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有种称呼叫“卖猪仔”你可知道?海外华工的血泪篇,值得收藏


清末时期,清政府被迫签订种种不平等条约,包括允许西方在东南沿海招募华工,因为应募者要订立契约,名为“契约华工”,俗称“卖猪仔”、“当苦力”。

一批批“契约华工”被贩卖出洋。这种贩卖活动从18世纪末开始,至20世纪初趋于衰落。百余年间,中国约有700万人被贩卖到世界各地。

这些中国苦力到各国后的生活,就只能用“暗无天日”来形容了。在那里,他们人生地不熟,又始终被严密监管得像奴隶一样,不幸的境遇到底是难以改变的。他们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他们在苦难中发出的呻吟和叫喊有谁能够听见?

华工当中不少因为无法返回中国,而且得不到侨居地的公民权利、无法获得移民资格而客死异乡,是非人类的残暴掠夺行为,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血泪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