一擊

作為“有可能統一中國的人”, 吳佩孚為什麼在北伐軍面前不堪一擊

吳佩孚是民國時期的著名軍閥之一,山東蓬萊人,秀才出身,軍事生涯前期一戰安湘、再戰敗皖、三戰定鄂、四戰克奉,有“常勝將軍”之名。1924年9月8日,吳佩孚亮相美國《時代》週刊封面,被譽為當時最有可能武力統一中國的人。吳佩孚勢力巔峰涵蓋直魯豫地區,後來又奪取了江蘇、陝西、湖南、湖北的地盤,幾乎佔有了中國的半壁河山,擁兵數十萬,為什麼會在北伐軍面前不堪一擊呢?

作為“有可能統一中國的人”, 吳佩孚為什麼在北伐軍面前不堪一擊

吳佩孚地盤的戰略位置最佳

國民政府統一兩廣,必須擴張地盤甚至完成統一全國。吳佩孚的勢力範圍在兩湖地區,靠近廣州國民政府,這一地區又比較富庶,拿下兩湖可以此為根據地,北上攻打張作霖,南下進攻孫傳芳。因此對於北伐軍來說,首先攻打吳佩孚是上策。

作為“有可能統一中國的人”, 吳佩孚為什麼在北伐軍面前不堪一擊

吳佩孚錯過了最佳戰機

1925年10月,吳佩孚、孫傳芳在長江流域爭奪北洋政府領導權,向張作霖發動反奉戰爭。北洋各軍閥在長江流域實力削弱,無力顧及國民政府,為國民革命軍北伐創造了時機。北伐前期,吳佩孚主力被馮玉祥牽制在南口,到北伐軍打下整個湖南,吳佩孚大軍才從長城返回,錯過了最佳戰機。孫傳芳坐視北伐軍打到武昌,才決定對北伐軍開戰,孫部安徽、浙江、福建及贛南守軍大多不戰而降,北伐軍席捲江南。

作為“有可能統一中國的人”, 吳佩孚為什麼在北伐軍面前不堪一擊

北伐軍敢於犧牲,戰鬥力強

1926年,蔣介石擬定了《革命軍連坐法》,在黃埔學校宣佈,鼓勵官兵應具犧牲精神,與敵方交戰時,無論如何危險,不得臨陣退卻。臨陣退卻即使僥倖活命,也會被《連坐法》追究責任,因此北伐軍的戰鬥力很強。而吳佩孚的精銳嫡系部隊卻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全部損失,包括最王牌的北洋第三師,此消彼長吳佩孚已經處在了下風。

作為“有可能統一中國的人”, 吳佩孚為什麼在北伐軍面前不堪一擊

唐生智叛變

北伐軍在出徵前策反了唐生智,導致湖南內訌,唐生智在衡陽宣佈“反英、討吳、驅趙”的政治主張,正式加入了國民革命軍,佔領長沙、岳陽。在吳佩孚重兵壓力下,唐生智退守衡陽,向廣州國民政府求援。國民政府出兵援唐,穩定了湖南戰局,打開了北伐的通道。

作為“有可能統一中國的人”, 吳佩孚為什麼在北伐軍面前不堪一擊

蘇俄的支持

1924年11月,在蘇聯支持下,蒙古人民黨宣佈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吳佩孚出任“十四省討賊聯軍”總司令後,秀才出身的吳佩孚民族氣節很重,他堅決維護中國對於外蒙古的主權,並表示自己將很快出兵武力收復外蒙古。蘇聯轉而支持南方的國民政府,向北伐軍提供了軍事顧問、大量軍火援助以及空軍介入,導致了吳佩孚勢力的土崩瓦解。吳佩孚下野後,自然沒有能力武力收復外蒙古了。

作為“有可能統一中國的人”, 吳佩孚為什麼在北伐軍面前不堪一擊

吳佩孚戰敗後曾盛讚蔣介石:其用兵之妙和堅定撐持,我自愧不是對手。面對軍事上的失敗,吳佩孚服軟認輸,希望對方不要趕盡殺絕。吳佩孚率領殘部逃往四川,最後到北平定居,受到張學良的優待。日本為了分裂中國搞“華北自治”,請曾經威望極高的吳佩孚做傀儡,吳多次堅決拒絕而被殺害。因此,國民政府為吳佩孚舉行了國葬。吳佩孚算不上英雄,相對而言,他是一個愛國的梟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