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委老干部局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征文之《从"出行"的变化,看时代的进步》

聊城市委老干部局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征文

从"出行"的变化,看时代的进步

许铭新

新中国诞生时,我刚刚十岁。建国以来,社会的风风雨雨,人间的酸甜苦辣,我都经历过,品尝过,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不少时代记忆。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国家的大家,还是普通百姓的小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能让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到的,是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衣食住行",彰显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繁荣,社会的文明。"行"是一个侧面,现仅就这个侧面,谈谈我的所历、所感、所见、所闻。改革开放以来,"行"的变化,是相当惊人的:

在我的记忆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至七十年代,大多数人"出行",靠的是"11号"——步行,少部分人有辆自行车。1952年至1954年,我在堂邑高小读书,离家50华里,周末回家,都是步行。当时,我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每次到家,往往煞天墨黑。1955年至1960年,我在聊城读初中、高中,离家更远,有百里之遥,周末假日回家,还是步行。当时汽车很少,等好长时间也搭不上车,再说,即便有车也坐不起,也舍不得花那个钱。

1964年,我被分配到聊城三中任教,作为省、地重点中学,教职员工一百多人,有自行车的寥寥无几,我记得,只有两位老师有自行车。我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才花了70元,买了辆破旧东德小轮自行车。从此,才结束了我家祖祖辈辈没有自行车的历史。

到了八十年代,自行车就比较普及了,九十年代,摩托车、电动车,进入寻常百姓家。我家的自行车也不断更新换代,我还购置了两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两轮电动车、三轮电动车,给我和我家人的出行带来极大方便。更令人吃惊的是,在我年逾古稀之年,在儿女们的鼓动、鼓励、支持下,又购置了四轮电动汽车。从未开过汽车的我,又开始驾驶"时风"电动车;四年之后,又换了个有冷热空调的"V5陆地方舟"电动车。2017年,传说四轮电动车按机动车管理,驾驶者必须持有驾驶执照。我年近八旬,按规定,已不允许考执照了,于是我又换了个乘坐两人的 "奥特姆"牌小型电动车。

自己驾驶车辆,购物观光,探亲访友,参加公益活动,十分方便,十分快捷。自驾车,不仅给自己的"出行"带来了方便,而且使自己的"心态"也年轻了许多。几近耄耋之人,自驾车辆,虽有点安全隐患,但自己驾车出行,让我的头脑锻炼得更灵敏,手脚锻炼得更灵活,从某种意义上说,老年驾车,也不失为一种养生保健的运动方式。

以上谈的是我个人的"出行"变化,下面再顺便说一下聊城城区的公共交通的变化。

我是从1956年开始来聊城生活的,60多年来,我亲眼目睹了聊城城区公共交通的巨大变化:

据地区志记载,建国前,聊城城区公共交通,均为人力车和畜力车。1950年,聊城才有一辆客棚汽车往返于古楼东大街。1970年,聊城始建城区公共汽车站,开辟了长6.5公里的旧城公共汽车路线。1971年5月1日首次通车运行,时有聊城客车厂组装的70马力客棚车一辆。1977年,聊城公共汽车站拥有客车4辆,营业线路14.5公里。"

当年有几句民谣,我至今记忆犹新:"半截铁塔一座楼,两个公园一窝猴。两辆汽车围城转,不是停水就停电。"其中"两辆汽车围城转"一句,确实是对当时公交落后情况的生动写照。那时,我的一个学生开公交车,星期天、假日,我带着孩子,也围城转了不少圈,亲身体验了当时公共交通的落后——车次少,线路少。车次少,等很长时间才来一趟车,"搭车没有走得快",老百姓很少坐车。当时不仅车次少,线路少,路况也很差劲,有人戏称:"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

改革开放以来,聊城城区的公共交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道路建设四通八达,随着城区规模的扩大,运营线路不断增加,城区公交线路已达39条,运营车辆高达490余标台,运营路线长度达800多公里。 线路遍布城区街道,并远及一些乡镇和村庄。城区公交的发展,可谓天翻地覆,大大方便了老百姓的出行。

公交车和"的士"的不断升级换代,出门坐公交、"打的",已成家常便饭。而且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购买汽车也成为一些平民家庭的新时尚。我的子女,我的一些亲戚朋友的子女,以及我的左邻右舍……几乎都有了私家车。平民百姓自驾车,上班购物、旅游观光、走亲访友,已不是神话,而是活生生的现实。如今,人们的出行方式多元化了,的士、公交、高铁、飞机等,供选择的余地很大,从聊城出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已不是难事,而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从人们的"出行"变化,我看到了国家的蓬勃发展,看到了人民的幸福安康,看到了时代的进步。虽然改革开放也进来了一些苍蝇蚊子,并滋生了一些蛀虫,但我们党和国家,会居安思危,警钟长鸣,会荡涤一切污泥浊水。我坚信,只要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我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一定会更加丰富多彩。

2018.10.15

通联地址:聊城市教育局2号楼2单元301

电话:0635—8240160 手机:13666356166

邮编:252000

PAGE

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