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點煤爐到清潔供熱

走進河西區熱力工程服務有限公司,映入眼簾的是現代化的控制室、醒目的鍋爐運行情況顯示屏、潔淨的鍋爐,還有身著利落工裝的工作人員……這一切都顛覆了人們對傳統鍋爐房的印象。從燃煤散燒到集中供熱、從燃煤到燃氣,從人工操作到遠程監控、自動化運行,從在收費站排隊繳費到微信便捷支付……在改革開放的時代浪潮中,河西區熱力工程服務有限公司的跨越式發展,代表著城區最基礎民生的持續改善和提升,也成為供熱系統不斷升級換代的一個例證,今年36歲的公司副經理王慶樂對這一巨大的演變發展頗有感觸。

从点煤炉到清洁供热

王慶樂雖然年輕,對河西的供熱發展“史”卻是非常關注和了解。“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大家冬季取暖大多靠鑄鐵爐等老式爐子,也有部分單位自己燒小鍋爐給辦公室和職工住宅供暖。”在他的記憶中,那時家家戶戶門口堆著煤球或蜂窩煤,生爐子煙熏火燎、費時費力,不僅家中灰塵滿屋,還存在安全隱患。即便如此,取暖效果也差強人意。這份經歷,一直陪伴他到17歲。1999年,為了保護天津的綠水藍天,也為了讓更多百姓溫暖、舒適、安全過冬,市委、市政府決定實施“三年熱化工程”,給河西區的任務是三年補建供熱面積260萬平方米、熱化率要達到80%。對於這項關係千家萬戶的工程,王慶樂聽公司的老員工說了不少,“當時河西區雖是天津市起步較早、發展較快的城區之一,但也存在著熱源容量小、覆蓋面積大,鍋爐排汙量高、效率低等問題,熱化任務對供熱人而言是個不小的挑戰。”2000年,河西區以陳塘莊熱電廠為依託,採取建大砍小,逐年補建的策略,將補建任務逐年分配並細化到街道里巷、樓棟門口、一家一戶;2001年,河西區把群眾呼聲高、工程難度大的小區作為重點,持續加大工作力度。兩年總計完成補建331.7萬平米,新建113.3萬平米,三年熱化任務兩年超額完成,至此,全區集中供熱面積已達1068萬平方米,熱化率上升到89.8%……儘管沒有以供熱人的身份親歷這段時光,但王慶樂的這番話,把河西供熱的發展歷程做了一個階段性總結。

从点煤炉到清洁供热

時代在變,供熱人面對的考題也越來越難。環境汙染等“城市病”日益顯現,揭掉城市上空的“黑帽”是民心所盼。2014年,河西區全力推進“煤改燃”。王慶樂說:“最明顯的作用就是環保,避免了二氧化硫、粉塵等汙染物的產生,工人的工作環境也進一步得到了改善,再也不會每天一身煤灰。”為實現節能環保、生態文明,原先的“粗獷式”管理逐步轉變為“精細化”管理,供熱設備、技術隨之不斷革新,供熱工作從過去的體力勞動變成了技術工作。王慶樂說,現在公司員工近200人,其中有10多人具備中高級專業技術資格。

从点煤炉到清洁供热

近10年間,水力平衡閥實現供熱近端、遠端同樣溫度;變頻器實現水流量合理調整,進一步節能;煙氣在線檢測,24小時監控確保達標;低氮燃燒器改造,大幅降低氮氧化物排放。如今的鍋爐房沒有了上煤、除渣等環節,也沒了儲煤場、輸煤帶,而是通過電腦操控,採集數據、遠程監控、自動化運行。管網運行遠程監控系統將熱源、換熱站、管網、終端用戶的信息,實時、準確、全面、高效地展現在管理人員的面前,確保供熱運行科學決策、合理調配,進一步使管網水力平衡更合理,熱量分配更均衡,居民用熱更舒適。當然,“互聯網+”帶來的不僅是供熱質量、均衡供暖、節能減排的提升,還有更為貼近民心的優質服務。“我們的熱線服務平臺可以自動生成居民每年的供熱、報修情況等,可第一時間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 繳費的方式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從過去居民自行到收費站排長隊繳,再到2014年起去銀行繳。近幾年,移動支付的興起又實現了繳費不跑腿,排長龍的現象一去不復返。王慶樂說:“今年,公司有了自己的微信平臺,有了技術保障和服務保障,居民足不出戶便可通過微信輕鬆繳費。”

改革開放以來,供熱方式更新換代,變化翻天覆地,然而不變的是讓百姓溫暖、舒適過冬的初心和天變藍、城更美的不懈追求。

从点煤炉到清洁供热从点煤炉到清洁供热

線索徵集郵箱:[email protected]

新聞記者:萬彤

攝影記者:佟玉峰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从点煤炉到清洁供热

西岸態度

鑄就大美河西

長按掃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