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縣寺仙鎮:幫扶好政策,老南不再難

“說起富縣寺仙鎮桃園村的南世峰,十里八鄉沒有不知道的,能從那麼困難的境況下挺過來,還供出倆大學生,著實不容易。”武軍民連連稱讚到。

武軍民是富縣鉗二社區的包扶幹部,南世峰是富縣寺仙鎮桃園村的貧困戶,他們是在一次活動中認識的。不是自己包扶的貧困戶,評價卻這麼高,這勾起了筆者的好奇心。


富縣寺仙鎮:幫扶好政策,老南不再難


初見南世峰,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老實淳樸。黝黑的面龐,個子不高,微微著駝背,偏寬的大衣“吊”在身上,下身是一條沾滿塵土的牛仔褲,半拉鞋子都埋在鬆軟的莊稼地裡。

南世峰今年 56歲,周圍鄉親都說南世峰人很勤快,待人厚道,大家都叫他老南。老南兄弟姊妹5人,他是家裡的老么,小的時候,哥哥姐姐都已成家,他和父母一起生活,吃不飽是常有的事,那個年代缺衣少食,家家戶戶都一樣。

“塬上用水得從溝裡擔,14歲那年,我從溝裡擔了滿滿兩桶水,雪天路滑,一下滑得掉到溝裡,頭著地,顱骨骨折,這一下給家裡造成了不小負擔。這還沒完,第二年父親突然離世,家裡沒了勞力,只得輟學回家跟母親一起幹農活,那會我常常獨自坐在山坡上發呆,不知道將來該怎麼辦。”老南皺著眉頭說道。

病痛折磨、父親離世、輟學回家,苦難卻沒有就此止步——老南祖上留的土窯塌了,只能和母親借了別人家廢棄的土窯住。“這樣下去不行,母親的身體受不了這麼重的潮氣。”老南決定自己倒磚坯箍磚窯。

1988年第一次倒磚坯燒磚,老南不懂技術,燒成了紅磚,箍窯不能用,白忙活一場。第二年再次倒磚坯,一場暴雨傾倒下來,磚坯被澆成了一灘泥。他心灰意冷,甚至想過放棄,但看著日漸衰老的母親,他又鼓起勇氣,發誓一定要讓母親住上新窯。

1991年他第三次倒磚坯燒磚,在不斷地摸索中終於成功了。1998年開始箍窯,老南僱不起工隊,工頭見他恓惶,人也老實本分,就同意給他箍窯,條件是期間管工人的飯,工錢三年內結清就行。窯箍好了,只能勉強能住人,老南為此還欠了些外債。

“沒錢拾掇,連粉刷都沒,2017年危房改造補助了2萬元,才好好拾掇了一番。要不是有這危房改造的好政策,這毛坯窯還不知道要住到啥時候。”老南感嘆到。

1991年老南結婚,得了一兒一女,起初沒什麼,到娃開始上學,日子就難過了,倆娃上學靠他給學校拉生活用水頂學費。“絕不能讓娃娃吃沒文化的虧!”雖然艱難,但他和妻子還是暗暗發誓,一定要把倆娃供出來。

“人常說:好借好還,再借不難。娃上了初中,他就挨家挨戶給娃借學費,有點錢趕緊給人還上,就怕第二年娃開學沒人再願意借給他。”老南的鄰居趁老南轉身倒水時悄悄對我們

說到

2012、2014年女兒、兒子相繼考上了大學,倆娃沒有辜負老南的期望,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大學一年得八九千,倆娃就上萬了,錢從哪裡來?”老南一下麻了爪子。

天無絕人之路。2015年,老南一家被納入精準扶貧戶,幸福終於來敲門了。

“這幾年倆娃上學,鎮上給資助些,包扶單位給資助些,還給娃辦了大學生扶貧貸款,他們這才能順利完成學業,現在他們也工作了,家裡的電視、飯桌還是他們添的。”老南語氣中難掩感激和驕傲。

2017年,老南家蘋果只賣了1萬元,當年政府就幫他貸了3萬元的產業扶持款用於發展蘋果,還給了老南3個豬崽,在老南的努力下,次年蘋果就賣了2萬多。“年底3頭肥豬估計能賣上五六千元。”老南高興得合不攏嘴。


富縣寺仙鎮:幫扶好政策,老南不再難


採訪結束,老南送我們出了大門。“我時常教育倆娃,要好好做人,不要辜負了幫助過我們的人。我一生雖然苦累了一點,但如今看到子女成才,日子越過越紅火,我心裡高興,也很有成就感。小夥子,你一定要把我的想法傳達出去,要不是縣政府、鄉政府和包扶單位的幫助,要不是黨的這些好政策,我早都破罐子破摔了,哪能有今天。”他伸出滿是老繭的手握著我的手說。

回家路上,冬日的夕陽把雲朵染成了淡淡的金色,恰似老南臉上洋溢的笑容。(通訊員:吳龍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